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
马上到年底了,我们就要进入一年的总结,评比阶段。这是一个单位,一个企业的惯例。总结和评比就是为了明年工作更上一层楼,就是为了激励大家把工作做的更好。这项工作,就引出了一个话题,那就是激励措施。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措施这个问题,期望能对大家的认识有所启发,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激励措施,它的意义和发展如何?
激励措施:顾名思义,就是激发和鼓励的办法。是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它的定义应该是,企业在组织生产活动中,根据职位评价和激发员工积极性的需要及绩效考评的结果,设计的科学的薪酬管理系统,提拔任用规范和奖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和规范员工的行为,以有效实现企业及员工目标的系统活动。它属于企业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范畴。
有效的激励可以保证组织发展具有不断的活力,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它有自己的特性,它以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基点,以需求理论为指导。它的有效实施可以促进生产任务的完成,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提高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根据激励的内容,它可以分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不同类型。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大都注重精神激励而忽视物资激励,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又大都注重物质激励。但不论那种激励,都以促进生产,满足企业及个人需求为目标。
激励有自己的基本特征:
1.通过科学的激励管理系统,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自觉性,满足企业和员工的外在需要,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目标;
2.它的实现方法是奖励和惩罚目标相结合,具有明确的引导作用;
3.它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四是信息沟通是它的一个重要标志,它随着措施的落实和效果的显现,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善;五是可以极大地激发员工的潜能,使企业充满活力,形成良好竞争的环境。
它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一定原则: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二是要物资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三是要明确,公开、公平、公正;四是要有可行性、合理性、适度性、时效性;五是要结合实际,分类实施。这些原则在我们设计和落实激励措施时,必须时刻注意,认真把握,不可强调一点,不计其余。
激励措施并不是我们今天才有的发明。它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无不显现着它的巨大威力。战争年代,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开展的杀敌立功活动,评选战斗英雄活动,建国后开展的各种创先争优活动,评五好战士,四好连队等,无不是激励措施的具体运用。这些措施的实施,培养了一支能征善战的人民军队,开创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国营企业在运用激励措施中,多强调精神鼓励。在政策开放后,强调了物资和精神相结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每个企业都有专门的劳动竞赛委员会,每项工作都有竞赛的标准和活动,对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大有卑益。在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中,激励措施正在广泛应用,他们一改过去的物资激励为主,正在强调精神激励的作用。这是人们在物资需求达到一定水平以后的自然需要,是物资精神互为依存的自然辩证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激励措施会不断翻新,不断变化,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员工生活的需要。
二、激励的方法有哪些?
激励的方法依据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依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不同。但大体上可以有以下几种:
1、目标与口号激励法。企业的目标,可以理解为企业的生产任务,企业的远景目标,企业的具体指标,激励目标就是要达到的结果。激励口号就是为达到结果而提出的标语口号,提出的数据、考核评定的标准。它的基本要点一是目标显明,使人容易理解,从而提高引导效应;二是目标口号有可行性、合理性、时效性,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标准低则无需激励,标准高则难达效果;三是要有一定激情,要能提高大家的情绪,要造成一定的氛围。
2、精神与物质并重法。我们每提出一个激励方法,就是要讲明精神意义,也就是政治意义。要让员工明白,我们的工作是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是为了国家的建设,而不是为了某个人,某个集团。同时要告诉员工,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要使员工明白,企业荣辱与个人相连,企业兴衰关乎每个员工利益。同时,明确物资奖励标准,设定不同层次,给予不同奖励。这个方法实际包括了两个内容,即正激励和负激励。正激励即奖励,负激励即处罚。对达不到要求的,必须处罚。其要点一是只奖励成绩突出者,二是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处罚,可以重奖重罚。三是要倾斜苦脏险难的岗位,倾斜大家不愿干的岗位。这就是导向性。
