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解读《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因为目前只看到了铺天盖地的新闻里公布的国务院文件,各地的政策正式落地肯定还需要时间,所以具体的执行方案目前未知,只能根据现有的国务院办法进行一些探讨。
首先,大家都看到了,基础制度实行并轨。这说明我国距离实行基础养老金+补充养老金制度又进了一步,至少在机关事业和企业这两类目前覆盖就业人口最广的制度上已经实现了这样的政策构成。具体到机关事业,就是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企业,则是无差别的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在不考虑年金(即 补充养老金)的情况下,在职职工,无论其就业部门如何,基本养老金的政策是一致的,都实行“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完全一致。
其次,《办法》做出了一个引导,就是明确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并且规定了年金的账户规模(个人4%,单位8%),以及明确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养老金。但是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办法》并没有明确职业年金的权利归属,也没有明确职业年金的计发办法。如果参照企业年金制度,年金是全额归属参保人员个人所有的,但是这里并没有明确。也没有列明职业年金的计发办法,是参照目前的个人账户实行按月等额计发呢,还是这个年金根本不属于个人所有,只因缴费存在一种未来受益权利,等退休后按照统筹账户养老金的办法进行一定计算后发给个人。也就是说,没有明确职业年金到底是实现了对账户的所有权,还是对未来待遇享受的一个延期支付的权利。随之而来就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如果年金是延期支付,那么好处是必定终身领取,坏处是如果身故,必然不存在继承权;二是如果年金是确定的账户所有权,好处是它属于个人财产,可以继承,坏处是年金账户的钱一旦发完,个人是否还能按月领取年金养老金,这部分资金又从哪里来出?
第三,办法反复出现了一句话叫平稳过渡,特别提到了“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目前不知道如何保持,参照企业制度转轨,肯定会在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上动脑子,但是具体怎么搞,只能等政策真正落地之后才知道。
第四,第七部分关于转移接续的内容里,提到了在机关事业单位之间转移、跨统筹地和在企业之间转移的问题,大致可以推断目前只是实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接轨,基金可能不一定马上并轨。大家看了我这么说可能又要觉得是假并轨,其实是为了企业人员着想。这里要再次强调,改革前机关事业退休人员退休待遇财政直接拨款,不存在所谓企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养企退人员的同时还要养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各地的养老基金管理大都是很严格的专款专用,不允许用于平衡一般预算的,有谁养活谁的观点的可以休矣!但是我一直担心的是国家会不会为了逃避转轨成本,在并轨的时候全部一并了之,如果二者的基金一旦并轨,很有可能会出现真正的企业养机关事业的情况出现,现在看来基金应该相互独立,那么这样的杯具应该可以避免,但还是那句话,要等政策落地才能真正明了。
第五,大家都很关心的待遇问题。我并不是学精算出身的,所以并不能很精确地说改革后到底有多少钱可以拿。但是在固定了缴费指数的前提下,暂时把年金账户按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办法处理并计发的情况下,无论无通胀还是通胀率是利率两倍的情况下,替代率水平都还是不错的。
最后,利益相关,说一句,本人学的是社会保障专业,供职于社会保险经办部门,也属于本次的改革对象。说心里话,看到了这次的改革,我是很高兴的,不光是改革方案相对合理,待遇水平过渡平稳,也因为我硕士的研究方向就是机关事业养老改革,很有成就感,尤其是这次基金未完全一并了之,打消了我一直以来对国家甩包袱给企退基金的疑虑,虽然还有待证实,但是应该没有大问题了。另外,对机关事业单位来说,最大的好处应该是不怕各种莫名其妙的事情了,之前未实际缴费时,一旦有点风吹草动离开了机关事业单位,很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工龄全部不算,甚至有人干了一辈子最后无法退休的,现在全部实际缴费,无论发生了什么,缴费记录都在,不会影响未来的待遇享受,我想这才是对我们最大的意义。
就不匿名了,欢迎各位指正。
-----------
来补充一些,关于会不会引发所谓辞职潮。
可以说,体制内的年轻人大多对未来养老要并轨早就有很明确的预期,要跳槽早就跳了也不会等到今天,至于在体制内混了几十年的,人到中年,你说他们还能跳出去吗?多虑了!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可以补缴吗?
