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身边的廉洁小故事书籍

249 2023-12-27 12:32 admin

一、身边的廉洁小故事书籍

近年来,反腐倡廉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一些身边的廉洁小故事书籍,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向读者传递了正能量和道德观念。这些书籍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行为准则。

1.《廉洁之星》

《廉洁之星》是一本以真实案例为基础的书籍,以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群廉洁之星与不法行为的斗争故事。通过主人公们的勇敢和坚持,读者们能够深刻理解廉洁的重要性以及诚信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这本书不仅适合青少年阅读,而且也能引起成年人的共鸣。它告诉读者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保持廉洁始终是一个人应有的道德底线。

2.《正直者的故事》

《正直者的故事》是一本鼓励正直、诚信的小故事集。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展现了正直者的奉献精神和勇气。这些故事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涵盖了各行各业的正直者,从政府官员到普通市民,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树立了榜样。

这本书中的故事既引人入胜又富有教育意义,读者们能够从中领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他们将明白,正直与信任是社会建设的基石,只有坚持正义、拒绝腐败,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3.《廉洁中国》

《廉洁中国》是一本介绍中国廉政文化的畅销书籍。它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廉洁典范人物和廉政建设成就的讲述,传达了中国廉政的理念和价值观。

这本书通过翔实的历史材料和精彩的叙述,将读者们带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领会中国廉政的深刻内涵。同时,它还对比了不同国家的廉洁风格和反腐败经验,让读者们对廉洁建设的重要性有更全面的认识。

4.《诚信的力量》

《诚信的力量》是一本聚焦于诚信与廉洁的书籍。它揭示了诚信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事例,告诉读者们应该如何积极践行诚信。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性的著作,更是一本道德启蒙的读本。它通过故事和案例,向读者们展示了正直与廉洁的力量。读者们会深刻思考自己的行为,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诚实、守信,与社会共同塑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5.《遵纪守法好市民》

《遵纪守法好市民》是一本面向中小学生的廉洁教育读物。它以幽默的语言、有趣的情节,向青少年们讲述了“遵纪守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这本书为中小学生树立了一个廉洁守法的榜样,通过简洁明了的故事,教育他们遵守游戏规则、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正面的行为准则。读者们将在阅读中感受到法律与道德的力量,并在成长过程中成为廉洁守法的好市民。

通过这些身边的廉洁小故事书籍,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廉洁的重要性和诚信的力量。它们以各种形式向读者们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直和廉洁。相信只有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秉持廉洁与诚信,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公平、和谐。

二、廉洁小故事200字?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食时踩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

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的大官,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府中,大官觉得很奇怪,便问到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大关,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达到这块玉,我请遇见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大关说我把不贪的品质当做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做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您,是为了免于祸害。大官说就让那人把玉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卖掉,把所有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15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三、廉洁小故事20字?

东汉杨震对送礼人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四、陕西廉洁小故事简短?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时期名臣,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他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又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

杨震被举荐入仕后,品行端正、声名清廉,几年内已历经数次升迁,东莱太守是他即将担任的新职务。夜幕降临,昌邑县令王密来到了馆驿,他是杨震在荆州刺史任上举荐的人才。故旧相见,自然格外亲切。一番寒暄过后,王密从随身携带的行囊里,拿出一包东西,递到了杨震面前,里面是沉甸甸的一份厚礼。对此,《后汉书·杨震列传》里这样写道:“怀金十斤以遗震”。得知包裹里放的是一份厚礼,杨震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王密见此急忙解释:“我是趁夜晚时分前来拜访的,这件事情绝不会有人知道。”王密以为,经过这一番解释,杨震自然就会消除顾虑。出乎他的意料,杨震却做出了振聋发聩的一番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句话让王密羞愧难当,更成为传颂千古的名言。随后,“四知”一词作为颂扬官员高洁品行的代名词被广泛运用。

杨震的儿子杨秉先后出任豫、荆、徐、兖四州刺史,向来“计日受奉,余禄不入私门”。从杨震到儿子杨秉、孙子杨赐、曾孙杨彪,家族四代人一直清白为官,并都位列“三公”高位。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诗赞叹:“关西杨伯起,汉日旧称贤。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天。

三朝元老孙丕扬

孙丕扬(1531~1613年),字叔孝,陕西富平人。明代“三朝元老”,曾任大理丞、吏部尚书等职,一生任职长达五、六十年,直到81岁拜疏归家。

《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二》记载,孙丕扬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进士。被提拔为御史。依次巡视京都附近、淮、扬等地,强劲坚决很有风度神采。