3、情绪激励法。情绪包括关心、关怀,尊重等精神层面的作法。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人员,不光是要求员工完成任务,干好工作,而是要关心员工的情绪变化。因为员工的情绪直接关系到生产活动的进行。从管理学的角度讲,首先要通过在集体内部建立起亲密、融洽、和谐的气氛来激发员工的士气。如果一个组织中的情绪是友好、友爱、谅解、愉快的,那么,那他的气氛就是积极的。如果情绪是满怀敌意的、争吵、憋气的,那他的气氛就是消极的,就不利于工作目标的实现。其二,要通过对员工的关怀,爱护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具体来说一是要关心员工的身体健康,把员工的疾苦记在心上,尽量改进工作条件,降低劳动强度,到工作现场走走,对员工道一声辛苦,送一份温暖。二是要关心员工生活,既要关心吃喝拉撒,又要关心文化娱乐,在可能的条件下,不断改善。三是要关心员工的家庭,通过这种关怀反过来激励员工,尽量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其三,尊重员工的人格,尊重员工的意见,尊重员工的劳动,使员工感到组织的信任。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对于人的尊重,是理所当然的。当职工感到自己被尊重时,他才会和你站在一起,他才会努力工作。当员工的意见被积极认真的倾听时,他才会为企业着想,为工作着想。当员工的劳动被肯定时,他才会更加努力的工作,积极的完成工作任务。虽然当前的形势是劳动力充足,但不断的更新培养新工,那也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虽然员工在纪律、规章的约束下,完成任务是没有问题的,但被动的完成与主动的完成是大不一样的。员工不是机器,作业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员工的七情六欲,要善于运用情绪激励法。
4、行为与危机激励法。行为即行动、作法。企业管理者的行为是引导员工的标杆。因为管理者处于特殊地位,其一言一行自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管理者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影响着员工的行为。你能与员工同甘共苦,各级管理者就会效仿,员工就会效仿;管理者如果贪得无厌,员工自然私心满天。管理者如果身先士卒,带头苦干,员工就不敢偷奸耍滑;管理者如果按规章办事,员工就会按章操作,遵规守法。管理者如果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倾听员工意见,那你的团队一定团结和谐,战斗力强。危机激励是在行为激励的基础上实行的。只有大家拧成了一股绳,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为企业着想,在危机面前才能实施。其要点是,首先要把危机实情告诉全体员工,使大家感到有生死存亡之感。其二是告诉大家不努力即灭亡的结果,必须团结奋斗,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其三是调动大家的情绪,积聚平时没有的力量,其四是指出方向,努力工作,以求战胜困难,渡过危机。
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意义?
我认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意义是: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机遇,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才有突变,才有“应对变化”的适应能力,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
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市场、新商业环境,企业需要创新来转型发展
三、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主要措施?
1、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创新内生动力。.
2、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3、推动企业创新组织方式转变,提高创新效率。
4、落实和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各项措施,降低企业创新风险。
5、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激发企业人才创新活力。
6、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实施技术利器战略。
四、企业管理如何激发员工创新活力?
需要有创新活力的员工,也需要有创新活力的管理者。
激活员工和管理者的活力,是提高员工的创造力和绩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优势的重要途径。五、如何营造激发企业活力的外部环境?
先说结论,营造激发企业活力的外部环境的措施如下。要想激发企业活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就要落实各种减税降费措施。通过减税降费和定向补贴,能够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的负担,从而使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一定的优势。
六、激发国有企业活力的最新要求是?
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有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在管理制度方面,一是督促区属国企制定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完成公司制改革、厂办大集体改革、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
二是推进区属国有企业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进实行全员绩效考核。截至5月底,国企改革任务整体完成率86.27%。
七、如何营造能够有效激发企业活力的外部环境?
