一、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久检查一次?
答题公式 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每5年检查一次 因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动态管理对实施方案中要求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每5年通报一次全国各省级地方义务教育发展情况和进展,以及检查发现的问题 检查义务教育发展的频率与时代背景,教育资源的分配,政策法规的制订等因素有关每5年的检查频率可以为政府部门了解各地教育发展的整体状况提供较全面的数据支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保障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义务教育教师未来发展?
根据一些招聘网站的调查,教师这个职业在求职者心中占有很重的分量。关于“如果你有机会同时当老师和企业员工,你会怎么选择?”
52.6%的受访者选择在学校当老师。根据某招聘网站320万的简历数据库中的数据,一般城市义务教育教师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而大中城市在2000元左右。另外,节假日奖金500-1000元,根据升学率浮动奖金和地区排名结果,教师的收入和福利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并不低。
三、义务教育发展规模指标?
资源配置评估通过以下7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在教师、校舍、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配置水平,同时评估这些指标的校际均衡情况。具体包括:
(一)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
(二)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
(三)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
(四)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五)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
四、我国如何发展义务教育?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
包括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内容。
一、资源配置包括
1、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
2、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
3、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
4、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5、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6、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
7、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
每所学校至少6项指标达到上述要求,余项不能低于要求的85%;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
二、政府保障程度包括
1、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2、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3、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4、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
5、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
6、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
7、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
8、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
9、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
10、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
11、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12、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
13、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
14、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
15、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不低于85%。
以上15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三、教育质量包括
1、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2、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3、所有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4、全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5、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
6、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
7、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8、无过重课业负担。
9、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以上9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四、社会认可度调查的内容包括
县级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落实教育公平政策、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以及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考试评估制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社会认可度调查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校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群众。
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
五、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不予认定
存在以考试方式招生;存在违规择校行为;存在重点学校或重点班;存在“有编不补”或长期聘用编外教师的情况;教育系统存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有弄虚作假行为。
六、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包括哪些内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
体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包括的内容:
①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②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③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特点?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八、关于义务教育发展的脉络?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普及教育作出了许多规定,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保证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
1.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在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2.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确立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重要法律,是促进和保证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法。它的颁布和实施有力地推动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全民素质的提高。
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
3,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并通过,法律中对于学龄儿童入学的年龄、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限、权利和义务都作了明文规定,同时也对国家、社会、学校、家长执行《义务教育法》的权利、义务、责任提出了明确的规定。
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九、2035义务教育发展目标是?
2035年义务教育发展目标是: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十、上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容?
就是要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学校之间加强老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