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性质?

252 2024-01-11 07:23 admin

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性质?

1、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当好人,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除德育智育体育全面提升外,还要明白命运可以转变。改变命运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是找到并且发挥自己的本分。儿女尽孝,父母尽慈,不管父母慈不慈,只管尽孝,不管儿女孝不孝,只管慈,这才是父慈子孝。兄弟尽悌,朋友有信,员工尽忠同一个道理,各行其道,才能家庭和谐!

  2、百善孝为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顺,有孝才有顺。家庭比喻为一颗大树,老人是树根,夫妻是树干,财富、儿女是枝叶花朵和果实。要想根深叶茂、花香果甜,只能往树根上浇水。孝养老人能感召子孙贤孝,家道昌盛。德是做的,不做没有德,没有贪来的德,也没有争来的功,更没有搅来的福。孝养父母、长辈,谁做谁长德行!谁做谁得福报!这是自然规律。

  3、人守不住自己的本分就会怨人怨事,到处管人,生气上火,烦恼不断,不是抱屈就是后悔。嘴里不怨心里,越怨心里越难过。怨气有毒,存在心里不但难受还会生病招祸,等于自己服毒药。圣贤人都不怨人,比如说孔子在陈绝粮,仍然坦荡自如,等等。我们学习并且承传古圣先贤的思想,就要彻底转动心念,用我们改造命运的真诚心转动眼前的这个世界,扮演好人的角色,不怨人!

  4、人总是想着管别人,不论儿女,还是兄弟姊妹、亲戚朋友,只要沾点边的都想管管。实在说,你管人一分,别人恨一分;管十分,别人恨十分,管来管去就管到医院去了!想想看,周围的人有几个不是争强好胜,究竟谁能管得了谁?想扮演好人的角色,就要学会管自己。不论夫妻之间,还是企业领导和员工、朋友间等等的关系,都要正自己的心,修自己的身,齐自己的家。

  5、言语不当引出滔天大祸、家破人亡的例子多不胜数,原因无非贪财物、争道理。如能将财物看轻些,认自己的不是,提人的好处,用我们的仁爱心来宽容人、引导人、感化人,自然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此,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在境界。

  6、老人有德行能“一福压百祸”,少说话,少管事,带头看一家人的好处,教育家人懂得知恩报恩。不要过多牵挂子孙,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不用管,全靠孝德行感!夫妻间要做到互相补漏,而不是互相埋怨。论情不论理,讲知恩报恩,讲情深似海,讲大爱无疆。男女平等是指权力上平等,享受上平等。在本分上、礼节上不能平等。比如说,丈夫应该多照顾岳父岳母,妻子应该多孝敬公公婆婆。

  7、媳妇性情如水一般养育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可高可低,随圆就方,合五色调五味,原质总是不变。为媳妇的和颜悦色,随贫随富,低矮就下常认不是,引导感化丈夫走正道,报效社会。身尽情理,应做的事亲自去做。孝公婆、教儿女,都是自己的本分。心存道理,除去争贪的私心,所思所想都是全家人的好处。性存天理,不但不动禀性,还要化除禀性,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必能养育贤圣子孙!

  8、圣贤人讲: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穿戴过分、吃喝过分、恶念过分、恶语过分将消福减寿,这和水满则溢是一个道理。惜福从节约水电气、纸张、粮食、蔬菜水果等开始,珍惜使用一切。俗话说:勤俭持家家业盛!还有一句非常流行的商业语言:省钱就是赚钱!

  9、古人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说明天下事皆有因缘,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人生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善恶感召。比如有人荣华富贵,有人沦落街头等等。人人要明白对面来的都有缘,无缘不聚。既然是缘分,遇着不如意的事、不投机的人就要忍受,自然也就不会怨天尤人了。

  10、不守本分的人,额外的贪求,就会心思生火,气动生寒,气火攻心,整天争名夺利,烦恼不断,就是富贵也没乐趣。若能真正把争贪的心放下,才能生起为别人服务的心,真正用良心说话办事。俗话说:不争不贪,福禄无边。人又何必私心用事呢?

