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乡村对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200 2024-01-25 02:54 admin

一、乡村对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从国家安全与稳定的角度看,乡村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多数基本永远围绕着三农问题展开。

1、农村是经济社会问题的调蓄池。在1.3亿的中国农民工中,以有2000万人因金融危机失业返乡。这次返乡潮的提前来临,是近十几年来比较罕见的。”两千万的瞬时失业,居然并没有造成很大的社会波动,为什么?因为有乡村这块海绵,随时可以调蓄劳动力,因为城里的工作丢了,回家种地看天吃饭,以现在的生产水平虽然做不到规模、经济化,但是起码可以养活全家老小,不至于饿死。

2、农业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一个大国,必须能全要素生产,如果某个领域完全市场化到被消灭,一旦国际局势动荡,往往就会成为争斗中的短板,甚至致命,这也是中央紧守十八亿亩耕地的原因之一。城镇化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固然至关重要,但是农业恰恰是不可不动摇的根基。

3、乡村振兴是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乡村和城市的巨大差距,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如果说一个国家的城市发展程度代表它的发展最高水平,那么乡村发展程度就代表这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经济社会要保持高速、健康发展,乡村必须振兴。

二、唐朝经济发展对教育文化作用?

唐代是我国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也是我国封建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时期唐朝对教育的发展是官方开办的,各类教育机构,政治经济发展迅速,在国家管理各个方面都有一套体系,以文武并进,德化万方以经学为主的教育发展战略新办官学承前启后

三、教育效益的含义和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含义分别是?

  教育经济效率,也称教育投资内部效益,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等。它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或消耗的程度,或指取得同样质量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越少,其效率就越高。反之,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越多,其效率就越低。总之,是教育投入与教育直接成果产出之比。 教育经济效率构成包括财力利用效率构成、个人资源利用效率构成和物力资源利用构成。其中财力利用效率构成一般由两大部分构成,即用于个人消费部分和公用消费部分,个人消费部分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学生助学金和资金等,公用消费部分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出差补助费和其他费用。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构成由教授者和受教育者构成及他们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各种人员之间的比例结构;物力资源由学校固定资产和材料、低值易耗品构成。 教育经济效率的指标有很多种,用于操作的指标体系有以下几种:

①教育成果数量指标。这一指标是指学校培养的在校学生数或毕业生数。计量时必须假设所培养的学生质量是相同。计算公式为: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成果数量(学生在校生数或毕业生数)/教育资源消耗(全年费用总额)

②教育成果质量指标:是指对教育投资取得的质量好坏进行考查,可在学校不同时期,或不同学校校际在校生或毕业生质量进行比较,计算方法为: 人才费用质量系数=(学校)(班级)(毕业生)平均质量/(学校)(班级)(毕业生)平均费用

③教育投资人才资源利用指标是一定的教育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培养人才的多少。其计量公式为: 学校人才资源利用效率=年在校生数/校本部教职工人数×100%

④教育投资物力资源利用指标:教育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是指教育活动物化劳动的占有和消耗程度。其利用指标有: 年物力资源利用效率= 年本校生总数/年固定资产总额×100%×折旧率+年低值易耗品与材料消耗总额

⑤ 教育财力资源利用指标:学校财力有三种形式四个环节即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校长资金三种形式;收入、分配、使用、结算四个环节,公式为: 年平均费用消耗额=年教育经常费总额/年在校生总数 培养一名毕业生人均消费额=学制期各年费用和/学制期各年在校生总数×学制期 年用于校内活动预算外资金消耗=年预算外资金总额/年在校生总数 年校长基金人均消耗额=年校长基金消耗额/年在校生总额 教育经济效益   是指教育领域内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或者通俗地说,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到的国民收入加以比较,所的的国民收入抵偿教育投资的余额。

四、两宋经济发展对教育文化作用?

