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的汽车产业有多发达?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低端到高端、从零部件到整车、从传统动力 汽车 到新能源 汽车 、从单一的 汽车 制造业向 汽车 产业化迈进,经过40多年的发展,襄阳 汽车 产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高高昂起襄阳工业发展的“龙头”,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目前,襄阳已成为东风 汽车 公司轻型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新能源 汽车 及关键零部件总成生产基地和众泰 汽车 生产基地,是国家新型工业化(新能源 汽车 )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国家 汽车 动力与部件产业基地,拥有国家 汽车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智能网联 汽车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国家动力电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 汽车 零部件检测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 汽车 及零部件检测机构,形成了集制造、物流、商贸、试验、检测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 汽车 产业链。
借“东风”起步乘风破浪 汽车 产业产值跃升至两千亿级
改革开放前,襄阳仅有7家为东风 汽车 公司(原第二 汽车 制造厂,以下简称二汽)配套的 汽车 零部件企业,处于 汽车 零部件生产和加工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二汽在襄阳开辟第二基地(当时称二汽襄樊基地),为襄阳 汽车 产业晌镇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从此,襄阳 汽车 产业开启了乘风破浪的航程。
这一时期,为配合二汽战略东移的发展部署,促进地方 汽车 工业崛起,市委、市政府果断做出了“依托二汽、大力发展 汽车 工业”的战略抉择。一批原来从事机械加工和农机生产的企业陆续发展成为二汽零部件配套生产厂家。短短几年,全市 汽车 及零部件企业发展到95家,初步形成了二汽系列产品配套、配件、协作的生产格局。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襄阳 汽车 产业发展步入快速成长期。1992年5月,神龙 汽车 有限公司在武汉成立,并在襄阳建设发动机工厂。随后,二汽更名为东风 汽车 公司(简称东风公司)。
1992年9月,第一辆富康轿车从东风公司襄阳试装厂驶出。紧接着,蓝鸟轿车、第一辆3吨轻型车先后下线,标志着襄阳 汽车 产业开始跨入生产整车的时代。
东风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在襄阳成立后,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相继落户襄阳。随后,东风小霸王轻卡等 汽车 新品种在襄阳正式投产或下线。
2000年,全市 汽车 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1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9.5%。
因东风而兴,乘东风发展。经过10年的培育和发展, 汽车 产业迅速成长为我市的龙头产业,成为全市经济 社会 发展的第一引擎。
2010年,全市 汽车 产业实现产值1074.3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46.7%,襄阳成为全国千亿级 汽车 产业城市之一。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 汽车 产业产值达2011.4亿元,突破2000亿元大关。
2017年,全市 汽车 整车产量突破30万辆慎核大关,同比增长27.9%(全国增速为3.2%)。
2018年,在全国 汽车 产业负增长背景下,襄阳 汽车 产业逆势而上,全市 汽车 产量突破38万辆,同比增长23.4%。
目前,全市从事 汽车 及零部件生产制造的企业达到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8家,过亿元企业200多家,过100亿元的企业有4家。
产值从百亿级跃升为千亿级,襄阳 汽车 产业用了10年,而从千亿级到两千亿级,只用了5年。
向高端迈进向集群发展 “襄阳造” 汽车 及零部件国内领先
2003年,东风日产第一款高档轿车——天籁在襄阳下线,襄阳乘用车发展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2012年,英菲尼迪国产化项目落户襄阳,标志着襄阳乘用车发展水平向高端产业链跨出关键一步。
2014年,东风日产高端乘用车英菲尼迪在襄阳下线,襄阳成为英菲尼迪全球三大生产基地之一。
2015年,东风日产全新旗舰SUV新楼兰正式下线;2016年,高级轿车“西玛”在风神襄阳 汽车 有限公司投产,襄阳乘用车品系不断完善,全国中高端乘用车生产基地的优势地位凸显。
2018年,我市成功引进东风日产畅销车型——奇骏,并于宴孝粗5月正式在我市实现量产,为推动我市整车结构升级、全年产量再创新高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湖北美洋 汽车 成功导入“君马MEET3”“君马SEEK5”两款SUV车型在我市生产,正式开启我市 汽车 产业国有与民营板块“双轮驱动”新格局。
