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基础教育改革意义?

92 2024-08-08 08:12 回车巷人才网

一、基础教育改革意义?

基础教育管理的改革是建立新时代知识观和人才观的需要。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是人的素质,而未来人的素质取决于今天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国的教育改革在起步阶段固然可以从体制、经费、办学条件等宏观环节入手,但其的真正突破口应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这是关系到受教育者能够具备什么样素质的决定性环节。

传统的教学内容是以所谓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结构化为原则的学科课程,学科庞杂,内容陈旧、落后。

二、2001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简作《课改纲要》),作为指导新世纪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为此我们认为,应当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原理改革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以新的学习论与教学论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加速教师的专业技能成长。

我们仔细研读《课改纲要》以及相关的“解读”,认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许多基本观点与《课改纲要》及其“解读”的精神吻合。

如《课改纲要》强调“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这与现代教学论中的“目标导教、导学和导测评”的观点是一致的。

又如,《课改纲要》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而现代学习论不仅研究学习的一般过程,而且分门别类研究不同类型的学习的特殊过程。

因此,现代学习论可以为《课改纲要》实现教学中结果和过程统一的理想提供理论支持。

三、2021年基础教育改革?

2021年本市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包括抓住建党一百周年的教育契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将体育美育与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发展结合,持续推进;建立劳动教育基地,丰富学农学工实践;制定《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和《幼儿园一日生活规范》,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资源配置,深化集团办学和城乡学校手拉手协作,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增加校内服务布局,制定各学段、各学科教学基本规范,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等。

四、基础教育改革试点城市?

“十三五”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圆满完成历史性收官交账任务,人民群众“有学上”问题已基本解决。面向“十四五”,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日益强烈,特别是中央部署“双减”之后,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基础教育面临的最紧迫最核心的重要任务。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在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河北省廊坊市、山西省长治市、江苏省常州市、浙江省金华市、安徽省铜陵市、福建省三明市、湖北省宜昌市、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山东省诸城市等12个省市区建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五、什么是基础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1、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理念的、开放兼容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方案,给学生留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坚持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宗旨,把指导和规范学校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突破课程实施的薄弱环节作为重要任务。严格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

3、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要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4、健全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方法和基本程序,加强诚信机制建设,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加强对中考改革的评估和指导,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中招生录取中的作用。

六、2020基础教育改革内容?

  1.2020年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教育改革”是我国中小学教材的“改革”。2020年春季学期后,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都将使用教育部编写的“部版”教材!不是以前的“北师大”“人教版”等等。

2.2019年,教育部提出了“提高学生语文教学课程地位”的课程教育改革发展理念!所有中小学都将在课程中向语文课倾斜!而且,教育部明确要求中小学所有学习语文教学课本中的古诗词背诵量会大大增加!所以2020年春天开学后,学生们会发现不仅语文课多!语文课本上的古诗词数量增加了!而且这些古诗词要求文章多!

3.改革以后各地区将没有“考试大纲”!对于所有初中生来说,也就是他们面临的中考。没有“考试大纲”,就意味着没有考试重点!甚至可以理解为中考可能出现的所有科目,所有知识点!

4.2020年无疑是高考最划时代的一年!因为2020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将由“文理高考模式”向“312高考模式”转变!这是划时代的改革!固定科目高考从文理到独立科目高考!

七、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育人体系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1.突出德育实效。坚持德育为先,推动“一校一案”制定中小学校德育实施方案,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认真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丰富教育形式和载体,组织时代楷模等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以“沂蒙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教育。

2.注重全面发展。改进科学文化教育,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能力。严格落实早操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体育、艺术活动,发展特色社团,每年降低中小学生近视率1个百分点。出台体育、文化、艺术项目购买服务办法,鼓励专业社会组织提供体育、文化、艺术教学支持。用足用好用活课后延时服务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拓展活动。做好学生发展指导,加强学生人生规划教育,开展职业体验。

3.强化实践育人。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各类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公共设施的育人作用,每所学校至少设立1处校外实践基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丰富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内容,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突出劳动教育,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适当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养成劳动习惯。

4.注重家校共育。密切家校联系,强化学校、老师、家长联动机制,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和家长委员会协同作用,办好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丰富家庭教育课程资源,扩大家长参与度和覆盖面。推动每个城镇社区和具备条件的农村社区,建设一所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5.搭建协同机制。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打造“乡村温馨校园”,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建立教育结对帮扶机制,推进区域间教育协调发展,全面实现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结对办学。推广青岛支教岛经验,打造教育志愿者专业团队,建立名师名校长支持服务乡村教育制度。

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6.加强课程教材建设。颁布地方课程管理办法和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建立质量监测评估制度,提高课程实施质量。以课程为载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试点,提升中小学生国际素养。制定中小学教材管理实施办法,组织编写优质地方课程教材,规范中小学教材教辅管理。

