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学思政课程目的?

135 2024-01-05 10:38 admin

一、中学思政课程目的?

中学思想课程目底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德育素,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二、中学思政课每周多少课时?

中学思政课的课时安排以国家的统一安排为准。四川省在中小学课程设置标准(2020版)中明确规定,初一思政课为每周2.5节,也就是单周2节,双周3节,与生物课相对应。初二思政课为2节一周。初三思政课为3节一周。中学思政课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挤占。

三、思政课优秀教师证书可以晋级用吗?

思想政治课优秀教师证书是可以晋级用。晋升职称是每一位一线教师渴望的。根据评审职称的文件要求,参评的每位教师业绩必须达标并很优秀,业绩中包括教学成绩突出、有发表或获奖论文、学生学科指导老师获奖、各种个人评优获奖证书等等,思想政治优秀教师属个人学科类的奖励。

四、中学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一、办好思政课是应对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有力支撑

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安全威胁多元化等前所未有地同时并存。与此同时,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与日俱增,国际意识形态领域较量愈加激烈。面对国际局势中不确定性因素和各类风险的滋长,国内的思想统一、团结就极为重要。这其中,各级各类学校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因而必须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哪个国家,青少年永远都是其源源不断的竞争力,也是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一个重点人群。谁赢得了青少年,谁就赢得了未来和希望。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时期,所以极易为外界思想观念所左右。一个国家的青少年是否有良好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和综合素质,影响着这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生机活力。所以,我们要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德育与智育结合起来,抓好思政课这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主阵地主渠道,尽可能通过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等现实素材,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引导青少年,让他们懂得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增强他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感情和自觉意识。可以说,在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掌握主动权,有效应对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关键就是要教育引导好青少年,筑牢他们的科学信仰根基。

二、办好思政课是 抵御网络不良信息侵袭 的迫切需要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等蓬勃发展,新一代互联网、社交媒体已全面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也日益成为当今各种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平台。现在的青少年被称为“网络原住民”,他们是伴随着信息化发展而逐步成长的,但由于涉世未深、辨别力弱、抵抗力差,所以极易为网络不良信息所“撂倒”而误入歧途。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国家教育和培养一代代青少年的重大使命,因而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青少年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袭。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当然,消除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打好“组合拳”。就各级各类学校层面来说,可以通过循序渐进地开设思政课来对青少年进行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青少年的强大凝聚作用和引领作用,实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入脑入心,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给他们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增强他们抗“病毒”的“免疫力”,让他们养成文明上网、理性发声的良好习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侵袭,从而避免因价值观缺失或不当而导致的行为选择困惑或混乱。这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体现,也是发挥思政课育人功能的要求。

三、办好思政课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在实践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形成了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在内的重大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代代青少年接续奋斗。思政课是一门思想教育课程,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办好思政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解决好青少年的价值引领问题,而思政课的独特功能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在新时代,我们要把办好思政课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后继有人的高度来对待,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在现阶段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的认同感,厚植他们的家国情怀,把他们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大量实践表明,能否办好思政课事关全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我们应该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好思政课的重要性。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

四、办好思政课是 造就一代代“有用人才”的关键举措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大声疾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访苏期间接见中国留苏学生代表时提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教育工作,他在2014年视察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时指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可见,青少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生力军,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今天的青少年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也是明天我国改革发展的生力军。推进新时代改革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到底要靠一大批“有德人才”。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各项教育的中心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思考解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国家课题,实施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时,可以通过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即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实现各学段思政课教学步步升、节节高,使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从而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总之,中办、国办联合下发的《意见》为新时代办好思政课设计了蓝图、规定了路径、提出了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办好思政课的战略考量,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拿出真招实策办好思政课,发挥好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在引导青少年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中学适合思政课教师的岗位?

思政课教师在中学就相当于政治老师,所以思政老师可以在中学担任初中政治,思政教师是搞政治的,所以也可以在中学担任政教主任,管理学校的大政方针。

如果做政治老师就跟之前的工作差不多每天给学生讲讲课,批改一下作业,但如果是领导层就会有很多别的事情。

六、中学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特点?

中学思政课对于培养“四有”中学生来讲十分重要,那么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个人品德修养。

七、中学生思政课堂改革内容?

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就;增强国家意识和国情观念,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具有初步的宪法意识、法治观念等;明是非、讲规则、辨善恶;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

八、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书目?

1.《共产党宣言》

今年是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的170周年。

《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它使共产主义运动从幽灵变成一轮喷薄欲出的朝日。

一本书影响了一群人,一群人改变了中国命运。

这本只有56页的32开小书,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点燃了新的希望,直接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是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是读了这本书后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走上革命道路的。

习大大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直到今天,这束火炬依然熊熊燃烧。

2.《论法的精神》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著作。该书中提出的追求自由、主张法治、实行分权的理论,对世界范围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被载入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独立宣言》。

作者阐述了自然法理论、法和法律定义,法律与政体关系,以及政体分类、各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等问题。阐述政治自由和三权分立学说,并以英国为例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论述了自然条件同政治法律的关系,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制约性。

书中还论述了法律和工业、商业、货币、贸易、人口及宗教等关系,主张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反对横征暴敛,促进国际交往和世界和平。并论述罗马继承法和法国民法的起源和变革。强调严格区分各种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制定法律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此书被称为是“亚里斯多德以后第一本综合性的一政治学著作;是到他的时代为止的最进步的政治理论书”,凝结了孟德斯鸠一生的心血。

3.《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老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讲座教授时关于中国哲学的讲课内容,目的是为了向西方人介绍我们中国的哲学体系,因此在语言上带有简洁明了的特点,用最简单的语言传达最精要的东西。

