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企业内部控制准则基本内容?

171 2024-04-29 05:02 admin

一、企业内部控制准则基本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准则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货币资金、筹资、采购与付款、实物资产、成本费用、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担保等经济业务活动的控制。

 2.单位应当对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必须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相互制约,加强款项收付的稽核,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

 3.单位应当加强对筹资业务的管理,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严格控制财务风险,降低资金成本,确保筹措资金的合理使用。

 4.单位应当合理规划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建立和完善采购与付款的控制程序,强化对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控制,做到比质比价采购、采购决策透明,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

 5.单位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被盗、偷拿、毁损和流失。

 6.单位应当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差异,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7.单位应当制定恰当的销售政策,明确定价原则、信用标准和条件、收款方式以及涉及销售业务的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等相关内容,强化对商品发出和帐款回收的管理,避免或减少坏帐损失。

 8.单位应当建立科学的工程项目决策程序,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决算、招标、投标、评标、工程质量监督等环节的管理,防范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等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9.单位应当建立科学的对外投资决策程序,实行重大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的管理,严格控制投资风险。

 10.单位应当严格控制担保行为,建立担保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明确担保原则、担保标准和条件、担保标准和条件、担保责任等相关内容,加强对担保合同订立的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被担保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防范潜在风险,避免和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二、企业内部控制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①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②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

(A)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

(B)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

(C)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

(D)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

(E)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

(2)授权审批控制

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3)会计系统控制

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4)财产保护控制

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

(5)预算控制

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6)运营分析控制

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7)绩效考评控制

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核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三、不动产评估准则2018?

资产评估准则——不动产

颁布时间:2007-11-28 14:22:29.000 发文单位:财政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不动产评估业务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不动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其他附着于土地上的定着物,包括物质实体及其相关权益。

  第三条 本准则所称不动产评估是指对不动产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包括单独的不动产评估和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不动产评估。

  第四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不动产评估业务,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五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与不动产价值估算相关的其他业务,可以参照本准则。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六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不动产评估业务,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资产评估基本准则,并考虑其他评估准则的相关规定。

  第七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不动产评估业务,应当具备不动产评估相关专业知识和相应的评估经验,具备从事不动产评估的专业胜任能力。

  第八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不动产评估业务,应当明确评估对象,根据评估目的等相关条件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恰当运用评估方法,形成合理的评估结论。

  第九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不动产评估业务,应当关注不动产的权属,要求委托方对不动产的权属做出承诺。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对不动产的权属资料进行必要的查验。

  第十条 不动产评估应当在评估对象符合使用管制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对于不动产使用的限制条件,应当以有关部门依法规定的用途、面积、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年限等技术指标为依据。

  第十一条 当不动产存在多种利用方式时,应当在合法的前提下,以最优利用方式进行评估。

  第十二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对不动产进行评估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可以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

  第三章 操作要求

  第十三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不动产评估业务,应当要求委托方明确不动产包含的内容和评估结果的预期用途,确定不动产评估对象和评估目的。不动产评估对象,可以是不动产对应的全部权益,也可以是不动产对应的部分权益。

  不动产评估目的包括不动产转让、抵押、租赁、保险、税收、征收、征用、企业产权变动,以及财务报告目的等。

  第十四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不动产评估业务,应当全面了解不动产的实物状况、权益状况和区位状况,掌握评估对象的主要特征。

  第十五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不动产评估业务,应当根据评估目的和不动产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假设。

  第十六条 不动产组成部分的价值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建筑物对于其所占有的土地使用权存在价值减损的可能。如果建筑物对于其所占有的土地使用权存在价值减损情形,评估土地使用权价值时应当合理计算该损失金额并加以扣除。

  第十七条 对于土建工程与设备安装工程为一体的不动产,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关注设备安装工程与不动产的关系,合理进行区分,并应当考虑机器设备等资产对不动产价值的影响。

  第十八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不动产评估业务,一般情况下,应当对所评估的不动产进行现场调查,明确不动产存在状态并关注其权属状况。特殊情况下,如果采用抽样等方法对不动产进行现场调查,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法,并充分考虑抽样风险。

  对于不动产处于隐蔽状况或者因客观原因无法进行实地查看的部分,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加以判断并予以恰当披露。