管理体系是一个,政策不同而已,各地都有一些管理差别,请详询当地社保。
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查询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查询:
对于职工来说,养老保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职期间按照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退休后可享受相应养老金待遇。而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他们的养老保险查询更为重要,因为机关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方面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想要查询自己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信息,首先要了解自己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缴纳比例、个人账户信息等。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几种主要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查询途径。
1. 人社部门查询
第一种途径是通过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查询。每个省、市都设有人社部门,负责办理相关社会保险事务。职工可以前往当地的人社部门,提交相关材料并填写查询申请表。在接受办理过程中,职工需提供个人身份证、工作证明和相关证明文件。经过一段时间的审核,人社部门会给予职工养老保险查询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前往人社部门查询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信息可能需要排队等候,办理时间较长。但优点是查询结果准确可靠,因为人社部门是直接管理和统计职工的养老保险信息。
2. 个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查询
第二种途径是通过个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进行查询。在中国,每个人的户口信息都记录在当地的派出所。职工可以准备好个人身份证、户口本和工作证明,前往个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咨询并填写养老保险查询申请表。派出所会对申请人的身份进行审核,并将养老保险查询结果告知职工。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并非专门处理养老保险事务的机构,因此查询结果可能相对滞后,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获取准确的查询结果。
3. 公积金管理中心查询
第三种途径是通过公积金管理中心查询。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在缴纳养老保险的同时也会缴纳住房公积金,而住房公积金一般由当地的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管理。
职工可以前往所在城市的公积金管理中心,提交养老保险查询申请。公积金管理中心会审核职工的身份信息,并计算出职工的养老保险缴纳情况和个人账户余额。在查询结果出来后,职工可及时了解自己的养老保险情况并作出相应安排。
4. 在线查询平台
第四种途径是通过在线查询平台进行查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查询平台开通,为职工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查询途径。
职工可以在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官方网站上查询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信息,只需输入个人身份信息和相关证明信息,系统会自动计算出养老保险缴纳情况和个人账户余额。由于在线查询平台是自助查询,职工无需等待和排队,查询结果也相对较快。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在线查询平台前,职工要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性,避免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5. 电话查询
最后一种途径是通过电话进行查询。一些地方设有养老保险查询专用的热线电话,职工可以致电查询电话,提供个人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并通过电话得知自己的养老保险查询结果。
电话查询虽然方便快捷,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由于电话查询需要人工操作,可能会因为电话接通繁忙或人工处理不及时而影响查询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总结: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了解自己的养老保险情况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职工合理规划退休后的生活。通过以上五种途径进行养老保险查询,职工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查询方式,及时了解个人的养老保险情况。
无论使用哪种方式进行查询,职工需要保护好个人信息的安全,避免泄露个人敏感信息。同时,在查询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问,可以咨询相关部门或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和建议。
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第七条的意思?
谢谢邀请
根据您展示的条款,判断这个不是社保(养老)条款,而是企业年金条款。企业年金是补充养老的一种形式,即个人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不仅可以从社保领取养老金,还可以从企业年金获得很大的一笔养老金。今后,退休收入的差别将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企业年金的多寡。
企业年金国家很早就提出,但现在才开始有更多的企业予以关注。企业年金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由企业委托一家单位对资金进行运作,企业每年审核资金运作情况,如果机构运作不好,企业可以撤换,委托其他机构运作。企业年金以工资总额,按照一定比例予以税前提取,个人部分最高12%工资总额予以免税。
五、大家好,我想请问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怎么计算?
社保知识,小龙虾每日分享第748期,欢迎关注!