冯友兰老先生在讲述整个中国哲学史的时候,先由中国哲学的整体情况入手,在开头交待了中国的哲学精神以及相关背景。之后由总到分,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到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一气呵成地将中国哲学的发展史串联起来。

这本书一直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入门书。它对当今的读者有极大的意义,不失为一部可以影响一生的文化经典。

4.《纯粹理性批判》

每一本晦涩难懂的书都值得推敲一番,如果不是出自疯子之手的不知所云,那就一定是出自天才之手的旷世奇作。而康德的书显然属于后者。

我们都知道,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伟大的哲学体系,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而《纯粹理性批判》是最重要、最大部头、最艰深的一部书。

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写的核心概念都是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眼前,所写的事实又都是从这些概念中派生出来的。简言之,书中的核心概念和事实对于读者而言都是第一次见,所以异常陌生,晦涩难懂。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把人类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类,分别对应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

他认为凭感性可以认识数学,凭知性可以认识物理学,而凭理性却无法认识“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现象世界,而“形而上学” 研究的对象是“自在之物”。现象世界是世界的显现,可以认识;“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体,无法把握。他还提出了四组著名的“二律背反”,指出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世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所谓上帝、灵魂和自由都是无法确知的,或者说是无法证明的。“形而上学”不能作为一门真正的学问而存在。

康德的哲学,博大精深,自成体系。据说谁要能读懂康德的哲学,至少就能成为半个哲学家。

5.《资本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资本论》是学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修课。

《资本论》并不适合一个入门者读,因为它所描述的情境、模型是以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经济理论为前提的,因此在没有对其背景的理论有较充分了解的前提下,你也许会看得一脸茫然,而看书看得“不明觉厉”不是个好事。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尽管马克思提出的经济运行的模式和模型部分存在过时的现象,但马成书的年代正是各种各样的现代经济体制在当年比较接近雏形的模样,那时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还是能清晰观察到的,很赤裸裸的东西,大家吃人都不带吐皮。

因此它对于研究现代各国经济模式的核心目的或者说其实质是有帮助的。

6.《爱弥儿》

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儿》出版,是法国历史上可以跟法国大革命相提并论的重大事件,这部作品被称为西方第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

这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故事优美,文笔生动,富有文学价值。

全书题材新颖,词语锋利,尖锐地批判了法国封建社会及其教育。卢梭在书中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独立自主,追求平等自由,能够自食其力的“自然人”。他针对虚构的主人公爱弥儿,设计了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四个阶段的教育过程,分别阐述了其体育、感观教育、智育、德育和爱情教育的方法。

在儿童心理学发展史上,《爱弥儿》占有重要地位,对家长和教师教育孩子也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7.《苦难辉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苦难辉煌》讲述在20世纪,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从苦难走向辉煌。

该书从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力量、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入手,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宏壮阔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建立红色政权、率领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伟大壮举,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正义、艰辛和伟大。

本书视野开阔、思路新颖、文笔生动,以热血、年轻、英雄、理想为主线,把红军将士们身上的忠诚、勇气、坚毅、团结、助人、积极乐观、不怕死、不怕苦等,展现得淋漓尽致。运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资料,在许多重大事件上做了独特的解读和分析,是一部激励党员干部牢记革命先驱不朽功绩和崇高精神的好书。

8.《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美国著名学者萨缪尔·亨廷顿的代表作,因“文明冲突论”享誉全球。

在这本书里,亨廷顿提出,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文明的世界: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一些学者还加上了东正教文明,作为区别于其母文明拜占庭文明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独立文明。

他在书中说:“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在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极的和多文化的。”

本书所持观点公允与否,在学术界大有争论。但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对读者会有重大参考价值。

9.《超越自由与尊严》

斯金纳是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教授,也是当今西方行为心理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他的著述颇多,《超越自由与尊严》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该书一经问世便成为风靡北美的畅销书,随即流行世界。

书中,他根据行为科学的原理,对传统人文研究和继承了传统人文研究方法的深层心理研究运动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指出人根本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与尊严,人只可能是环境的产物;因此,人类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设计一个最适合自己生存的文化与社会。

正如书中所言:“不要把自由和尊严当成一种个人特性来加以提倡,而应把注意力放在人们生活的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上。要想实现获得自由与尊严的传统目标,则必须改变环境,而不是改变人类自身。”

10.《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

这本书中译本780页,够厚,但内容明白晓畅,在同类著作中算是写得有趣的,翻开以后就想读下去。

九、如何讲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

首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和领会思政课教材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其次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做到有的放矢;

其三是广泛了解社会,了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其四是还要对其他各个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能够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课程思政可以融入哪些思政内容?

学校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德才兼备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应当挖掘更多的思政内容,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呢。

在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专业课程中,教师带领学生畅游文化海洋,领略文学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带领学生在浩瀚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游行,感受革命文化的强大力量,培养学生鉴定的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哲学的海洋中构筑信仰的灯塔,助力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发学生探索中国哲学魅力的兴趣。

在农学类、理学类、工学类专业课程中,教师可结合环境保护理念,在充满生命绿的农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增强学生奋斗发展国家农业的责任感。结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在充满运算与科学的理学中加强科学思维与辩证思维的训练和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击求真理的使命感,在充满创造和制作的工学中引导学生领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积极投身壮大国家的建设工程。

总而言之,专业课程不能只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应在课程中融入相对应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操守。古语有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先树人,后树才。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崇高精神的传扬者,教师承担着推进课程思政化建设,实现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