  第十九条 对于水利工程、码头、桥涵、道路等不动产,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不动产的价值特性和资产特点,通过设计概算、工程图纸、竣工决算资料、定额标准等技术资料,结合对不动产的现场查看,了解不动产的结构、工程量、工程费用分摊、建设周期以及收益等情况。

  第二十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不动产评估业务,应当关注不动产的相邻关系、租约限制和动产对不动产价值的影响。

  第二十一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利用其他评估机构出具的不动产评估报告时,应当对其不动产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判断,合理加以利用。

  第四章 评估方法

  第二十二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不动产评估业务,应当根据评估对象特点、价值类型、资料收集情况等相关条件,分析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以及假设开发法、基准地价修正法等衍生方法的适用性,恰当选择评估方法。

  第二十三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采用市场法评估不动产时,应当收集足够的交易实例。收集交易实例的信息一般包括:

  (一)交易实例的基本状况,主要有:名称、坐落、四至、面积、用途、产权状况、土地形状、土地使用期限、建筑物建成日期、建筑结构、周围环境等;

  (二)成交日期;

  (三)成交价格,包括总价、单价及计价方式;

  (四)付款方式;

  (五)交易情况,主要有交易目的、交易方式、交易税费负担方式、交易人之间的特殊利害关系、特殊交易动机等。

  第二十四条 用作参照物的交易实例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区位、用途、规模、建筑结构、档次、权利性质等方面与评估对象类似;

  (二)成交日期与评估基准日接近;

  (三)交易类型与评估目的吻合;

  (四)成交价格为正常价格或者可修正为正常价格。

  第二十五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市场法评估不动产时,应当进行交易情况修正、交易日期修正和不动产状况修正。

  交易情况修正是将参照物实际交易情况下的价格修正为正常交易情况下的价值。交易日期修正是将参照物成交日期的价格修正为评估基准日的价值。不动产状况修正是将参照物状况下的价格修正为评估对象状况下的价值,可以分为区域状况修正、权益状况修正和实物状况修正。

  第二十六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评估不动产时,应当了解:

  (一)不动产应当具有经济收益或者潜在经济收益;

  (二)不动产未来收益及风险能够较准确地预测与量化;

  (三)不动产未来收益应当是不动产本身带来的收益;

  (四)不动产未来收益包含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

  第二十七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评估不动产时,应当合理确定收益期限、净收益与折现率。

  (一)收益期限应当根据建筑物剩余经济寿命年限与土地使用权剩余使用年限等参数,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理确定;

  (二)确定净收益时应当考虑未来收益和风险的合理预期;

  (三)折现率与不动产的收益方式、收益预测方法、风险状况有关,也因不动产的组成部分不同而存在差异。折现率的口径应当与预期收益口径保持一致。

  第二十八条 运用收益法评估不动产时,有租约限制的,租约期内的租金宜采用租约所确定的租金,租约期外的租金应当采用正常客观的租金,并在评估报告中恰当披露租约情况。

  第二十九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成本法评估不动产,估算重置成本时,应当了解:

  (一)重置成本采用客观成本;

  (二)不动产重置成本采取土地使用权与建筑物分别估算、然后加总的评估方式时,重置成本的相关成本构成应当在两者之间合理划分或者分摊,避免重复计算或者漏算;

  (三)不动产的重置成本通常采用更新重置成本。当评估对象为具有特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不动产时,应当尽量采用复原重置成本。

  第三十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对不动产所涉及的土地使用权剩余年限、建筑物经济寿命年限及设施设备的经济寿命年限进行分析判断,合理确定不动产的经济寿命年限。

  第三十一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全面考虑可能引起不动产贬值的主要因素,合理估算各种贬值。建筑物的贬值包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确定建筑物的实体性贬值时,应当综合考虑建筑物已使用年限、经济寿命年限和土地使用权剩余年限的影响。

  确定住宅用途建筑物实体性贬值时,应当考虑土地使用权自动续期的影响。当土地使用权自动续期时,应当根据建筑物的经济寿命年限确定其贬值额。

  第三十二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假设开发法评估不动产时,应当了解:

  (一)假设开发法适用于具有开发和再开发潜力,并且其开发完成后的价值可以合理确定的不动产;

  (二)开发完成后的不动产价值是开发完成后不动产状况所对应的价值;

  (三)后续开发建设的必要支出和应得利润包括:后续开发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投资利息、销售税费、开发利润和取得待开发不动产的税费等;

