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三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
发展原则
坚持做优做强与做专做精相统一。
坚持公益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相协调。
坚持自主创新与内引外拓相促进。
坚持监督管理和行业自律相结合。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形成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有序分工、密切配合、运行高效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建成现代种业强省。
二、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全文?
为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全面统筹“十三五”时期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高效发展,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能源局和国防科工局经过认真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科学详细论证,历时3年编制完成《规划》。
新挑战
按照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十三五”末,我国在运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机组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机组总数达到世界第二,对人才培养、核电设备制造和安全监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新机型核电机组将投入运行,放射源、射线装置数量将不断增加,核技术利用活动更加广泛,保障核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
早期核设施和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风险不容忽视;
乏燃料集中贮存设施不足;
周边核安全形势将更加复杂,对我国核与辐射监测、应急保障能力提出更大挑战。
六项重点工程
核安全改进工程:开展技术升级、工程改造等重大项目,排除安全隐患,持续提高核电厂、研究堆、核燃料循环等核设施的安全水平,保障核安全。
1.核电厂安全改进,包括开展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安全改进行动计划长期项目;在核岛厂房控制区增加视频监视系统。
2.秦山 320MW 机组许可证延续评估,包括评估执照基准变化对机组安全状况的影响,开展系统、设备及重要零部件时限老化分析和整体性评估,开展机组安全改进。
3.研究堆安全改进。
4.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改进。
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工程:推进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污染治理,开展放射性废物处理设施和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建设,对关停的铀地质勘探设施与铀矿冶设施实施退役治理。
1.早期核设施退役。
2.放射性废物处理能力建设,包括高、中、低放废液处理设施的建设,放射性固体废物压缩减容、焚烧、暂存能力建设。
3.放射性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包括 5 座中低放固体废物处置场建设;西北中低放固体废物处置场扩建;新建成的中低放固体废物处置场废物接收检测能力建设;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建设。
4.铀矿冶设施和铀地质勘探设施退役治理。
核安保与反恐升级工程:对已运行核设施开展实物保护安全性能评价,推进核设施和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实物保护系统升级和改造,提升设施核安保水平。
1.核电厂实物保护改造……增加入侵探测和生物智能识别系统、低空飞行物管控工具和设备、海面探测系统设备。
2.核电厂网络安全能力建设。
3.研究堆实物保护改造……重点单位实物保护系统工程改造。
4.核燃料循环设施实物保护改造,包括部分核燃料循环设施实物保护系统改造、核安全监控体系升级改造和整体安保能力建设。
5.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实物保护系统升级改造。
6.高浓铀研究堆低浓化改造,包括对部分研究堆开展低浓化改造,协助相关国家开展低浓铀改造。
核事故应急保障工程:按照国家三级应急体系,通过加强国家、省级和重点核设施单位核事故应急和支援能力建设,提高应急准备和响应水平,有效应对核事故。
1.国家核事故应急救(支)援体系建设,包括国家核事故应急救援队能力建设。
2.边境及周边地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3.省级应急能力建设。
4.重点单位和核电集团公司应急能力建设。
核安全科技创新工程:围绕核电厂严重事故、设备材料老化等重点领域,开展提升核安全水平的科研攻关,建立一批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1.严重事故分析研究,对典型严重事故开展风险评估,对严重事故分析工具、应对措施开展试验验证。
2.设备材料老化评估及许可证延续关键技术研究。
3.风险指引型核安全监管技术研究。
4.新型反应堆安全评价验证研究。
5.安全分析软件研发。
6.非能动安全技术研究,对核电厂重要非能动安全系统开展非能动机理、设计优化和试验验证等研究工作,提升核电厂非能动系统安全性。
7.数字化仪控系统失效模式和可靠性研究。
8.核电厂网络安全研究。
9.内陆核电安全技术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研究,开展内陆核电安全目标、机组放射性废液处理与监测、大气扩散规律和冷却塔等重要系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场外应急技术、流域环境容量等研究,建立内陆核电厂大气、水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计算方法和模型。
10.应急去污洗消技术研究。
11.放射性废物中等深度和近地表处置技术研究。
12.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研究。
核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开展国家、省、地级市核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全面加强核安全审评、监督、监测能力,构建核安全监管技术支撑平台,不断提升我国核安全监管水平。
1.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建设。
2.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3.中央和地方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4.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基础能力建设。
5.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
6.海洋辐射监测能力建设。
两大目标
2020 年目标:运行和在建核设施安全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安全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进一步降低,早期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不发生放射性污染环境的核事故,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核应急能力得到增强,核安全监管水平大幅提升,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2025 年远景目标:核电厂安全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其他核设施安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早期核设施退役取得重大进展,放射性废物及时得到安全处理处置,辐射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实现现代化。
三、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这是推动未来五年语言文字事业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
