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个育人目标?
科学规划为引领,整体推进字培养目标。
“会运动、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惹人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出新的人才标准,它充分体现了与时代发展、个体生命价值实现相协调的价值取向。为了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我们将它慎重地写进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规划中,“了解并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同时兼具现代文明修养的‘基础扎实、全面发展、敢于创造’的健康人” 的育人目标是一个生成性的、发展性的思想体系。其中,我们对“全面发展”的界定就是:会运动、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惹人爱。
而学校教学、教育、后勤等方面的三年规划都围绕学校三年规划发展目标来制定。也就是说,在三年规划的引领下,“会运动、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惹人爱”培养目标就这样“浸”在学校的每份计划里,“浸”在学校的每份制度里,“润”在每个学科里,“润”在每一节课当中,渗透在我们学校的方方面面。
二、七个育人模式?
为推动学院“双高”建设,主动做好学院“七个育人模式”的践行者,11月30日上午,招生就业处全体人员在会议室开展秋季学期第七次系列学习——黔南职院“七个育人模式”,本次学习由黄箫老师负责讲解。
黄箫老师从学院“七个育人模式”的提出背景切入,结合实例给大家逐一讲解黔南职院“军旅文化纪律育人”“红色文化基因与人”“传统文化滋养育人”“生态文化山水育人”“民族文化和谐育人”“典型标杆示范育人”“工匠精神操守育人”七个育人模式。再结合教师身份和自身工作给大家介绍我们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不仅要了解学院“立德树人”内涵、更要结合招生就业工作践行“服务育人”使命,还要以身作则、敬业垂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院“七个育人模式”的“温度”、真正让学生享受“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关怀”。
当前,学院处于“双高”创建关键时期,“育人”是“双高”建设中根本实质,招生就业处作为学院育人的“起点”和“终点”,必将“率先垂范,践行使命”、为学院“双高”建设做出最大努力、贡献最大力量。
三、学科育人五个维度?
学科“全息育人”是“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和核心价值落地的具体形式,能更好的统筹五育培育问题,解决五育分离,矫正学科育人中重知识的现状,以学科课程为基础,挖掘“育人点”,构建基于“学科认知、德性育人、审美育人、健康育人和实践育人”五个维度的学科育人框架。由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由智育第一转向五育并举,使学校教育回归“育人本质”,能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和终身发展提供核心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四、什么是育人目标?
育人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明确我们的育人目标是什么,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围绕目标设计相应 的课堂活动,开展相关的教学内容,评价手段和检验方式才更具有针对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育人目标:学有特长,全面发展,德智双全,身心两健。
义务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本世纪初,中国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首先解决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在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和免费之后,国家明确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实现让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上好学”的目标。
五、什么是育人功能?
育人功能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各种有趣形式多样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它的功能有一巩固功能,二发展功能,三沟通反馈功能,四整合功能。
六、什么是体育人?
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并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个基本要素。 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制定社会体育发展规划与进行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
七、育人精神是?
教育部制定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在“实施途径和要求”中提出的“六育人”,即: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学科教学的根本价值,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科教学要凸显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使命的育人取向。根据不同的层面,学科教学育人包括学科知识育人、学科技能育人、学科活动育人、学科思想育人、学科文化育人和学科生活育人等六重境界。
分别侧重“育其知”“育其能”“育其行”“育其心”“育其根”和“育其活”。这表明,学科教学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之以渔和渔场”,更要使之懂得“渔何鱼,渔几何鱼”,知道“何时何地鱼”和领悟“何时何鱼不得渔”的真谛,并且使之走向“护鱼护境,和谐自然”的自觉与自律。
八、什么是六育人?
教育部制定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在“实施途径和要求”中提出的“六育人”,即: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学科教学的根本价值,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科教学要凸显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使命的育人取向。根据不同的层面,学科教学育人包括学科知识育人、学科技能育人、学科活动育人、学科思想育人、学科文化育人和学科生活育人等六重境界。
分别侧重“育其知”“育其能”“育其行”“育其心”“育其根”和“育其活”。这表明,学科教学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之以渔和渔场”,更要使之懂得“渔何鱼,渔几何鱼”,知道“何时何地鱼”和领悟“何时何鱼不得渔”的真谛,并且使之走向“护鱼护境,和谐自然”的自觉与自律。
九、五个思想和三全育人是哪些?
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五个思政”是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抓手,是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理念的改革创新。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总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十、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专项
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专项是教育部倡导的一个重要项目,旨在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助力教育现代化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行业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中国智慧工程专项应运而生。
项目背景与意义
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专项的实施,标志着教育部在推动信息化教育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项目旨在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建设全国性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通过推动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专项将为各地教育改革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项目的实施意义深远,将对整个教育系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项目内容与目标
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专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与优化
- 智能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 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 教育信息安全与保护
项目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先进理念的传播与实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专项旨在打造一个智能化、数字化的教育体系,为广大师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项目成果与影响
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专项的实施将带来以下方面的成果和影响:
-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
- 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
- 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与均衡配置
- 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通过这一项目的推行,中国的教育体系将迎来一次全面的变革与升级。各级各类学校都将受益于智慧工程带来的便利与发展机遇,为师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学习环境与资源支持。
结语
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专项的推动,将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我们相信中国的教育水平将迎来崭新的时代,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