  (四)假设开发方式应当是满足规划条件下的最佳开发利用方式。

  第三十三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基准地价修正法评估土地使用权价值时,应当根据评估对象的价值内涵与基准地价内涵的差异,合理确定调整内容。在土地级别、用途、权益性质等要素一致的情况下,调整内容一般包括交易日期修正、区域因素修正、个别因素修正、使用年期修正和开发程度修正等。

  第五章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不动产评估

  第三十四条 企业所拥有的不动产通常在存货、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以及无形资产等科目中核算。

  第三十五条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关注企业经营方式及不动产实际使用方式对不动产价值的影响。

  第三十六条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结合企业价值评估的价值类型合理设定不动产评估的假设前提和限制条件。

  第三十七条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和自用房地产的价值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第三十八条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注册资产评估师进行不动产评估时,应当分析不动产的财务核算方式以及是否存在不动产未结合同和尚未支付款项,明确不动产的评估价值内涵与实际的支出、尚未发生的支出之间的关系,避免重复计算或者漏算。

  第三十九条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不动产作为企业资产的组成部分,评估价值受其对企业贡献程度的影响。

  第四十条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对于溢余不动产,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考虑不动产的持有目的、收益状况和实现交易的可能性,采用恰当的评估方法,合理确定其评估价值。

  第六章 披露要求

  第四十一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不动产评估业务,应当在履行必要的评估程序后,根据《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编制评估报告,并进行恰当披露。

  第四十二条 无论单独出具不动产评估报告,还是将不动产评估作为评估报告的组成部分,注册资产评估师都应当在评估报告中披露必要信息,使评估报告使用者能够合理理解评估结论。

  第四十三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不动产评估业务,在编制评估报告时应当对不动产的总体情况、主要特点和权属状况进行披露。

  第四十四条 评估报告应当说明利用其他评估机构的不动产评估报告的情况。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准则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关于印发《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等7项资产评估准则的通知,中评协[2007]189号,2007年11月28日)

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控制手段包括?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1、职责分工控制,要求根据企业目标和职能任务,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企业在确定职责分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2、授权控制,要求企业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业务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3、审核批准控制,要求企业各部门、各岗位按照规定的授权和程序,对相关经济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盖章,作出批准、不予批准或者其他处理的决定。4、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5、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6、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7、内部报告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内部报告方式通常包括:例行报告、实时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告等。8、经济活动分析控制,要求企业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利用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9、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照预算指标、盈利水平、投资回报率、安全生产目标等业绩指标,对各部门和员工当期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兑现奖惩,强化对各部门和员工的激励与约束。10、信息技术控制,要求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建立与本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相适应的信息化控制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同时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11、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被定义为一个流程,该流程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或类似人员设计并监督其运行,并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实行;从而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准则提供合理保证。这一流程包括如下政策和程序:公司的相关记录在合理的程度上正确和公允的反映了公司对交易的记录和对资产的处置。公司对相关交易的记录能够为公司按照公认会计准则准备财务报告提供合理的保证,以及公司的收入和支出都经过了公司管理层和董事的授权批准。能够防止和及时发现对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的非法行为,这种行为包括对公司资产不合法的占有、利用和处置。

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的规范:

基本规范共七章五十条,各章分别是: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则。基本规范坚持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惯例,确立了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框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是科学界定内部控制的内涵,强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有利于树立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理念。

二是准确定位内部控制的目标,要求企业在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基础上,着力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三是合理确定内部控制的原则,要求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全过程中贯彻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

四是统筹构建内部控制的要素,有机融合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内部控制的做法经验,构建了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

五是开创性地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监管为促进、以中介机构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要求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国务院有关监管部门有权对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明确企业可以依法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六、企业内部控制的体现?

一个企业想要完成它的经营目标就必须做好内部控制,而如果你还是一名会计小白,就从内部控制的五大方面开始学起吧!

一、内部监督—内部控制的保证

保证了:

1.评估内部控制系统性能

2.整合实时独立的评估

3.管理层和监督机构的工作

4.内部审计工作

二、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确保管理层可行的流程付诸实施并确保审批、授权、确认、建议和权限分离)

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两类

主要内容包括:

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制度、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核控制、重大风险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三、信息与沟通—内部控制的条件

主要涉及:

1、信息质量 2、沟通制度 3、信息系统 4、反舞弊机制

要做到:定期获取,确定并交流相关的信息并且评价内部和外部获取的信息

四、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为了达到企业目标而确认和分析相关的风险,这些风险都是基于一些决 定性的内部控制活动。

七、企业内部控制措施?

