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关于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

263 2024-08-17 06:58 回车巷人才网

一、关于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二、孔子教育学生自立故事?

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几个学生到吕梁游览,观赏美妙的大自然景色。只见那吕梁的瀑布飞流而下,从三千仞高处直泻下来,溅起的水珠泡沫直达40余里以外。瀑布下来冲成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在这里,就连鱼鳖类水族动物都不敢游玩出没。然而,孔子却突然发现一个汉子跳入水中畅游。孔子大吃一惊,以为这个汉子有什么伤心事欲寻短见,于是,他立即叫自己的学生顺着水流赶去救那个人。

  不料,那汉子在几百步远的地方又露出了水面,上得岸来,披着头发唱着歌,在堤岸边悠然地走着。

  孔子赶上前去,诚恳地问他说:“我还以为你是个鬼呢,仔细一看,你实实在在是个人啊!请问,游水有什么秘诀吗?”

  那汉子爽快地一笑说:没有,我没有什么游水的秘诀,我只不过是开始时出于本性,成长过程中又按照天生的习性,最终能达到一种境地,是因为一切都顺应自然。我能顺着漩涡一直潜到水底,又能随着漩涡的翻流而露出水面,完全顺着水流的规律而不以自己的生死得失来左右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我游水游得好的道理。

  孔子又问道:“什么叫做开始出于本性,成长中按照天生的习性,而有所成就是顺应自然呢?”

  那汉子回答说:“如果我生在丘陵,我就去适应山地的生活环境,这叫做出自本来的天性;如果长在水边,则去适应水边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成长顺着生来的习性;不是有意地去这样做,却自然而然地这样做了,这就叫顺应自然。”

  孔子听了汉子的一番话,若有所悟地点头而去。

  聪明的人之所以有智慧,就在于他能找到生活中的规律并掌握规律,因此做什么事都会得心应手,并且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整个生命就是一场控制性的游戏,有时你会赢,有时则会输。训练你自己掌握生存的规则,这样你就会尽可能多地在游戏中获胜。

三、孔子名言关于诚信

孔子名言关于诚信

诚信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秉持的一种重要品质,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与诚实、守信、守约等概念相伴而生的,是古今中外许多圣贤和伟人的名言警句。其中,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留下了许多关于诚信的名言。

1. 行有余力,而以学文。

这是孔子的名言之一,强调了个人在学习和修养方面应该持续努力,不仅要有实际行动,更要有持久的耐心。这也与诚信有着重要的联系,因为只有真心实意地去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够在与他人交往中展现出真正的诚实和信任。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是孔子提出的“己所欲者,施于人”原则中的一部分,意味着在行为准则方面,个人应该遵循一种“以身作则”的精神,不要做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这也是诚信观念的核心所在,只有通过自己的言行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诚实,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

3. 克己复礼,可谓至善也已。

这句话强调了个人要能够自我约束,恪守道德底线,并且能够尽可能地遵守社会礼仪和道德规范。这种克己复礼的行为无疑是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品德,更凸显了诚信的重要性。只有坚守个人的原则和承诺,才能够得到他人的信任,进而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

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意味着诚信的表现与个人的品德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诚信的人,心地宽广,胸怀坦荡,不会因为鄙视嫉妒而对他人不利;而一个不诚信的人,内心狭隘,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所以会因为各种原因对别人心生忌恨。诚信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内心修养,决定了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句名言,突出了诚信的核心。只有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才能做到真正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诚信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心灵境界。诚信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言行中,更需要时刻保持内心的真诚和善意,去构建一个充满信任和友善的社会。

总结

孔子的名言关于诚信,无一不彰显出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诚信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观念,贯穿于个人与他人的互动关系中。孔子提出的这些名言,都以诚信作为人们之间交往的基石,提醒人们要始终保持诚实守信的品质,用诚信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在现代社会,诚信始终被看作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只有始终秉持诚信的原则,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孔子的名言中汲取智慧,将诚信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只有通过诚信,我们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孔子教育学生的经典名句?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表明只要能够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就足以让人满足。

"学而优则仕"。这句话表明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从而在社会上获得更高的职位与地位。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表明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无论是别人还是自己,并且在与他人相处中也能互相成长和提高。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这句话强调了站在自己的立足点上思考问题的重要性,只要有自己的位置和能够立足的地方,就有了发展的空间。

五、关于孔子的故事?

