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292 2024-07-13 17:25 admin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1、专业适应与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教师,由于对学校各方面的情况了解甚少,对职业角色要求和规范所知有限,跟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掌握不多,因而碰到的困难大多与如何适应并完成常规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有关。

        2、专业形成与成长期:这一时期教师逐渐适应了自己的工作,开始形成简单的教育观念,并初步了解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

        3、专业突破与退守时期:由于长年累月固定的教学程式或一成不变的教育教学情境,这时,教师对职业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开始减弱,使得一些教师可能觉得自己的技能和绩效都停滞不前了。

        4、专业补给更新期:这一时期教师应积极参加专业继续教育,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会自我超越,要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5、专业成熟期:成熟时期的教师表现出明显的稳定性特征,同时也因其资深的工作经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专业达到了成熟状态,成为领军人物。

二、小班结构游戏完整四个阶段?

小班结构游戏完整的四个阶段分别为:

1.结构游戏活动目标的设置。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合适的目标。

2.结构游戏活动准备。活动场地、活动所需材料、活动所需图片或视图类

3.结构游戏活动过程。导入、基本过程,结束游戏。

4.结构游戏活动的延伸。可延伸至幼儿生活中常见的

三、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四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往往把教师职业当做一个谋生的职业。

2,第二个阶段阶段是关注情境阶段,这个阶段的老师往往已经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老师了,他比较关注自己的工作环境。

3,第三个阶段是关注学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师已经比较稳定了,他们对这个教师的工作有了独特的,自己的见解

4,第四个阶段是关注自我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师可以在之前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的发展。

四、教师职业倦怠期是哪四个阶段?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分为四个阶段,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教师职业倦怠四个阶段是哪四个阶段以及教师职业倦怠四个阶段的表现。

第一是狂热期,如每个行业的新进员工相同,新任教师对自己的行业和工作也会充满希望,而且长久以来教师这一职业备受社会的赞美。所以很多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希望给社会带来贡献,实现自我价值。每天工作时精神饱满,再苦再累也不会抱怨。

第二是停滞期,一般在教室工作三年以后。刚开始的新鲜感已经褪去。之前的激情也所剩无几,但是,这个时候他们仍然努力工作。这个时候也是处在自我质疑阶段,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工作热情,但仍然要告诉自己需要努力工作。

第三是挫折期,这一阶段一般出现在教师工作五六年以后。随着长期面对大量的工作内容而且枯燥无味,特别是当职业也没有进展。他们就会感觉到身心疲惫,经常会出现很多负面情绪。

第四是冷漠期,这一阶段一般出现在教师工作十到二十年之间。这时候教师职业倦怠者会对工作完全失去信心,对学生表现非常冷漠,按程序化教学。更不会去主动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对自身的身体和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五、凯兹把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分为哪四个阶段?

1、非关注阶段

2、虚拟关注阶段

3、生存关注阶段

4、人物关注阶段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

道德发展的四阶段理论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那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四个阶段及特点有哪些?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又称"自我中心阶段",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并且该阶段的孩子没有任何道德标准,也被称为无道德阶段。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又称"权威阶段",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所以,上面的故事中 6~7岁儿童认为,约翰比亨利坏,因为约翰打破了15个杯子,而亨利只打破了1个杯子,这说明,这一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客观后果即客观责任来判断是非善恶。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所以上述故事中10、11、12 岁的儿童认为,亨利比约翰坏,因为,约翰是无意中打碎了杯子,而亨利是趁妈妈不在偷东西吃时打碎杯子的,这说明,这时的儿童已注意到了行为的意图和动机,即从行为的主观责任来作判断。

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是"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他律阶段儿童判断是非对错看结果,而当其有了规则意识,进入自律阶段则开始关注人的动机,考生在实际几个阶段特点的同时一定要结合生活经验去理解。

他律道德是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而作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外在结果,而不考虑行为的动机,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这是一种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道德判断。

自律道德则从主观动机出发,用平等不平等、公道不公道等标准来判断是非,这是一种受儿童自己所具有的主观价值支配的道德判断。皮亚杰认为,儿童只有达到这个水平,才算有了真正的道德。

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即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而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