《规划》有三个突出的创新点:一是对语言文字事业的认识和表述更加深入和全面,第一次明确指出“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的特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力量,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是对语言文字事业的规划更加自觉地“以服务国家发展需求为核心”,首次确立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国家重大战略来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言大国、语言强国的理念。
三是对语言文字事业规划的实施做出周密安排,首次在发展规划中部署重点工程工作,将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凝练为五大重点工程,确保“十三五”规划全面、有序、高效地实施。
《规划》指出,我国将实施“语言文字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和“‘互联网+’语言文字服务工程”,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环境下的语言计算技术创新,推动语言学习、语言服务、语言管理。
《规划》不仅系统梳理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历史、地位、作用,而且全面分析了语言文字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明确指出,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包括:农村和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还不高,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创新与社会应用能力还比较薄弱,国家语言能力和语言文字服务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求,语言文字规范应用面临网络时代新挑战,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有待进一步改革创新。
《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全面提升语言文字事业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综合国力相适应的语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围绕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脱贫攻坚工程等国家发展战略对语言文字的需求,积极配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实施,提出要加强语言规划、语言文字信息技术、跨境语言等研究,开辟多层次语言文化交流渠道,加强与重点国家的语言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保障国家战略和安全的语言文字服务能力。
四、广西十三五发展规划完成了多少?
“十三五”以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嘱托,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确保生态环境安全为底线,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进步,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十三五”规划确定的31项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圆满完成,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
五、全国食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十三五”期间将积极推进传统主食及中式菜肴工业化、规模化生产,深入发掘地方特色食品和中华传统食品。支持发展养生保健食品,研究开发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纤维、功能性糖原、功能性油脂、益生菌类、生物活性肽等保健和健康食品,同时一并开展应用示范。
为提升产品品质,《指导意见》中提到,未来将进一步健全标准体系,加快推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清理整合,开展重点品种和领域的标准制(修)订,推动食品添加剂等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鼓励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完善地方特色食品标准;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推动建立自身食品安全制度规范;引导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制度,探索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档案等。
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的大目标下,推动特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成为主要任务之一。在原料资源富集地区,选择一批已初具规模、地方特色突出的食品产业园区,以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为引领,开展集食品研发创新、检测认证、包装印刷、冷链物流、人才培训、工业旅游、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等为一体的现代食品工业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使关联企业集聚发展、土地集约使用、产品质量集中监管,促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
《指导意见》指出,未来还将加强产业链建设。支持骨干食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环节融合发展。鼓励食品企业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原料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生产,建立稳定的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健全食品冷链物流建设和运行标准,提高冷链物流效率和水平。
在科技运用方面,加快工业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食品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制造,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开展食品制造智能工厂建设试点示范。同时,也要推动食品工业与教育文化、健康养生深度融合,鼓励发展食品工业旅游、制造工艺体验、产品设计创意等新业态。
此外,《指导意见》中特别提到,要推进绿色制造。探索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支持食品加工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引导企业建设绿色工厂,加快应用节水、节能、节粮等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强化资源循环利用,鼓励企业加强副产物二次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严格落实国家“去产能”有关政策,依法加快淘汰污染严重、能耗水耗超标的落后产能。
《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食品跨国集团加快全球布局,对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和挑战。国内人力、土地、环境资源保护等综合成本不断上升,食品工业保持高速发展难度加大。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与健康要求更高,品牌意识不断增强,食品工业发展模式将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六、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目标什么陆续实现?