孔子生活在2500多年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古人。

孔子又时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被我们学习、被我们引用,他似乎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

几乎可以不夸张地说,每一个中国人,再放大一点,每一个学过汉语的人,都会引用《论语》中的一两句,好像大家都很熟悉孔子。

但是,系统地了解孔子,知道他是怎么成长为千古圣人的,恐怕就没几个人了。我虽然论语全书通读过两遍,还录了一版上传到了喜马拉雅FM专业音频分享平台,也在中国大学MOOC上听过两门关于《论语》的课程,参观过全国多处文庙,但仍认为自己对孔子知之甚少。

我买了本钱穆先生的《孔子传》,读了几章,觉得学术气息太浓,放下了。看了《史记·孔子世家》,线条单一不说,次序也时有颠倒,难以理清孔子的一生。刚好儿子要一本《孔子的故事》,买来后他忙于备考,我先睹为快。

对于李长之先生,我此前曾经读过他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也上传到了喜马拉雅FM),特别喜欢他的语言和传记式批评的风格。温儒敏先生评价李长之善于将作家的“人格和风格互相辉映阐发,感同身受地进入作家的文学世界中吟咏,把创作看作是作家生命的流露,从而深入把握作家的独特的生命,把生动的人格形象写下来。”我读了他两本书后深有同感。

“我昨夜得了一梦,是坐在两柱间,受人祭奠呢。我祖上是殷人呵,我大概活不久了。”说了这句话后,孔子病倒在床上再也没起来。七天后在弟子们的悲痛中离开了他们。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可见,在孔子的内心深处,他是一直把自己当成殷人的。“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论语·微子》)对殷也是极为推崇的。

孔子又是有发展眼光的,“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为政》)他认识到每个年代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修改不合时宜的,增加更有效和符合实际的内容,礼乐和道德规范也越来越好,孔子更崇尚周代的制度。

孔子礼乐思想的形成,还要归功于他从小生活的鲁国。据《左传》昭公二年记载:“周礼尽在鲁矣。”鲁国虽然是个小国,但文化遗产却是很丰富的,保存有较完备的周朝乐歌,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就是在鲁国留存下来的。吴国贤人季札在鲁国听到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晋国使臣韩宣子在鲁国见到哲学书《易象》和鲁国的史书《春秋》后说:“周代的政治法律都保存在鲁国了,现在我才明白周公的本领以及周朝所以兴起的缘故了。”

孔子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逐渐成为一个博学多能的人。几经周折,公元前501年,51岁的孔子开始真正在鲁国从政。孔子着手实施自己设计的虽然粗略但是规模宏大的政治建设蓝图,短短三年就从中都宰做到最高的司空和司寇,国内秩序安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各国都想学孔子的治理方法。除了孔子本身的努力和谦逊淳朴外,也和鲁国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关。

齐国首先感到了恐惧,给鲁国送去美女和骏马离间孔子和鲁定公、季桓子,孔子被逼出走。

此后14年,孔子居卫、过宋、留陈、适楚……最后归鲁。无论环境怎么变化,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就算在宋国被桓魋威胁到生命,他仍然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孔子最后一次到卫国,卫出公有意请孔子担当重要职务,当子路问他:“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他的回答仍然是:“必也正名乎!”这一次连最拥护他的子路都抱怨说:“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孔子则严厉地批评子路:“野哉,由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尽管孔子的决心不变,但他的思想的确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不相适应了,他的主张也就不可避免地不受欢迎。回到鲁国后,他仍然关心政治,但不再积极地从事政治活动了。当有人问他:“子奚不为政?”他的回答是:“《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意思是:“只要能发生政治影响,这也就是政治啊。”

孔子是怎么产生政治影响的呢?这主要就是他的众多弟子此时都在各诸侯国从政,他只需要把文化教育事业做好,自会有人代他去实现自己理想。

孔子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是在他三十岁左右,他的第一批弟子包括颜渊的父亲颜路、曾参的父亲曾点、子路等。

鲁国大夫孟僖子临死前让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孔子曾得到鲁昭公的允许,和南宫敬叔一起到洛阳拜见老子。此次会面,孔子不仅向老子请教了很多困扰自己的问题,还学会了更加勤勉热情,遇事冷静分析,减少主观做法等,更加地成熟和稳重。