(1)建立内部控制岗位授权制度。

(2)建立内部控制报告制度。

(3)建立内部控制批准制度。

(4)建立内部控制责任制度。

(5)建立内部控制审计检查制度。

(6)建立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制度。

(7)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制度。

(8)建立健全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9)建立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明确规定不相容职责的分离。

1.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人员素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等。

2.组织结构控制要求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内部机构,科学划分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职务。

3.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单位内部的各极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

4.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

5.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抚预算的资金支出。

6.财产保全控制要求单位严格控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7.职工素质控制要求单位建立和实施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惩、晋升、淘汰等人事管理制度,保证职工具备相应的工作胜任能力。

8.风险控制要求单位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9. 内部报告控制要求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10.电子信息系统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八、企业内部控制中总账控制的方法?

首先,要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保证我们的岗位可以做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比如说出纳不得兼任会计档案保管、稽核、收入费用债权债务明细账等等。只有做到职责分工,才能防止舞弊,一定程度上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其次,每个人的职责都要提前做好限定,应该按照规定的审核程序和标准,确定大家的岗位职责,保证每人都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进行工作,防止越权。

同时,审批工作一定要按照流程走,按照规定的章程审批,环环相扣,如果出现问题也可以追究到人,避免发生问题找不到责任人,互相推诿的情况出现,并建立好绩效考评系统,可以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工作结果进行分析,作出更加公正合理的考评,从而建立奖惩机制,促进大家工作的积极性。

最后,还要定期收集信息进行汇总,搜寻内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处理,做到内部控制的逐渐完善

九、企业内部控制论文怎么下手?

应该选什么选题?

1.公司被研究次数较少2.具备典型性3.非典型上市公司

以下为内部控制论文可以选择的方向推荐:

生命周期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

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基于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检验

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以T公司为例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内部控制审计、整合审计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基于主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高管权力与投资效率研究——基于内部控制与制度环境的双重视角

通常内部控制需要围绕以下几点去展开写作

1⃣️内控的理论基础

2⃣️内控的理论体系

3⃣️内控的现状及问题

4⃣️内控的成因

5⃣️内控的建议(内部、外部)

除此之外还可以参考以下选题方向:

成本控制、战略管理、城镇化、财务造假、审计标准、商誉减值、审计意见、新政府会计、新租赁准则。。。等等

十、企业内部控制循环

在当前商业环境中,**企业内部控制循环**是确保企业运营高效、稳健的关键。有效的内部控制循环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防范风险,提高经营效率,还可以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什么是企业内部控制循环?

*企业内部控制循环*是指企业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制度、政策和程序,通过这些措施,企业能够保证其运营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循环贯穿于企业各个层面,包括组织结构、流程设计、信息系统等方方面面。

企业内部控制循环的核心目标是确保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管理风险,遵守法律法规。在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循环体系下,企业可以更好地规避潜在风险,保障资产安全,提升经营效率。

为什么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循环?

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循环*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首先,内部控制循环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保护企业资产。通过规范的流程和制度,企业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各类风险。

其次,有效的内部控制循环可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通过优化流程设计,减少资源浪费,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循环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其声誉和信誉度。合规经营和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升企业形象,赢得客户信任,提升市场竞争力。

如何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循环?

要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循环*,企业需要首先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通过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和存在的风险,确定建立内部控制循环的重点和方向。

其次,企业需要建立清晰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这包括规范的流程设计、权限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等,确保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文化建设。通过加强员工的内控意识培训,建立内控责任制度,促进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循环。

企业内部控制循环的实施难点与对策

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循环*过程中,企业可能面临一些难点,如资源投入不足、员工意识不强等。为了应对这些困难,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 加大对内部控制循环的投入,确保足够的资源支持内部控制措施的实施。
  • 加强内部控制培训,提升员工的内控意识,促进内部控制文化的建设。
  • 建立内部控制评估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循环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措施。

结语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内部控制循环*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循环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提升效率,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企业需要重视内部控制循环的建设,不断完善和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实现企业经营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