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现代化根本理念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
二、教育现代化的例子?
园林般的柳州,是中国西南工业重镇,工业总产值占广西的四分之一,具有非常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多年前,柳州提出“经济升级、城市转型”,并举全市智慧和力量实施“二次创业”。而今,随着广西“强省会”战略的实施,柳州的城市发展若想有大的突破,必须拿出跨栏奔跑的拼劲。“十四五”时期,柳州蓝图绘就,正在为建设“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现代制造城”而努力。
在压力中前行的柳州,对人才需求更为急切,迫切地需要教育为城市发展新动能、资源要素集聚、内涵品质提升发挥支撑和先导作用。那么,在城市发展的关键节点,教育如何为城市发展做好本土人才的培养,以及服务好这座城中所有人对教育的需求?柳州教育人有着普遍共识:以改革凝聚力量,以改革提升质量,以不懈的努力让教育走向更高的境界,加快推动城市教育现代化。
柳州教育,正用质朴的教育观推动区域课程改革
教育,嵌入在城市的纹理中,带有城市历史文化的烙印,更有人的精神留痕。柳州,作为48个民族相聚而居的地区,教育有着丰富的样态,其构建教育生态有着基本遵循:尊重每一位教育主体,让他们能感知教育带来的力量。柳州秉持这样一种朴素的教育理想,正用柔软而坚韧的力量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柳州从2016年开始实施了《柳州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使全区域每所学校在构建可供学习者选择的课程体系上,更加具有指向性。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核心”,是学生学习重要的要素集合,并能帮助学生获得教育体验和经验。柳州在推进《计划》的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架构。如教育局成立了领导小组,每一所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课程领导力建设团队,在制度机制上理顺了改革关系和改革路径。
在《计划》实施中,柳州充分调研论证,制订了学校课程规划编制研究、课程评价改革与实践研究、学科课程建设研究、学科教学有效性研究等十二个维度的研究项目,使区域课程改革不断向“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校长、每一个老师都要提升课程领导力”目标迈进。通过三年的实施,柳州各学校基于校情从不同侧面进行研究,并充分挖掘本土课程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程研究场域。例如,许多学校利用本地的民族风情资源开发的民族体育、民族艺术课程很有特色,既尊重了民族性,又保留了本土性。丰富多彩的学校课程,形成了一道道特色各异的亮丽风景线。
多年来,柳州市教育水平始终走在广西前列,成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批国家级实验区。随着柳州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城市教育呈现的良好生态亦如山清水秀的城市图景,有序的教育格局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许多制约区域教育发展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得以解决。柳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苏敏说:“柳州的课程领导力计划,在遵循质朴的教育规律基础上,由校长领导教师团队,根据国家课程目标、课程方案和学校育人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创造性地设计、编制、开发、实施、管理、评价课程,从而促使学校办出特色,也促进了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
柳州教育,用开放的精神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一碗粉火了一座城。一碗再家常不过的螺蛳粉让柳州家喻户晓,天下皆知,让舌尖上的烟火味温暖了凡尘。当然,火出圈的城市都是有准备的。
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记者看到螺蛳粉包装机器人正在调试运行。该产业学院是柳州螺蛳粉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除了为螺蛳粉产业培养人才,也为螺蛳粉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并参与整个螺蛳粉产业相关研发。学院遵循科研与实训培养并行,专业与产业融合并重,使“小螺蛳,大产业”的理念渗透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正为已经突破百亿产值的螺蛳粉产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预计每年将为柳州螺蛳粉产业链输送500位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应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柳州考察调研时强调,“发展产业一定要有特色。螺蛳粉就是特色,抓住了大家的胃,做成了舌尖上的产业”。除了螺蛳粉产业,柳州有上汽通用、东风柳汽、广西汽车集团、一汽解放四大整车生产基地,也聚集了钢铁、机械等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智能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正加快布局和发展。柳州围绕城市工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将职业教育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并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推动“产业—专业”集群式发展,着重建设智能装备制造、轨道交通工程等专业集群,新增工业机器人、智能产品开发等专业,及时回应柳州新兴行业产业发展的需求。
柳州开放且趋向成熟的产业集群良性发展态势,是出圈的原因,亦是基础。这与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长期保持良性互动是分不开的。柳州的职业教育依循城市产业的发展,正用一种动态、开放的精神,循序推进改革。