一是教育普及水平实现新提升
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19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3.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实现了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7年,新增劳动力接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达到50.9%、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7年。
二是教育公平发展迈上新台阶
全面打赢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实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从台账建立之初的20万到“动态清零”,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累计达到52.5万人。
建立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91亿人次、资助金额达7739亿元。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覆盖1634个县、13万多所学校,受益学生超过3700万人。
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连续实施两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6%。全国23个省份、95.3%的县级单位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由2016年的12.7%下降到3.98%。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入学政策,24个大城市中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8.6%,85.3%的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
三是教育服务国家发展取得新突破
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纵深推进“四点一线一面”为重点的区域教育创新试验,一批教育服务区域产业振兴的重点项目正在发力推进。创新性开展部省合建高校模式,支持中西部14所高校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800多家,成立各类职教集团1400余个。2019年,完成高职扩招116万人目标任务,各级职业院校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约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组织认定200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6年以来连续举办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吸引1500多万名大学生、370多万个大学生团队参赛。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019届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达到59%,到地市级及以下基层就业的比例达到69%。“十三五”以来,高校毕业生累计达4088万人,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77%以上。
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快提升。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务,建设了6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均占全国80%以上,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14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9个合作协议,实现与2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位学历互认,推动233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落地。
四是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新活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完成《民办教育促进法》《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和9部教育规章制定工作,完成全部中央部属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工作。
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取消部本级行政审批事项12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部取消。放权31所高校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推动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和直属高校外事审批权,积极扩大高校科研相关自主权。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推进高职分类招生考试,深化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推进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考试,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实施“强基计划”,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七、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要按照什么战略?
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实施旅游外交战略,开展“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拓展与重点国家旅游交流,创新完善旅游合作机制。
八、福建省高等教育十年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到2030年,高等教育类型、层次、布局结构更加优化,优质资源更加丰富,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更加强劲,两岸高等教育发展更加融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形成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更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力争高等教育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10名、东部前6名,建成高等教育强省。
福建明确,加快构建“两区两带两核”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谋划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海洋类本科学校。稳妥推进独立学院转型提升,规划设置服务海洋经济、数字经济、健康食品、文化创意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引进兄弟省(市)高水平大学、台湾知名高校、港澳及中东欧理工农医类高水平高校来闽办学,引进台湾应用技术大学、知名企业来闽合作举办独立法人的职业技术大学。引导高校在不同领域和方向争创一流。
福建提出,强化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主体地位,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支持优质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部省共同支持厦门市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支持泉州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九、锦州市十三五发展规划
锦州市十三五发展规划
锦州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辽宁省的一个重要城市。锦州市十三五发展规划是指从2016年到2020年的发展蓝图,它旨在推动锦州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锦州市十三五期间,政府将聚焦于以下几个重点领域:
经济发展
锦州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政府将加大对现代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政府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条件,促进企业发展。
城市建设
锦州市将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在交通领域,政府将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改善交通拥堵问题。在环境保护方面,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质。此外,政府还将提升城市的文化和旅游设施,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和旅游景点。
人才引进
为了推动锦州市的发展,政府将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政府将建立更加优惠和灵活的人才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此外,政府还将加强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农村发展
在锦州市十三五期间,政府将继续加大农村发展力度,实施农村产业升级计划。政府将鼓励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产品质量。此外,政府还将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总之,锦州市十三五发展规划为锦州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未来的五年里,锦州市将以此规划为依据,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建设、人才引进和农村发展,进一步提高锦州市的综合竞争力。
十、十三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园区的发展也成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在促进创新创业、提升科技含量、吸引外来投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什么是十三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十三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是指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要求,制定的推动产业园区发展的规划方案。这一规划旨在做好产业园区的规划布局、政策支持、产业引导等工作,推动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规定,十三五期间,中国将继续大力推进产业园区的发展,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引导各地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配套设施完备的产业园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十三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产业园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增长极,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 促进创新创业。产业园区集聚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成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 提升科技含量。产业园区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 吸引外来投资。产业园区凭借其良好的发展环境、政策支持和产业链配套,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投资兴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
-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园区的发展通常会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如何做好十三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要做好十三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科学规划布局。根据区域的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科学规划产业园区的布局。不同园区可以有不同的发展定位,但要保证各个园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 加强政策支持。完善产业园区相关政策法规,提供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金融支持等,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和项目落地产业园区。
- 引导产业导向。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产业特点,引导产业园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 完善配套设施。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包括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提高园区的生产运营效率。
- 加强创新创业支持。提供创业孵化、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支持企业和创业者在产业园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 加强产业园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建立产业园区协作机制,促进不同园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打造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
结语
产业园区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十三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产业园区的活力和创新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为构建富饶美丽新广东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