营造激发企业活力的外部环境的措施如下。要想激发企业活力,先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就要落实各种减税降费措施。通过减税降费和定向补贴,能够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的负担,从而使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一定的优势。
八、企业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企业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如何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成为了一个关键的议题。科技人才作为企业创新的推动力量,其创新能力的发挥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的重要性
科技人才在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仅是技术的核心力量,更是创新的源泉。只有不断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企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不仅仅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更是为了推动企业不断进步和成长。
如何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
要想有效地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企业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搭建创新文化
-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 鼓励跨领域合作
- 奖励创新成果
搭建创新文化
企业应该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让科技人才敢于提出新想法、尝试新方法,不断挑战和突破自己的局限。只有在这样的创新氛围中,科技人才才能充分展现他们的创新潜力。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帮助科技人才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企业可以提供舒适的办公条件、良好的团队氛围和鼓励自由思考的工作机会,从而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
鼓励跨领域合作
跨领域合作可以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创新碰撞,从而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企业可以通过组织跨部门或跨团队的合作项目,促进科技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奖励创新成果
企业可以设立创新奖励机制,奖励那些提出创新点子并成功实施的科技人才,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奖励创新成果,企业可以提高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和积极性。
总结
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有效地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潜能,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营造创新文化、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跨领域合作以及奖励创新成果,企业可以有效地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和成长。
九、打造企业文化,激发组织活力
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内部的价值观、行为标准和工作氛围的体现,它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循的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方式、态度和价值取向。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士气,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此外,良好的企业文化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战略执行力,从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构建企业文化的关键要素
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每个人都应该认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核心价值观、使命和愿景需要贯穿于组织的各个方面。此外,制定符合企业特色的激励机制、奖惩制度也是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
企业文化的核心目标
企业文化的核心目标是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倡导诚信、合作、创新、追求卓越。它不仅仅是一种发展战略,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
成功案例分析
诸如谷歌、苹果等企业,都以其独特的文化理念成为了无数企业效仿的榜样。这些企业的文化理念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结语
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努力和管理层的引领。只有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文化,才能激励组织成员的活力,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感谢阅读!通过本文,您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打造激励组织活力的企业文化。
十、如何激发员工的活力,更好地在企业内部造血?