宋代没有对商业进行限制,而这种放松的结果,就是商品经济的繁荣,直接带动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上升。而完成物质需求的追求下,自然会对精神方面进行提高。读书识字的风气,在宋代被广为流传。

宋朝的时候,哪怕是一个普通家庭,也会想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识字。就是这样的教育理念,让宋代社会的文化水平,得到了直线提升。

1.造纸术、印刷术的出现

在宋代社会,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让人们的思维也更加开阔。哪怕是城市内的贩夫走卒,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而因为造纸术的进步,导致宋代的书籍成本降低。

这样就出现了不少价格低廉的书籍,让百姓们在闲暇的时间可以阅读。所以如果当我们看向宋代社会,就会发现一些打工的杂役,也会在休息的时候拿出一本书读一读的景象。

而自由的社会风气,也会让人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宋朝时期的毕昇,他发明了便捷的活字印刷术。他本人并不是什么发明家,也不是士族之中的饱学之士。

仅仅是一届普通的工匠,但是却可以因为工作的需求,就开始了发明创造。这或许就是,那个时代的魅力。

而当活字印刷术发明出来以后,制作书籍的成本再一次下降。甚至可以大批量制作更多的读物。

2.书籍融入百姓生活

随着印刷技术的提升,大量书籍出现。在宋代的时候,单单本朝出版的书籍就有一万多部。而在前面一千年,也才出版了两万多部书籍。

民间开始出现很多私人的印书作坊,当时各行各业的百姓,都以读书人为最高。因此能够通过读书进行自我满足,也是属于当时生活的一种情趣。

除了一些经史子集的书籍以外,又出现了很多实用的书籍。例如像医术,就是可以让人掌握基础的药理病理。同时还有一些可以帮助农业生产的书籍,满足了人们耕种的需求。

如此一来书籍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而是真正贴近人们生活的物品。再加上宋朝科举制度的优化,导致平民子弟也有机会进入仕途。长此以往,人们对于书籍的需求越来越高。

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一般都是在温饱以后。也只有保障了自身生存以后,才能够发展其他的想法。

宋朝正是依靠国家的强大,才能够让文化发展迅速推广开来。宋朝与其他朝代相比,其整体文化气氛绝对是绝无仅有的。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让各个阶层的人,都有了参与到文化发展的道路中来。因此宋代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是宋代一直从未停止进步的原因。

五、中国社会方针?

我国的发展方针,也是秉承社会主义的发展方针:

一)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这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方向,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

必须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二)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基本含义: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长期的基本方针.

(三)继承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立足时代和实践,不断开拓创新

1、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

2、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

六、唐朝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文化的影响?

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决定了文化的繁荣和自由。

七、中国社会现状?

当前中国社会总体现状是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经济增长较快,就业率较高,居民收入增加较多,消费和投资增加幅度较大,经济一派繁荣;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八、中国社会变指的是?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主要指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的整体结构及其组成要素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现代化的中国迅速崛起。中国社会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困走向繁荣,从落后走向进步,从愚昧走向理性。当今的中国,具有二元社会、甚至三元社会的典型特征,一只脚已经跨入了工业社会,一只脚还停留在农业的社会,一只手正在叩响信息社会的大门。 中国在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廉价输出制成品,被发达国家视为“倾销”;美国和日本的一些石派大肆宣传所谓“中国威胁论”,使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恶化。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认清中国的国情,是化解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第一步。《当代中国社会变迁》试图对当代中国社会人口,家庭、阶层、城乡、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生活等方面变迁的轨迹进行比较客观的描述,希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九、中国社会总体情况?

当前中国社会总体情况是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经济增长较快,就业率较高,居民收入增加较多,消费和投资增加幅度较大,经济一派繁荣;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十、中国社会阶层?

总人口:13.68亿

富裕阶层(家庭人均年收入2.7万美元以上):1202万,人口占比0.88%

中产阶层(家庭人均年收入1.26万美元—2.7万美元):2.04亿,人口占比14.91%

小康阶层(家庭人均年收入1035美元—12615美元):9亿,人口占比69.61%

温饱阶层(家庭人均年收入366美元—1034美元):1.3亿,人口占比9.5%

赤贫阶层(家庭人均年收入365美元以下):7000万,人口占比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