养老金的问题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目前养老金的差异化问题,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对于养老金,许多人都存在着一定的误解:
比如一些人认为是自己养活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他们领取的养老金比自己还多,不合理。
比如一些人认为,机关事业单位是政策的制定者,他们必然给自己捞好处,养老金肯定不会低。
比如一些人认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都是定额缴纳养老保险,私企都是最低限度缴纳养老保险,他们的养老金自然很高。
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析下这个问题。
当初社保法制定的时候,企业缴纳养老保险都是需要按照100%档次进行缴纳,个人承担8%,单位承担20%左右(部分地区达到24%)。
但是,后来出现了灵活就业人员这个群体,没有单位进行缴纳,个人需要承担100%档次的20%比例,成本太高。
比如员工工资等于社平工资等于5000元,企业职工加纳8%为400元,灵活就业人员缴纳20%为1000元,相对于职工的400元,超过了600元。
为了缓解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压力,社保部门准许灵活就业人员的缴纳基数按照实际基数的60%缴纳。
同样的5000元,按照60%缴纳,基数就是3000元,此时在缴纳20%就是600元,相对于职工的400元只高了200元。
同样的道理,有些灵活就业人员创业很成功,100%档次对于他们而言就是毛毛雨,太低了,于是社保部门准许他们按照300%档次缴纳。
因此,我们可以将养老金的缴纳分成三个档次:60%档次、100%档次、300%档次。
但是,社保部门对于灵活就业人员的照顾,逐步变了味道,60%至300%档次被企业给套用了!
大多数私企,为了追求利润,虚报工资,直接按照缴纳基数的60%作为缴纳基数给员工缴纳养老保险。
甚至有些部门按照50%、40%进行缴纳。
员工看着到手的工资似乎不少,但是每个月缴纳两三百的养老保险,实际上对于退休后的养老金影响特别大!
有些私企,尤其是接近垄断的私企,他们的效益非常好,为了给员工发福利,将各类社保都是顶格缴纳。
比如,某网友表示,自己每个月缴纳养老保险达到了1994.4元。
可以肯定是顶格300%缴纳的了,退休后的养老金要远超于同等条件下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极少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他们缴纳的养老保险完全遵守国家规定,按照100%进行缴纳。
(这里的100%不是缴纳基数的100%,而是个人上年度收入总和折算的平均工资。一般在社保缴纳基数的上下浮动。)
这就是为什么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就是缴费年限了。
许多人往往忽视了缴纳的差别,只会看到领取的不公平,这显然是不对的。
说难听点:
我有10元,你只有1元。
你想着将10元变成1元,却不想着将1元变成10元。
你连自己的1元变成10元的能力都没有,哪来的能力将别人的10元变成1元?
今天的分享完毕,知道大家觉得是否有道理,或者说出你的意见与看法.
欢迎留言、转发、收藏和点赞四连!
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而缴费比例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核心指标,直接关系到职工自身的待遇和养老保险基金的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的调整具有一定的规律和变化。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的相关情况。
1.缴费比例的含义
缴费比例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和职工在参加养老保险时,按照一定比例分担缴纳的金额。一般而言,缴费比例由单位和个人按照一定的比例共同缴纳,以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转。
缴费比例的调整与我国经济形势、劳动力市场需求、养老保险基金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过高的缴费比例可能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过低的缴费比例则可能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无法满足职工的养老待遇。
2.近年来的调整情况
近年来,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发生了一系列调整。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以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最新的政策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逐步提高,由原来的单位缴费比例10%调整到11%,个人缴费比例为8%。
这一调整旨在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保障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待遇。同时,也为养老保险基金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3.调整的影响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的调整对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对机关事业单位来说,调整后的缴费比例意味着负担增加,对财务状况相对较弱的单位可能带来一定压力。因此,机关事业单位需要合理规划财务预算,确保养老保险缴费的正常进行。
对职工来说,调整后的缴费比例可能会减少一部分收入,但同时也意味着养老保险待遇的提高。因此,职工需要正确对待缴费比例的调整,理解其背后的保障意义,同时也应主动做好个人的理财规划,为未来的养老生活做好准备。
对养老保险基金来说,缴费比例的调整有助于提高基金的积累速度,保障基金的健康发展。更好的基金状况将为职工的养老保障提供更稳定可靠的保障。
4.应对策略
面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的调整,相关方面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应加强财务管理,合理规划财务预算,确保养老保险缴费的正常进行。同时,也可以积极引入社会化养老保险服务,多渠道为职工提供养老保险保障。
对于职工来说,应正确对待缴费比例的调整,理解其背后的保障意义。同时,也应做好个人的理财规划,提前积累养老金,为未来的养老生活做好准备。
对于养老保险基金来说,应加强监管和管理,规范基金的使用和投资,保证基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同时,也可以通过进一步改革创新,提高基金的运作效率,优化投资结构,降低基金的风险。
总结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养老待遇和养老保险基金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发生了一系列调整,加强了基金积累和保障的力度。相关方面需要正确对待此次调整,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1、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制度模式,从单位保障变为了社会保障。 确定为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这样规定,与现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和经费保障制度是相适应的。
纳入改革范围的单位和人员,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