一个个项目落户,一款款新车型推出,襄阳 汽车 产业不断向高端化迈进,带动我市 汽车 产业转型升级增效,提升了襄阳 汽车 产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襄阳整车产能达到80万辆,发动机产能达到131万台,车桥产能超过100万根。主要产品有东风日产天籁、楼兰SUV、奇骏SUV、豪华车英菲尼迪等乘用车,东风小霸王、多利卡轻卡、东风御风高端轻客等商用车,东风天翼新能源客车和专用车(特种车)等整车系列,东风标致、雪铁龙发动机,东风德纳车桥,骆驼蓄电池以及车身总成、变速器总成、车架总成、电气和仪表系统总成系列,轴承、座椅、灯具、蓄电池、调角器、车门锁、发电机、起动机、摩擦材料、油品化工等分总成系列。其中,轻型商用车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三;客车底盘位居国内第一;商用车车桥规模位居亚洲第一; 汽车 蓄电池生产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座椅调节装置和 汽车 轴承位居国内自主品牌行业第一位;动力总成生产规模和 汽车 摩擦片生产规模在国内名列前茅;试验检测机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十二五”以来,围绕整车和关键总成近地化配套以及集群集聚发展,襄阳 汽车 产业形成了以高新区为核心,辐射枣阳、谷城、老河口、南漳、保康、宜城等区域的发展格局,依托骨干企业建设了东风 汽车 零部件产业园、东风日产英菲尼迪产业园、东风德纳车桥工业园、神龙工业园、美洋 汽车 工业园、谷城三环工业园、枣阳专用车产业园、南漳机电产业园等特色园区,配套能力和集聚度不断提升。
创新突破打造最强增长极 建设“中国新能源 汽车 之都”
2002年新能源 汽车 产业起步;2009年第一辆新能源整车下线;2010年东风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商用车项目开工;2013年被列为国家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示范城市;2016年由襄阳制造的首款纯电动轿车——东风俊风ER30下线……从少数企业 探索 ,到形成集整车生产、零部件生产和研发检测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襄阳新能源 汽车 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成为襄阳经济发展的最强增长极。
2018年新能源 汽车 整车产量突破4万辆,同比增长23.7%;新能源 汽车 产值突破23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均创 历史 新高。
坚持 科技 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增强核心竞争力,是襄阳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本世纪初,一批从事电气、电机、 汽车 改装、整车生产的企业、研究机构,相继进入新能源 汽车 零部件研发和整车改装领域进行 探索 。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进行新能源 汽车 整车底盘设计研发;襄阳特种电机公司研究开发电机与变速箱一体化的驱动系统……
此后,襄阳新能源 汽车 产业一路高歌猛进。2009年,首批15辆商品化纯电动客车在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下线。2010年,东风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携旗下纯电动客车“东风天翼”“帅客MPV”“奥丁SUV”、微型客车、环卫车等7款新能源产品亮相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动车展。襄阳宇清传动 科技 有限公司研发的驱动系统通过专家评审并申报专利,为上海世博会新能源 汽车 提供配套产品……
加快产业转型,抢占发展先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襄阳新能源 汽车 产业战略发展规划》《中国新能源 汽车 之都行动规划》《襄阳市新能源 汽车 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相继出台。政策的支持使我市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在全市 汽车 产业产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新能源 汽车 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襄阳从事新能源 汽车 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及院所有30多家,形成了“三纵三横”(纯电动 汽车 、混合动力 汽车 、燃料电池 汽车 ,动力电池、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的产业形态,逐步发展了整车研发、生产(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和市政环卫车等新能源商用车)—检测基地(国家动力电池检测中心、东风新能源 汽车 检测线)—动力电池—驱动、控制系统—充电器生产和充电辅助系统—教育(培训)基地—示范运行—推广应用—售后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襄阳坚持以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带动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2018年,我市共推广新能源 汽车 11827辆,其中东风俊风ER30和众泰E200作为我市生产的新能源乘用车产品,成为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的主流车型。
襄阳,正倾力打造“中国新能源 汽车 之都”。
抢抓机遇加快产业升级 推进 汽车 产业高质量发展