7.优化教学方式。实施课题引领计划,带动育人方式改变。倡导启发式、互动式、情景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分层教学,全面建立学情会商制度和学困学生帮扶制度,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注重发现、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成果,每2年组织一次省级优秀教学成果评选。

8.加强资源建设。整合资源,搭建覆盖基础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和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加强信息化终端设备及软件管理,建立数字资源进校园审核监管机制。

9.规范教学管理。修订《山东省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制定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指导学校建立教学管理规程。科学安排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坚持并完善课业负担调查制度,推行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深化考试评价改革,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10.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县域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教师育人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开展质量检测评估。完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健全山东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课程实施评估标准,全面开展教学评估。

11.完善招生考试制度。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制度,建立入学通知书制度,落实控辍保学责任。统筹公办、民办学校招生,严禁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掐尖”招生、违规招生。完善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推行等级评价、等级呈现、等级录取,推进高中学校通过课程特色、学生特长彰显办学特色。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四、强化师资保障,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12.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岗位设置标准,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管理办法,绩效工资总量向寄宿制学校和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倾斜。加大工作量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权重,全面搞活内部分配。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机制改革和校长职级制改革,明确校长办学治校的责任和权力,在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框架内,进一步完善校长薪酬分配办法。制定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施细则,坚决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13.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鼓励高水平综合院校举办教师教育。完善省属公费师范生和市级政府委托培养师范生政策,努力提高师范生生源质量。完善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招聘办法,改善教师结构。构建省、市、县、校四级教师培训体系,3年内每名教师至少接受一次集中培训。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每年组织优秀教师送教上门,培训乡村教师10万人次。加强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每3年培养200名齐鲁名师、100名齐鲁名校长。

14.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明确教研机构及教研员工作职责和专业标准,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奖励和专业发展机制。完善省、市、县三级教学研究体系,为教研机构配齐所有学科专(兼)职教研员。积极推进县级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建立县级教研机构兼职教研员制度,组织立经常性教研活动。

五、强化条件保障,筑牢学校高质量发展基础

15.继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科学编制县域中小学布局规划,落实城镇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政策,建立消除大班额长效机制。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在留守儿童、特困家庭儿童集中的乡镇建设一批寄宿制学校或博爱学校。加快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16.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适时重新核定公用经费标准。落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2020年达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个别确有困难的地区可延至2022年前。完善普通高中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和学费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上3年核定一次学费标准。

六、强化组织保障,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17.落实部门职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育情怀。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基础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基础教育,土地等公共资源优先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要。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为深化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供保障条件。

18.强化考核督导。要把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内容,并将结果作为干部选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对办学方向、教育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队伍、教育生态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地方,要依法依规追究当地政府和主要领导责任。

19.营造良好环境。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齐抓共管,抓好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推动提供更多儿童优秀文化产品,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维护校园正常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营造教书育人良好氛围。

八、中法基础教育改革的异同?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法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在政治制度上存在这一根本差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两者都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国家。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发生的诸多变化,两国在教育领域都做出了一些改革以适应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两国的教育改革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法两国的教育改革现状存在一些共性和差异性,在此对两国教育现状、教育改革情况、教育方针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可以从法国的教育改革中得出一些有益于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些启示,扬长避短。

九、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措施?

(一)“停课不停学”保护师生安全健康,促进有序教学

敏锐应变,及时制定“停课不停学”工作方案。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与工信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提出“四个坚持”,维护广大师生的安全健康,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的有力支持下,教师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资源,限时限量合理安排学习。

(二)国家级资源平台为“停课不停学”提供强大支持和优质服务

教育部2月17日正式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教育部与工信部建立了部际协调机制,协调网络运维服务企业确保网络云平台平稳顺畅运行。统筹网络和电视两个渠道,有力保障了农村及边远贫困地区等无网络或网速慢地区学生居家学习,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三)基层创造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线上学习质量

多省份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引领,将伟大战疫精神融入课程学习和专题学习中。积极分析探究在线学习的特点及与线下学习的差异,努力防止照搬套用线下课堂教学方式、时长和教学安排,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加强学习指导。有的省份则对小学一二年级主要实行居家生活指导,多数省份规定了每次线上教学时间原则上在20分钟左右。各地普遍要求做好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人群的教育关爱与帮扶工作。

(四)强化心理健康保障和抗疫精神教育

普遍实施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专栏,从居家建议、情绪调适、亲子沟通、习惯养成等多个方面对师生进行指导。教育部发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专业优势,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

十、当代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各国基础教育改革都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适应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 倡导教育信息化:各国纷纷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大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力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

3. 课程改革:各国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提倡课程综合化,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4. 教学方法改革:强调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5. 评价体系改革:各国尝试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

6. 素质教育:强调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7. 教师专业发展: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

8.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强调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9. 投入保障:各国政府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确保基础教育的发展。

10. 注重教育公平: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保障教育公平。
总之,当代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在于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改革、素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投入保障以及注重教育公平等方面。各国可以根据自身国情,借鉴这些经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