隆庆年间被提拔为大理丞,因为曾经弹劾高拱,高拱的门徒给事中程文诬陷并弹劾孙丕扬,孙丕扬被革职等候查办。高拱被罢免,事情水落石出,孙丕扬被起用任原官。

万历元年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察保定各府。他采用严厉手段治理政事,下属官吏都很惴惴不安。巡视关隘,增设御敌的城楼三百多所。衡量其功勋,升任右副都御史。宦官冯保的家在京城附近,张居正嘱咐孙丕扬替冯保修建牌坊,孙丕扬拒不答应。

万历十五年,黄河以北大闹饥荒。孙丕扬的故乡和邻县蒲城、同官的百姓到了采石作为食物的地步。孙丕扬感到哀伤,把数升石头进献给皇帝,趁机对皇帝说:“应该减轻赋税,节省开支,罢除那些额外的收税派捐项目和不紧急的事务,减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来保护百姓性命。”皇帝被他的话感动,很多赋税被减轻或罢除了。

担任刑部尚书,请敕令全国的巡抚巡按官,让监司巡视州县,审查囚徒,按察使则审查省会的囚徒。流刑和徒刑以下的,由抚按官送交朝廷,罪轻的人马上遣送,罪重的人仍然听候刑部裁决,每年如此。神宗答复同意。他逐条陈述了减少刑罚和三十二件事。皇帝称好,下优诏褒奖,从此刑狱大为减少。有宫中小内臣杀了人,逃避到皇宫。孙丕扬上奏要求逮捕,最终判其发配边关之罪。

改任左都御史,他陈述三条台规,请求专管印玺、重视巡查、长期巡城,这被确定为法令。他又称:“乡里百姓的疾苦只有郡邑官员才能解决,郡邑的吏治只有抚按监司才能清正。请求订立条文颁布全国,奖励清廉,抑制贪赃,共同遵循官箴。”神宗都下优诏答复可行。

万历二十二年,他担任吏部尚书。孙丕扬刚直不屈,众官不敢用私事来求他,只担心宫中太监来拜访。于是他创立抽签法,大选,急选,都听凭选人自己抽签,请托属意之事无法施行,一时间选人盛赞他无私。万历二十三年冬,神宗因为军政事务,贬责了两京三十多名言官。孙丕扬还在休假,就与九卿极力劝谏,神宗没接纳。又上奏劝谏,神宗更加愤怒,把他们全都除名。当初,皇帝虽然因为孙丕扬一向有声望而任用了他,但对他并不很信任。孙丕扬认为自己以白首之躯回朝视事,不举荐贤才无以报效国家。推举隐居的贤人像吕坤等人,皇帝内心一向不录用旧臣,全部压下没有批复。孙丕扬虽然年迈,神宗看重他老练清廉,对他眷念更深。他在家居住两年后去世,享年八十三岁,谥号恭介。

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鼎(1768~1842年),字定九,号省崖,陕西蒲城县人。曾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礼、户、吏、工、刑等部侍朗、户部尚书、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曾改革河务、盐政、平反冤狱,颇有政绩。他为官一生,正直清廉,爱国爱民,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投降派,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者。

 王鼎幼年家贫,刻苦读书,为人谦恭,清操绝俗,不受人请托,亦不请托于人。他赴京应试时,同乡王杰已位居大学士,意欲提携他,他却有意回避。他办事公正廉明,不徇私情,在户部十多年,库、账钱物出入数字清楚,熟知下情,属员不能欺。主管刑部时间较长,曾出巡9省,查办了三十多起重大案件,无隐情,受吏民称颂。他两次主考浙江乡试,4次主持顺天乡试,3次主持全国会试,以才取士,公正无私。道光十年,他赴江淮查办盐务,“就旧章大加厘剔,使射利者无可借端,欠课者无可借口”。他根据实际情况,果断提出改革办法,建议朝廷撤消两淮盐政,改归两江总督兼办,“淮纲自此渐振,鼎之力也”。【注:见《清史稿·王鼎传》。】

  道光二十一年(1841)夏,黄河在祥符(即今河南开封市)决口,王鼎奉旨前往救灾和治理,任东河河道总督。当时朝廷有一部分人认为水势泛滥,不宜抢修,主张迁移省府,放弃开封。王鼎爱国爱民,不愿让灾区百姓忍受家破人亡之苦,力主动员国库财力,组织民夫抢修河堤,控制洪水。他不顾身家性命之忧,立下“军令状”,声言如不能按期完工,愿受制裁。当时正值爱国名将林则徐受贬赴伊犁途中,王鼎一贯支持林则徐禁烟抗英的爱国行动,对林遭革职和遣戍愤慨不平。他不愿让林则徐身陷边地,远离朝廷,使林则徐能有机会再起,挽救国家危局,便以林熟知水利为由,保荐林协办河工。