二、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学段“教什么、怎么教”,纲要力求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育要点,使之相互衔接、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形成一体。  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初中阶段,以增强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在高中阶段,以增强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大学阶段,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在各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去。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让我认识到,“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启蒙老师。我们得向启蒙老师致敬,向精神不死“国学之教父”南怀瑾老师致敬。南怀瑾老师的国学精神,像明灯一样依然点亮我们的“中国心”。所以我们希望国学经典真正的进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嘴上的国学,而是行动中的“中国心”。  作为一位小学的语文老师,就是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热爱经典国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从这个暑假破土发芽,生生不息的成长。  暑假每天要通过父母和孩子的自觉行动,让每个孩子都有诵读的时间,让朗朗的诵读声,蔚然成风。暑假不仅是让孩子《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再熟读成诵。更主要的是在孩子说话和行动有没有展现,特别是与孝教父母、勤于学业和出门礼仪等中华优秀美德的展现方面。孩子们的一点点的努力,通过融入到经典诵读而书香弥家。  《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每个孩子要启蒙、要学习、要背诵,最重要的要践行,而且不会随暑热过去而消散。老师要和每个孩子的父母沟通,让《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中华优秀美德的展现和教育对孩子来说,就像每天的穿衣、吃饭用度一样。希望国学的经典真正的进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嘴上的国学,而是行动中的中国心。它的目的是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的价值观找到一个源头。孩子对这种国学的关注,它是跟时代的需要相结合的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它对于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如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让孩子从小就学孔子的思想,善德教育

四、如何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到了各个层面,首先让人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孝悌忠义为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冲击,首当其冲的就是来自西方的文化思想和一些产自西方的流毒文化,时下的很多国人抵触中国本土传统文化,认为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糟粕思想,也有一些所谓的学者撰文抨击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但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借鉴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之所以立足世界数千年之久,中国传统文化功不可没。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就是本国的本土文化,要想灭掉这个国家必须首先灭掉这个国家的文化。本国文化坍塌了,人心也就无所依附了。所以作为华夏子孙我们不能忘了本!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英国的阿诺德汤因比曾经预言:未来最有资格和最有可能为人类社会开创新文明的是中国,中国文明将一统世界。

中国在漫长的21个世纪里尽管也多次经历过混乱和解体,但是从全球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完整的守护住了一个超级文明,一直生活在一个文明帝国的稳定秩序中。中国模式作为一种区域的世界主义模式可以为今天的人类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指引。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国魂,如果逐渐淡化甚至失去了我们的本土文化,我们也就不再是一个真正的华夏族群了!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五、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哪个年级开始?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主要从学汉字入手,同时选取古诗词、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人物典故等阅读,启发学生理解其中做人道理,帮助学生形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

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节气、风俗等,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何推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趣味追求在于手段与目的的统一。

只有厚植文化性,才能提升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只有突出主体性,才能增强人们的文化“在场感”;只有彰显创新性,才能保证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实践中转化,在实践中发展,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新形势下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理应是“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七、中华传统美食的知识总结?

中国十大传统美食有兰州拉面、北京烤鸭、上海糯米团、重庆酸辣粉、武汉热干面、宁波汤圆、广西桂林米粉、宁夏手抓羊肉、西安羊肉泡馍、河南糊辣汤。中国传统美食,它是从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大国传下来的。随着天然食品的兴起,传统美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是什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包含四大内容:1、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

3、崇德向善的道德追求。

4、“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

古典经学,民族精神,传统美德。

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本要求?

一、小学低年级初步认识常用汉字,感受汉字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家乡习俗、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

二、小学高年级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

三、初中阶段要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

四、高中阶段要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信。

十、为什么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来各族劳动人民思想智慧的结晶,中国之所以称之为文明古国就在于此。在这种优秀文化的引导下,中国才有了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而现在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其中许多精髓对于我们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从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发展首先是不要忘本,这个_本就是传统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