探索 新途径,寻求新跨越。在襄阳 汽车 产业发展进程中,市委、市政府总体规划、顶层设计,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减量化增长为主线,强力推进 汽车 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先行先试。利用襄阳自贸片区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和襄阳达安 汽车 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优势,积极在襄布局智能网联 汽车 项目,抢抓智能网联 汽车 发展先机,助力襄阳产业链优化升级。当前,湖北省政府积极支持襄阳市开展智能网联 汽车 道路先行先试工作,“国家智能网联 汽车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落户襄阳达安 汽车 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成为全国两家之一、华中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智能网联 汽车 检测中心。襄阳智能网联 汽车 试验场建设工作有序推进,《襄阳市智能网联 汽车 道路测试管理规定(试行)》对外发布,智能网联 汽车 道路测试工作已正式启动。同时,襄阳市联合东风公司、华为公司积极开展“智行隆中”项目,围绕“智慧 汽车 谷”“智慧出行”“智慧物流”和“智慧交通云”四个方面,启动项目建设工作,致力于将襄阳打造成为智慧交通城市新标杆。
启动燃料电池产业项目。襄阳积极筹备开展燃料电池产业项目建设工作。东风襄阳旅行车氢燃料电池客车已成功下线,目前襄阳正与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运营及加氢站建设工作,并与国内多家燃料电池核心企业研发机构就氢燃料电池系统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襄阳达安 汽车 检测中心氢燃料电池实验室已经建成,成为国内首个具备氢燃料电池 汽车 测试能力的试车场。襄阳达安 汽车 检测中心、国家动力电池检测中心等机构也在积极加强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电堆、关键零部件和整车等方面的试验检测服务能力,建设第三方优质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燃料电池电堆、关键零部件、发动机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测试技术和指标体系研究,积极谋划国内首个“国家氢燃料电池 汽车 检验检测中心”。武汉金凰已与襄阳市达成战略合作,将在我市设立氢燃料电源系统研发生产合资公司,围绕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电堆及其核心技术、加氢站建设和氢燃料 汽车 运行平台等开展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襄阳氢燃料电池产业链。
襄阳 汽车 产业发展大事记
1984年10月,二汽襄樊基地正式奠基,为襄阳 汽车 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1992年9月,第一辆富康轿车从东风公司襄阳试装厂驶出。紧接着,蓝鸟轿车、第一辆3吨轻型车先后下线,标志着襄阳 汽车 产业开始跨入生产整车的时代。
2000年,全市 汽车 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1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9.5%。以整车为龙头、以 汽车 总成为骨干、以零部件为依托的 汽车 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汽车 产业迅速成长为襄阳的龙头产业。
2004年,经 科技 部批准,襄阳成为国家 汽车 动力与部件产业基地。随着相关支持产业陆续融入 汽车 产业发展, 汽车 产业的关联企业开始集聚,襄阳 汽车 产业集群雏形呈现。新能源 汽车 也进入 探索 、研发、试验阶段。
2009年,襄阳市第一辆新能源整车下线。
2010年,全市 汽车 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1074.3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46.7%,成为全国千亿级 汽车 产业城市之一。襄阳被列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示范推广试点城市。
2012年,英菲尼迪国产化项目落户襄阳,标志着襄阳乘用车发展水平向高端产业链跨出关键一步,也让整个湖北乃至中部地区跻身国内豪华 汽车 生产格局行列。
2013年,襄阳被列为国家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示范城市。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 汽车 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
2016年,由襄阳制造的首款纯电动轿车——东风俊风ER30下线。
2018年,襄阳市政府与东风公司签署《促进襄阳 汽车 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7—2021)》。明确了东风公司襄阳基地的“六大基地”发展定位(中高端乘用车生产基地、新能源 汽车 产业基地、动力总成生产基地、 汽车 零部件生产基地、 汽车 检验检测基地和重要的进出口基地)。湖北美洋 汽车 成功导入“君马MEET3”“君马SEEK5”两款SUV车型在我市生产,正式开启我市 汽车 产业国有与民营板块“双轮驱动”新格局。国家智能网联 汽车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落地襄阳,湖北省第一个智能网联 汽车 道路测试管理规定及测试路段相继发布;氢燃料电池客车在我市成功下线,国内首个具备氢燃料电池 汽车 测试能力的试车场在襄阳市。
襄阳除了地产,就靠 汽车 产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