  爱国者志同道合,林则徐随王鼎治河如愿以偿。他俩住宿在工地,躬率吏卒昼夜巡护,督促民工抢救河堤,保全了开封城,六个月完成了全部修复工程,又节省了费用。工程完成后,王鼎立即上奏道光帝,说林则徐襄办河工有功,可以重新起用。但道光帝被投降派所包围,急于与英国媾和,仍命将林则徐发往伊犁。

  王鼎因治河劳累患病,朝廷以功晋升他为太子太师。但王鼎以保荐林则徐为先,不顾疾病,赶回北京,面见道光帝,慷慨陈辞,坚决反对与英国议和,要求惩办投降派,力保林则徐可用。但道光帝决意向帝国主义屈服,重用投降派,对王鼎的意见不加理睬。这年(道光二十二)四月三十日,王鼎拟就了弹劾大学士穆彰阿误国、劝道光帝放弃议和的遗疏,闭门自缢,为国捐躯,企图以尸谏来挽救危局。时年75岁。

  王鼎勤奋好学,兼长书画,仕途50年,清正廉洁,个人生活俭朴,死时“廪无余粟,椸无新衣”,【注:见《清史稿·王鼎传》。】不愧为一位正直清廉的爱国者。

五、廉洁小故事50字?

清康熙初年,原广西罗城县令于成龙,被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为全省唯一“卓异”,升任合州知州。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还舍不得吃的咸鸭,乃割下一半作为让儿子带回老家的礼品,因此人称“半鸭知县”。离开罗城时,堂堂一位县令,竟然连赴任的路资也没有。当地百姓听到于成龙离去的消息,一片哭号,依依不舍,相送数十里。后来他出任堂堂两江总督,赴任途中只住旅馆不住公馆。在总督府每餐只吃青菜,时人称之“于青菜”。当他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称他是“天下第一廉吏”。

六、廉洁教育小故事80多字?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七、廉洁小故事(150字以内)?

周总理的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多年,破了补,补了再补(有许多补丁),已经磨得没有绒了仍舍不得丢弃。一件衬衣已经旧得换了袖口领子,一件衣服补得颜色已经不一了,他还在穿,当别人要求他换新的时候,他总是说:“旧的还可以再穿。”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议厅,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八、国外的廉洁的小故事?

居里不幸逝世之后, 居里夫人没有退缩,她谢绝法国教育部以居里遗孀身份领取国家抚恤 金的友好建议,却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丈夫留下的职务,同时奉养丈夫 高龄的父亲,抚育两个幼小的女儿。

每天早晨,她先是安排好家务, 然后匆匆赶火车上班,为节省乘车费用,她总是乘坐设备简陋的二等 车厢。晚上,她在极度的疲劳中返回家中照料老小。等到老小安睡, 她又开始阅读、研究和写作,往往坚持到翌晨两三点钟。如果说居里 夫人的才智是第一流的,那么她的顽强和毅力则是超一流的。居里夫 人的成就就是用这种舍弃一切个人物质享受的代价换取的。

九、30字的廉洁小故事?

答:1、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2、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 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 自己的操守。   

3、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4、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5、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 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

十、简短廉洁小故事文言文?

1,《卜居》先秦:屈原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

白话文释义:是宁愿凭力气除草耕作呢,还是游说于达官贵人之中来成就名声呢?是宁愿直言不讳来使自身危殆呢,还是跟从习俗和富贵者来偷生呢?是宁愿超然脱俗来保全纯真呢,还是阿谀逢迎战战兢兢,咿咿喔喔(语无伦次地谄言献媚)来巴结妇人呢?是宁愿廉洁正直来使自己清白呢,还是圆滑求全,像脂肪如熟皮,来谄媚阿谀呢?

2,《招魂》先秦:屈原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白话文释义:我年幼时秉赋清廉的德行,献身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具有如此盛大的美德,被世俗牵累横加秽名。君王不考察这盛大的美德,长期受难而愁苦不尽。

3,《庄子·刻意》春秋:庄子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白话文释义:普通大众以财利为重,廉洁之士以名誉为重,贤能之人以志向为崇尚对象,圣明之人以精神为珍贵之物。

4,《训简示康》宋·司马光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简素为美。

白话文释义:世人都以奢侈奢靡为荣耀,而我的心却以简单朴素为美德。

5,《曾文正公全集》清·曾国藩

勤、廉二字看似平浅,实则获上在此,信友在此,服民亦在此,舍此二字,上司即偶然表盼,亦不能久。

白话文释义:勤、廉二字看起来平浅,实则在这中间收货良多,忠诚的朋友由此,信服的臣民也在此,舍掉这二字,即使上司偶尔有表彰你,也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