2、改革从较为单一的由财政供款为主的渠道变为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的兜底责任的多渠道筹资,形成单位、个人、政府共担的新机制。
规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要缴纳养老保险费。
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基数,低于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顶、60%托底”。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统一计息。
3、由原来按“最终工资”的一定比例分档计发退休费,改为主要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工作人员的职务、工资变动可以精细计算到每年、甚至每个月,能够充分体现个人全部职业生涯所作贡献。 改革后,基本养老金待遇分为两部分:
一是基础养老金,以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人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每缴费1年计发1个百分点,即缴费年限越长,待遇水平越高。
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累计历年个人缴费的本息,除以规定的计发月数。
4、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不再与同职级在职职工增长工资直接挂钩,而是与企业退休人员以及城乡老年居民基本养老待遇调整统筹考虑。
这也是一个重大变革,有利于避免相互攀比,逐步建立起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调整机制。
八、陕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陕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是一个关系到广大职工福利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制度。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保险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为了满足广大职工的保障需求,在陕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系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
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
养老保险制度在解决职工退休后生活保障问题、提高职工福利水平和促进消费扩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陕西省的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增强职工的安全感、稳定感以及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首先,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帮助职工解决退休后的生活保障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职工的工作能力逐渐下降,退休后的生活来源产生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支持,职工可以获得一定的养老金,保障其退休后基本的生活水平。
其次,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提高职工的福利水平。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为职工提供了一项重要的福利待遇,增加了职工的收入来源。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增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
陕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陕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充分覆盖:陕西省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广,适用范围包括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 灵活多样: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方式灵活多样,不仅可以选择单位缴费方式,还可以选择个人缴费方式,满足不同职工的需求。
- 缴费方式多样:陕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包括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两种方式,既保证了职工的权益,又分担了单位的经济压力。
- 养老金调整:养老金的发放根据职工的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进行计算,并根据物价上涨和经济情况调整,保证养老金的实际价值。
- 社会统筹:陕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的管理模式,对养老金的管理和发放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提高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为了进一步完善陕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提高职工保障水平,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特别是要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和做法,不断优化制度设计,提高保障水平。
加大经费投入
要加大对陕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经费投入,提高基金的筹集和使用效率。通过合理调整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稳定运行,并适时增加对于养老金的调整和发放。
提高参保率
提高陕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加强对职工的宣传和教育,增强职工的保险意识和参保意识。同时,为了鼓励更多的职工参保,可以适当减少个人缴费比例,提高职工的参保积极性。
综上所述,陕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只有不断完善制度、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参保率,才能更好地保障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提高职工的福利水平,促进陕西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怎么查?
你好,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你;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与社会及企业养老保险分属两个系统,且这部分的缴费没有被纳入手机的查询系统,所以查不到。但你的四险一金(工伤、失业、生育、医疗、公积金)这些是属于社会保险,且与手机APP数据相联,就能查到。你是事业单位,养老金和职业年金是在市级或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统筹处”,需要到当地的社保中心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专门窗口查询并可以免费打印。
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文件?