这种对职业教育应时应地的动态改革,体现了教育决策者对社会发展的敏感度和对经济社会庞杂关系的清醒把握。柳州职业教育产生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并逐步形成了“政府领航、双元一体、教产相伴、融合发展”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柳州模式。
在总结“柳州模式”的时候,柳州市教育局局长潘旭阳解释道,职业教育是与地方经济、产业最贴近的教育。柳州一是科学制定职业教育政策体系,根据柳州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布局来设置专业,并引导职业学校错位发展,不同学校针对不同产业设置专业。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加大专业群和产业学院建设。三是教育部门与政府其他行政部门积极合作,协调外部资源,为培养人才及校企合作搭好平台、铺好路。四是促进职业教育更加开放,与东盟国家开展深度合作,以“柳州技艺”助力“柳州制造”走向世界。
柳州在加快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同时,秉持让每一位职教学生能够体面生活的理念,非常重视学生行业平移能力的培养。对人的发展的关照,凸显了职业教育的价值,让职业教育在促进城市发展方面有了广泛而深刻的意义。
柳州教育,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点亮乡土文明
多民族聚居的柳州,乡村学校占50%以上,提高乡村教育水平,让更多田野上的孩子成才,是柳州教育人肩上沉沉的使命。
众所周知,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教育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小手拉大手”的教育功能正在改变乡土社会形态和思想观念。但是如何让乡土里生长的孩子仍然相信“读书改变命运”,如何更好地让他们应对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对时代发展产生基于自身现实的价值认同,并能够在不远的将来与各种环境平等对话,这是柳州乡村教育正面临的挑战。
教师是乡村教育面貌改变的直接因素,是拓宽乡村教育狭窄空间的主要力量,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老师在,乡村教育的希望在;老师在,乡土社会的文明在。柳州不回避乡村教育的现实问题,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入手,用回归乡土的人文情怀,来点亮乡村教育的灯火。
在制度层面,2019年柳州市政府印发了《柳州市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的若干措施》,从住房补助、人才经费、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等方面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大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消弭城乡间的隔膜。柳州实行县以下乡村教师“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评审机制。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实行单独评审、单列标准、单独确定通过率,该政策的实施更好地激发了乡村教师能动性。
在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方面,柳州为了缓解乡村学校教师不足等现象,加大了青年教师招聘力度。仅2020年,柳州共招聘义务教育教师近千名,吸引来了贵州、云南、四川等省高校优秀毕业生近百人,到柳州北部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县任教。
在提升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方面,三年来柳州投入资金近亿元,完成了五县及柳江区的78个乡镇和县城的所有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大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效保障了村小教学点开足开齐国家课程。一堂堂“同步课堂”打破了乡土上的孤立和隔膜,不仅连起了知识的传播网,也连起了“山那边有我伙伴”的熟悉情感,让生命的视窗无限延伸。
走在柳江岸,远处黛墨的山和眼前葱茏的绿、各色的花平铺开去,山水锦绣,风景旖旎。花园般的城市,许多好的教育实践在这里破土而出。柳州教育正用质朴的教育观,柔韧的力量,开放的精神,以及理性的改革智慧,支撑着柳州这座有历史、有故事的城市持续生长。
三、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四、为什么要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主要是教育的普及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终身化,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结构,教育条件,装备,教育管理和师资队伍的现代化等,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不断变革与完善自己的过程。
五、教育现代化基本准则?
1、方向性原则。
其基本要求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由中国共产党掌握教育领导权;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
2、公益性原则。
基本要求是: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各级政府是办学的最重要主体;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接受国家的管理和监督;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举办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3、机会均等原则。
《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4、终身教育原则。
《教育法》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六、现代化教育的新方向——智慧教育是什么?
