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韦纳的归因理论在教育应用?

52 2024-09-07 05:38 回车巷人才网

一、韦纳的归因理论在教育应用?

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常提出诸如此类的归因问题,如:“我为什么成功(或失败) ”“为什么我生物测试总是考不过人家”等等。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

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

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

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

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

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

其他,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三个向度之内:

1、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

3、能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力。

韦纳等人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以后的考试还会期望失败;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那么以后的考试就不大可能期望失败。这两种不同的归因会对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自我效能感的产生、维护和增强以及削弱或消失中,来自外部的积极关注和强化具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学前儿童、学龄早、中期儿童的成就动机和行为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处在尚未形成或正在初步形成的阶段。但对于个性趋于成熟或基本定型的人来说,归因则在其自我效能感的产生、维持、增强或削弱、消失中都起着决定的作用,因而在成就动机和成就行为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归因理论的特点?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人们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适应环境,往往对发生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社会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出一定的解释,即认知整体在认知过程中,根据他人某种特定的人格特征或某种行为特点推论出其他未知的特点,以寻求各种特点之间的因果关系。

归因理论由社会心理学家海德于1958年提出。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原因的过程。归因方式影响到以后的行为方式和动机的强弱。

三、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

罗特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叫控制点理论。

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观点。罗特认为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他根据控制点在个体的内部或外部的不同,把个体分为内控者和外控者。

四、谈谈在社会生活中如何运用归因理论?

我的孩子今早起床闹起床气,站在镜前刷牙时不要爸爸陪,要妈妈陪。我满足她的需求,爸爸后退,当我陪伴时她的情绪稍加缓和,脸上依然没有微笑的表情。我问她是身体不舒服吗?4岁半的孩子很明确的告诉我,说:她心情不好。如果我们用共变原则来分析的话,孩子昨晚睡觉躺床上告诉我她睡不着导致比平时晚睡了40多分钟,这个问题可以是因为晚睡导致今早起床心情不好,而因为爸爸陪妈妈陪的问题只是她情绪的一个爆发点吧。

五、范围经济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 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所需成本的总和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形成原因:

投入要素

表现为生产设备具有多种功能,可用来生产不同产品,从而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许多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可以用来生产不同的产品,因而可以增加零部件或中间产品的生产批量,取得因规模经济而引起的范围经济。企业一项研究开发技术的成果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所分摊的研发成本。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表现为可以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和营销网络,如通过企业的声誉转化为产品的声誉,通过既有产品的营销网络来支持其他产品的销售等。

管理者的充分发挥

表现为在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增加其他产品和业务时,可以充分利用既有的管理知识,管理经验和人员来进行管理,而不必增加新的投入,节约交易费用,这一点在纵向一体化这种范围经济的特殊形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沿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进行多产品生产时,企业可以减少在购买原材料和零部件,中间产品以及出售自己,成品中的交易活动,即以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节约交易费用。

六、归因理论的三个维度中的类型?

三维度六因素

维纳从三个维度,即内外性维度、稳定与非稳定性维度以及可控与不可控性维度对归因因素进行了分析。

其中内外性维度指的是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因素;稳定与非稳定性维度是指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可控与不可控性维度是指行为能否为行动者或者他人所支配或驾驭。

1.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首先能力是属于个体内部的因素;其次能力一旦形成,在一段时间内是比较稳定的;再次能力并不受个人的控制,不能随意提高。

2.努力程度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首先努力程度是属于个体内部的因素;其次,正如人们经常说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见努力程度是不稳定的因素;再次努力程度可以受个人的控制,根据个人对当前活动的兴趣以及重要性认识来付出努力。

3.工作难度是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首先工作难度是属于个体的外部因素,其次工作难度是稳定的,是指一件事从始至终难度稳定,如考取教师资格证这件事对某人来说一直很难或一直很简单;再次工作难度是不可控的,并不能根据个人意愿随意降低工作的客观难度。

4.运气是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首先运气是个体的外部因素;其次运气是不稳定的,时好时坏;再次运气是不受个人控制的,不能由个人决定运气的好坏。

5.身心状况是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首先身心状况是个体的内部因素;其次身心状况是不稳定的,无论是身体状况还是心理都是随时发生变化的;再次身心状况是不由个人所控制的,比如是否生病并不能由个人决定。

6.外界状况是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首先外界状况是个体的外部因素;其次外界状况是不稳定的,会随着外界的物理条件、人为因素等发生变化;再次外界状况不受个人的控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属于不可控因素。

七、凯利归因理论的意义?

三维归因理论又称三度理论, 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于1967年创立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指人们在进行因果归属时需从主、客观领域中的三个范畴去着手。所谓三个范畴,即(1)客观刺激物(存在);

(2)行动人(人);

(3)所处关系或情境(时间和形态)。凯利认为,在把一个特殊结果归属于某个特定原因时,沿着这三个方面的线索可以很快考察出对归属中的信息资料的认识。

八、归因的四种理论?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目前影响较大的归因理论有Heider的理论、Jones和Davis的相应推断理论、Kelley的三度理论和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

九、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

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的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十、归因理论的基本思想?

归因理论由社会心理学家海德于1958年提出。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原因的过程。归因方式影响到以后的行为方式和动机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