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三大认知理论教育启示?

178 2024-01-07 06:38 admin

一、三大认知理论教育启示?

(一)教育目标上,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皮亚杰认为,知识只有通过已有图式的不断同化和顺应才能被吸收,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才能补充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如果教育教学活动没有与学生已有的图式发生连接,学生的学习就是没有意义的、低效的。现在的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不顾学生能否接受、是否乐意接受而一味的进行知识的灌输,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个被动的阶段,学习效率低下,一味的累积知识而不进行理解,甚至妨碍学生的智力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增加知识量,而应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在进行知识的传授时注重与学生已有图式的联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新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

(二)教育内容上,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阶段论,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认知结构,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深化和延伸,四阶段有其特定的顺序,不能跨越发展。教育在儿童的智力发展过程中,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能够对智力起到一定的作用,却不能决定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有其自己的规律,如果教育内容不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那么教育对于智力的作用,并无效果甚至有所妨碍。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还要考虑到学生思维前后两个认知发展阶段的联系,尊重学生认知特点,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平衡,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来组织、调整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目前理想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是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内容不宜过易,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缺乏教学意义;也不宜过难,远远超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使其失去学习兴趣,最好的方式是“跳一跳,摘果子”。

(三)教育方法上,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皮亚杰认为,每个儿童在同一时期的认知水平也是不同的,并且影响儿童认知水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使得在教学中,学生成绩良莠不齐,学习步调不一致。但是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差距,对学生进行一致的教育,将学生看做生产线上待加工的产品,并且以分数来评判学生,导致认知水平低的学生信心受挫,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儿童的差异性,每个儿童都是一片独一无二的叶子,既有其发展的共性,又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动态,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积极及时的为每个学生创造最适的学习任务。并且在课程的设置上,增强课程的选择性,让课程适应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课程,为每一个学生的的最优发展努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四)教育过程中,不断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平衡,进行顺应同化以产生新的平衡。

皮亚杰认为,当儿童的认知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这种干扰往往会改变认知系统,这个时候儿童可以经过主体的行动来进行补偿(即同化和顺应),平衡由此产生,这种平衡在不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改变。认知的发展也就是平衡不断建构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若是学生不打破原有的平衡,一味的重复与原有认知平衡一致的内容,那么学生的知识将无法不断积累,认知水平也就无法提高,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观点是什么?

认知发展理论是本世纪最具影响的心理学理论,该理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jet)。皮亚杰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从研究儿童认知发展领域如语言、思想、逻辑、推理、概念形成、道德判断等,创立了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为核心的博大精深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一理论不仅对世界心理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而且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近年来,欧美诸国特别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对皮亚杰的理论更加重视,纷纷把认知发展理论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心理学界。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卡根(J.kagan)所说,皮亚杰即使不是空前的,也应是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认知发展理论者。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智力发展理论为重点,涉及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阶段特点和智力的本质等,其中许多具体内容成为设计课程和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儿童的行为是先天的遗传结构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正是在先天遗传结构或图式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和平衡而获得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促进智力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经验、社会互动、平衡作用。成熟以先天的胜利遗传因素为基础逐渐达到,它对认知发展的作用仅仅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智力是否得到发展,还要看后天的环境因素的作用。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物理经验比较简单,是儿童操作外界环境中的各种事物而获得的,它只有经过同化,才能进入儿童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发展。数理逻辑经验是儿童经过内在活动所获得的概念,而非来自物体表面的知识,它超越了物理经验,是儿童进一步获得发展的基础。社会互动泛指文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主要指社会关系、教育和语言的运用。它使人类与其他动物有所差别。诸如诚实、公平等概念,只有经过社会互动才能掌握。平衡作用是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系统,负责协调成熟、经验和社会互动,它是个体与外界相互调适的状态,是矛盾与冲突的解决,是认知发展的必经历程。  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乃是认知结构不断组织与再组织的过程,这种过程是渐进的、阶段性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皮亚杰将儿童认知或智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人们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

其目标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

四、健康教育的核心理论?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居民了解影响健康的行为,了解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知识;让居民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自觉地采纳并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五、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心理学吗?

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

六、认知模态理论?

认知理论(theories of cognition)是关于有机体学习的内部加工过程,如信息、知识及经验的获得和记忆、达到顿悟、使观念和概念相互联系以及问题解决的各种心理学理论。

持学习的认知观的理论家有德国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瑞士的皮亚杰、美国的布鲁纳与奥苏伯尔。尽管他们彼此间存在很大差别,但在学习问题的观点上有一些共同特点。

一是他们确认,有机体习得的是知觉或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变化。即学习的基础是有机体内部的、有组织的结构的形成与改组,而不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

二是他们相信,影响学习的主要变量是刺激情境的整体性、突然的理解或知觉、有意义的发现与接受、认知结构的特点、注意或心向,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接近、强化、强化程式。

这一理论与发展智力和培养创造能力的教育理论相符,对解释较高级的认知学习较适合。

七、认知abc理论?

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一理论又被称作ABC理论。

ABC来自 3个英文字的字首。在ABC理论的模型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

八、broadbent认知理论?

过滤器理论,是1958年由布罗德班特(Broadbent)提出解的一种认知理论。他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由于设置在神经系统某个部位的过滤机制,使部分信息获得通过,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这种机制的外面而完全丢失了。

九、认知差异理论?

认识差距理论认为,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产品之后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和商品的客观实际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可分为正差距和负差距。

正差距指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高于产品实际和生产者原先的预期,产生超常的满意感。负差距指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低于产品实际和生产者原先的预期,产生不满意感。

认知差异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而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十、认知层次理论?

该理论来源于布卢姆,布卢姆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经过长年的心理教学研究总结出了著名的“布卢姆6大认知层级”。

1、识记:认识并记住知识。

2、理解:描述材料的表达的内容,解释成语/诗词的含义,区别两段阅读理解中的不同影响等。

3、运用:把学到的知识通过理解后运用新的问题和情景中。

4、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理解各部分之间关系的能力。

5、综合:指将所学知识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

6、评价:指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