我们老祖宗有个词叫做“事情”,“事情”这个词很有意思,我想老祖宗是为了告诫我们,做事很重要,在做事的过程中投入的感情更重要。所以如何激发员工的心力资源,让他和企业同心同德一起向前走,共同开展经营,这成为我们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的课题。那么激发员工心力资源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实现员工的角色转变,让员工从原先的经营的旁观者,变为经营的参与者。把员工从经营的旁观者变成经营的参与者,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接下来将从6个方面给大家阐述。为此,我们研发了人形化模型,将人激活。首先得把人当人看。在这个人形化模型里,讲到了6大模块和1个平台。首先是人形化模型的心脏部位,叫做经营哲学。经营哲学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所独创的,可以把它理解成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企业只有拥有了正确且统一的经营哲学,员工才能有效地去参与经营和开展经营。为什么思维方式这么重要呢?稻盛先生是理科生出身,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人生和工作能不能用一个公式来进行解释。于是就有了人生方程式,也叫成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人生工作的结果稻盛先生认为有三个因素影响产生,这三个要素分别为: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能力越强,热情越高,是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人才呢。也不一定,这个人如果能力越强,热情越高,而思维方式却是大大的负数,对企业来说不是助益,而是极大的破坏。所以能力差,热情低,思维方式对的员工不至于祸国殃民;能量强、热情高,思维方式错的员工反而有可能会殃及企业。在这个时代,要从蒸汽式火车时代变成动车时代,因为动车跑得快。然而,动车每节车厢都有动力,但如果方向不一样,跑的铁轨不一样,那么就不是速度的提升,而是毁灭的加剧。所以企业想要激活员工和个体,首先要先统一员工的思维方式,让员工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与企业保持一致,激活员工才有意义。很多人认为,思维方式这个事,没什么用;最好的方法还是用工具去控制员工的行为。在不断地学习德鲁克的思想和稻盛先生的经营哲学中,我理出了这样一个逻辑:所有的经营结果由经营行为影响形成,所有的经营行为由思维方式影响形成。所以,真正影响我们结果的其实并不是行为,而是思维方式。简单的通过管理的手段和制度去控制员工行为,不去改变员工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从根本上来讲,无法影响他的经营结果。我们经常说,产品即人品。产品就是制造者人格品德的体现,所以在激发员工的热情和心能量的时候,有的用物质,用钱去激励员工,因为这个方法看似非常简单快捷有效,但是很多简单快捷有效的方法并不持久。单纯地只用物质去激励员工,一定会遇到天花板,现在就已经遇到了很多天花板。所以对员工最好的激励是让员工重新去认知工作的意义、目的以及工作的使命。“经营之圣”稻盛先生创建的京瓷,1959年创业,经营时间最久的企业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这些企业,经营的核心就是:明确经营的使命,重视让每一个员工都清楚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想要激发员工,首先要激活员工的那颗心。就是让员工有正知正念,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热爱他的工作,工作的业绩和成果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员工的心发生变化之后,就到了——组织的变化。员工有了热情和动力,想要在工作现场不断地参与经营,就要给员工一个平台,让员工有机会去参与经营,这很重要。我非常认同一句话:屁股决定脑袋。不在那个位置上,永远不会知道在那个位置上该去思考什么事情,所以要让员工把“屁股”放在经营者的位置上。但是CEO只有一个,不能人人都坐在CEO的位置上,所以就要把大企业划小,让人人都可以立足在现场,进行经营和改革,这是可以做到的。这就是组织的变化,从正三角到倒三角。很多人说,这简单,我们回去把组织机构图倒过来就可以了。很显然,这与正着画倒着画组织机构图没有关系,这是组织运行形态的彻底改变,所谓正三角,就是原先最简单的管控式组织,设定一个部门,再设定一个管理部门,再设定一个管理这个管理部门的管理部门。后来就会发现,企业越来越大,组织也越来越臃肿。我们服务的一个企业,组织臃肿到一笔报销签字要经过28个人。企业要去优化流程,进行组织的扁平化改革,改革了半年之后,一个部门没砍掉,还加了个部门,叫组织优化办公室。所以,组织变革并不容易。因此我们要从传统的正三角的管控式组织转变成倒三角。正三角的管控式组织是以领导为核心,以权力为核心。倒三角是以客户为核心,人人都要在企业里找到自己的客户,你在为谁负责,谁需要你负责,你在为谁创造价值。找不到客户,那这个岗位是否值得存在就要打一个问号。第二,工作目标是什么,工作目标不再是领导指派的安排,而是客户的价值需求,客户需要你创造什么价值,这个价值就变成工作的目标。人人都去思考一件事情,我的客户是谁,这个客户可以是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想第二件事情,我能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客户需要我创造什么价值,第三个事情,我能够通过怎样的工作改善提升客户的价值感。人人都去思考这些事情,才能从正三角到倒三角。倒三角可以解决企业越做越大而出现的官僚问题,不要觉得只有国企、央企才会出现官僚问题,国企、央企不一定官僚,民营企业不一定不官僚。是不是官僚根本在于是不是有人对结果负责。所以,要促进人人都为结果负责,人人都找到自己的客户,并为客户创造价值。第三件事情是如何让员工在一个组织里面有成就感,人形化模型中哲学是心脏部分,人要开展工作需要两只手,一只手是组织平台,另一只叫做核算体系。核算不仅仅算经营效益,还要算经营效率。这就是经营之圣稻盛先生发明的的单位时间附加值:单位时间附加值=(收入-费用)/劳动时间。“收入-费用”是效益指标,除以劳动时间就是效率指标。如何用最少的费用、最节省的时间获得最高的附加值,这是每个经营单元要去追求的事情。人人都参与经营,就要把经营简单化。通过这个核算机制,经营只是三件事:提升收入,降低费用,缩短劳动时间。每一个经营单元每天都会收到一张这样的经营报表,怎样搞好经营?经营就像开飞机,要开好飞机,安全稳定地着陆,一定要根据仪表盘上的数字进行快速决策。企业经营也是一样,企业要在内部构建数字仪表盘,根据数字进行及时的判断决策,改善经营。很多人说认为通过核算表,就能看出谁创造的利润大,谁就多发钱。但是核算的目的不是为了考核,而是为了培养人。搞核算也是为了培养人,培养具有经营者意识的人。通过一张核算表,让他搞清楚什么叫经营。核算让员工知道他每次改善所得到的价值,提高了他们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让员工感受到“搞经营,也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情”这很重要。第四个方面,目标决定方向在哪。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去承诺高目标,挑战并且实现高目标。第五个方面就是给员工不断促动力的薪酬绩效,多维度的人事评价体系。过去,我们很少关注“因”而重视“结果”。但一个人只有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配以努力,才能创造好的业绩。当我们只要求“果”的时候,员工就有可能不择手段,也有可能惧怕创新。所以引导员工关注“因”,才能带来企业的持续不断发展最后,要关注员工的能力提升,不仅是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经营能力。过去,企业比较关注员工的技术操作能力,相对缺乏对员工经营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企业一定要给员工带去经营意识和经营能力方面的培养,让他们成为真正的经营者。总之,人才供给的核心理念应该是造血不是输血,即培养具有经营意识和经营能力的经营者。“良知+数字”是企业未来不断塑造的经营模式。而如何去实现,我们要向德鲁克和稻盛和夫去取经。“现代稻德经”就是把东方的稻盛哲学和西方的德鲁克管理精髓相结合,设计真正满足中国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