一、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改革的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改革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二)基本原则。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当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改革前与改革后待遇水平相衔接、解决突出矛盾与保持可持续发展相促进的原则。
二、改革的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按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具体是指法人注册地在北京,且执行在京中央国家机关规范津贴补贴和在京中央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的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是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有关规定进行分类改革后的公益一类、二类事业单位。
对于目前划分为生产经营类,但尚未转企改制到位的事业单位,已参加北京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仍继续参加;尚未参加的,暂参加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其转企改制到位后,按有关规定纳入北京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
对于目前尚未确定分类类型的事业单位,已参加北京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仍继续参加;尚未参加的,暂参加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其分类类型确定并改革到位后,纳入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
要严格按照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规定确定参保人员范围。编制外人员应依法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于编制管理不规范的单位,要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清理规范,待明确工作人员身份后再纳入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
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集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申报、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上年度工资总额的20%,计入社会统筹基金。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上年度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本单位工资总额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
机关单位(含参公管理的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警衔津贴、海关津贴等国家统一规定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项目)、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地区附加津贴)、工改保留补贴、在京中央国家机关适当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国家统一规定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项目)、工改保留补贴、绩效工资(限高线以下部分)。
其余项目暂不纳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2014年10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个人缴费基数按照2013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中包含的个人缴费基数项目确定。2015年度及以后年度的个人缴费基数按上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中包含的个人缴费基数项目确定。个人缴费工资基数超过北京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以及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超过限高线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北京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北京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外派到国(境)外的工作人员,由原单位以其档案工资中包含的个人缴费基数项目并参照本单位同类人员的国内工资标准确定个人缴费基数。
四、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五、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一)本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北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详见附件)。
(二)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以下简称“中人”),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中人”具体过渡办法另行制定。
(三)对于改革前曾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后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工作人员,其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应予确认,不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并与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其他情形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本人退休时,根据其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及对应的视同缴费指数等因素计发基本养老金。
(四)本办法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和基本养老金计发比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执行。
(五)本办法实施前为编制内工作人员且已经退休的,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其纳入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项目为国家规定的基本退休费、退休人员补贴和其他国家统一规定的补贴(在京中央国家机关适当补贴、工改保留补贴以及教龄津贴、护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等按原标准100%发给部分),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其它项目(政府特殊津贴、提租补贴、取暖费、物业费等)仍从原渠道列支。本办法实施前为编制外工作人员且已经退休的,参加北京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按规定领取养老待遇。
(六)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离休费,并调整相关待遇。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六、基本养老金调整
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国家统筹安排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七、基金管理和监督
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养老保险基金单独统筹,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专款专用。依法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执行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统一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项目,统一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统筹项目和标准以及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统一编制和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业务经办流程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求,统一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经办规程和管理制度,统一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集中管理数据资源。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八、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参保人员在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并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统筹基金,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基金。转移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
九、职业年金制度
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基金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集中受托管理;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京外单位的职业年金实行属地化管理。具体办法按照国办发〔2015〕18号文件执行。
十、其他政策
(一)改革前已经参加北京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分类后划分为公益一类或二类的在京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参加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其中,在职人员可按规定将其养老保险关系转续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退休时按照有关规定计发待遇;改革前已经退休的人员,继续按原有待遇标准发放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二)参加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单位中的编制内劳动合同制工人,按规定参加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其中,已参加北京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在职人员按规定将其养老保险关系转续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退休时按照有关规定计发待遇;改革前已经退休的人员,继续按原有待遇标准发放养老金,同时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三)驻外外交人员随任配偶属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的,参加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具体办法按《关于加强驻外外交人员随任配偶保障工作的通知》(外发〔2006〕35号)执行。
(四)改革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劳模、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等荣誉称号的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职时给予一次性奖励,退休时不再提高基本退休费计发比例,奖励所需资金不得从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对于改革前已获得此类荣誉称号的工作人员,本人退休时给予一次性退休补贴并支付给本人,资金从原渠道列支。一次性退休补贴标准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平衡衔接的原则予以确定。符合原有加发退休费情况的其他人员,按照上述办法处理。
(五)曾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企业工作期间应缴未缴养老保险费的,应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有关规定补缴后将养老保险关系转续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未按规定补缴的,应缴未缴的工作年限作为中断缴费年限。
(六)改革后,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干部管理权限,经批准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的工作人员,继续参保缴费。其中少数人员年满70岁时仍继续工作的,个人可以选择继续缴费,也可以选择不再继续缴费。待正式办理退休手续时,按规定计发养老待遇。
十一、养老保险经办能力建设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负责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申报核定、保险费征收、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待遇核定和支付、稽核与内控等工作。要优化业务经办流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管理,逐步提高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建设、集中部署实施,并与中央编办、财政部等部门和相关商业银行的系统相衔接,实现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由北京市发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支持养老保险业务管理和服务。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自助一体机等渠道,建设一体化的公共服务系统,为机关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服务。
十二、组织实施工作要求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各部门要制定贯彻国发〔2015〕2号文件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分工和要求,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备案。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采取宣传、培训等方式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准确解读改革的目标和政策,让他们关心和支持改革工作,保证改革顺利实施。要结合本部门实际,认真排查风险点,制定应对预案,把工作做实做细,保持社会稳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负责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