在李长之眼中,孔子最大的进步面就是把教育从贵族所专有(官学),在一定程度上开放给一般人(私学)。孔子自己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虽说能备得起十条干肉的,绝不是最穷的人,但比起最初只有贵族才有资格获得教育相比,算得上是个大进步了。

孔子在教育上最大的特点是尊重人的个性和启发人。在《论语·先进》第二十五章里,孔子和门人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谈论理想一段里,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理念。

孔子还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并能据此给出相应和及时的教育。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面对子路和冉有问的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个主张很好,要不要马上实行?”孔子针对子路轻率、冉有畏缩的不同特点,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复就是很好地说明。

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他最认可也最骄傲的有10人,我们称为“孔门十哲”,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是这样评价他们的:“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孔子的故事》中,李长之按时间顺序,把孔子一生基本的轮廓给我们相当翔实生动地勾画出来了,也把《论语》给我们打乱顺序串讲了一遍,让我们理解了很多原本不理解的章节。既体现了李长之先生细致、谨严的史学态度,也表现了他高超的人物传记评论写作能力。

如果说这本书还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李长之先生在翻译《论语》章句的过程中,没有引入原句,阅读过程中还要不时找来《论语》原文进行对照。

以上是我阅读李长之先生著《孔子故事》的一点感想,欢迎方家批评指正。

六、关于道德的名言孔子

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道德价值观在个人和社会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道德困境,而对于如何处理这些困境,孔子的名言给我们提供了深思和启示。

关于道德的名言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和道德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道德的重要观点。以下是几个与道德相关的名言:

1. 好学深思,明辨笃行。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这些名言反映了孔子对于个人行为和社会道德的关注,他强调个人的修养、智慧和尊重他人,以及正确行为的重要性。

个人修养与道德

孔子认为,个人修养是实现良好道德的基础。他强调通过深思熟虑和不断学习来提高个人修养。他认为个人修养应包括以下方面:

  • 明辨是非: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并能根据正义原则判断。
  • 尊重他人: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伤害他人。
  • 宽容包容:要包容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行为,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
  • 诚实正直:要坚持真实、诚实和正直的原则,不说谎和欺骗。
  • 责任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承担起社会责任。

个人修养的提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道德困境,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并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道德与社会

孔子强调个人的道德行为对整个社会有重要影响。他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真正践行道德原则,社会将更加和谐、稳定。他提倡在社会中积极参与,并树立良好榜样。

道德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一个道德良好的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孔子的名言也提醒我们要坚守道德底线,不仅要追求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孔子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名言代表了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德和人伦关系观念,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中国,孔子被尊崇为圣人和伟大的导师。他的教育理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道德修养,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今,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仍广泛传承和推广孔子的思想。

同时,孔子的思想也对全球产生了影响。他提出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他的名言不仅激发人们对道德问题的思考,还鼓励人们在各自的领域追求卓越。

结语

道德是人类行为的准则和基础,而孔子的名言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个人修养和社会的道德建设是共同的责任,我们应该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践行道德原则,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孔子关于祭祀谚语?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虽蔬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八、关于孔子的书?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著作主要有《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等,这些书籍被称为“四书五经”中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书籍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包括“仁爱”、“中庸”、“诚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内容,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关于孔子的诗词?

1.《训儿童儿首·孔子》诗人: 陈淳 朝代: 宋代 孔子生东鲁,斯文实在兹。六经垂训法,万世共宗师。

2.《太公孔子》诗人: 方回 朝代: 宋代 禔身涉世谩多忧,运去时来不自由。孔子三千难变鲁,太公八十尚兴周。星辰岁久常差度,江海潮生会倒流。万有盈亏理如是,可须悭作醉乡游。

3.《悲哉孔子没》诗人: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悲哉孔子没,千岁无麒麟。蚩蚩尽鉏商,此物谁能珍。汉武得一角,燔烹诬鬼神。更以铸黄金,传夸後世人。

4.《孔子》 诗人: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桃。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5.《答伯庸》 诗人: 冯京 朝代: 宋代 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得其文者公卿徒,得其道者为饿夫。

十、孔子关于志向名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