那就是思考啊。
智慧是需要自己思考的。不是知识的堆积。
知识有助于思考,不过思考这件事需要自己来操作。
就像你的提问,智慧教育,那就是说过去的教育不是智慧,是愚弄,可以这样认为吗?
愚弄的手法混不下去了,不得不智慧,是这样吗?
用知识代替智慧,用忙碌代替思考。这就是愚民教育。你想一下,是否是这样?
这些东西,我们应该都经历过。上学上的是什么?大家心里都有数的。
知识固然重要,不过思考更是一种能力。学会思考,比知识更有力量。
很显然,这正是缺失的,或者是故意剔除的。
就好比被禁止的东西。可能是真的有害的,让人堕落的。也有可能是真相,是真实的情况。不过,害怕别人知道后骗局无法进行而被禁止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情况呢?
学会思考很重要。有的时候,愚民到一定程度,自己也会被愚弄。
多想一下,多看一看。就会有答案。
七、市教育局教育现代化中心分管哪些?
机构的管理和指导工作。负责成教学会、外语学会、社会力量办学协会、德育研究会的指导工作。
(八)高等教育与师资培训处
统筹管理全市高等教育、师范教育工作。负责直属高校(含民办高校)、师范院校的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负责市属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指导工作;参与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工作;牵头制定师资培养、培训的有关措施,管理全市各类学校师资队伍培养和培训、进修工作;组织实施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和学历进修工作。
(九)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
综合管理各类学校体育、卫生健康、艺术教育及特色教育工作;参与制定学校体育、卫生健康、艺术教育的有关办法和措施,并检查执行情况;指导学校开展体育、卫生健康、艺术教育和科技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协调学生体育竞赛、艺术交流;指导学校国防教育、学生军训和科普基地工作。
(十)技术装备与学校安全处
编制全市教育技术装备的工作规划,负责教育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指导实验室建设。负责全市教育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稳定工作;指导、协调教育系统安全教育工作;负责全市依法办学行为的执法检查和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
(十一)财务审计处
编报市级各项教育经费(含全市教育费附加)年度预决算建议方案;统筹管理直属单位基建专项经费和事业费;指导教育系统的会计工作;负责国外教育援助、教育贷款的管理工作;按有关规定和管理权限,负责教育系统的国有资产管理;负责制定教育经费的管理规定和经费筹措工作。
(十二)对外交流与合作处
负责全市教育系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指导学校对外籍教育专家、教师和境外来济留学进修考察人员的管理工作。承担全市教育系统出国(境)考察团组的审核申报;负责外籍教育专家、学者的聘用管理工作及教育援外工作;指导全市教育系统对外宣传工作。
(十三)人事处
研究制定全市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负责机关和所属单位的人事和劳动保险等工作;负责师范院校毕业生来济就业指导工作;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市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指导济南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工作。
(十四)离退休干部处
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局属单位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协调市老教育工作者协会的工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十五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
八、体育教育现代化的研究方向?
一,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体育学中的重要学科,是研究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学科。它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的规律,为球类、田径、体操等诸多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训练、科研与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二,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
三,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指运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互相关系、基本规律等体育本质问题的综合性学科。
四,体育学
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其内容主要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层次及其演变;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之间以及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发展的关系。
九、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根本标志?
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是社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实现教育现代
化的重要前提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关键和核心是教师素质
十、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
用自然经济的传统教育观来看,教育并不是社会再生产体系中的一个内在环节,而不过是“文化人”的社会点缀。自然经济的非经济核算的通病,与传统教育耻于经济效益分析及自命清高的痼疾相辅相成。
现代化教育打破“教育是非生产部门”的陈腐观念,从教育--专门劳动力的投入--产出这一关系的角度来把握,把教育纳入社会再生产体系的内容结构之中。
现代化的教育观认为,教育能生产出人的劳动能力,教育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因此,现代化教育无论在数量上--发展规模和速度上,还是在质量上--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上,都要和现代生产的要求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