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行动研究的名词解释?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
一译“活动研究”。
现场研究方法的一种。在活动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将诊断测评与改进解决问题两个环节有机结合,对某种实践活动采取干预,并根据干预结果反馈的信息进一步调整和改变后续干预或重新认识事物。
社会心理学家勒温1946年提出。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该研究的实施需首先设定总体研究方向,然后提出具体问题及干预方案,根据方案实施效果提出下一步研究的问题与计划。1975年弗罗曼、萨什金和卡瓦纳用于组织变革研究。
二、幼儿教师怎样进行行动研究?
为了使改革有效进行,幼儿教师要主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做“研究型”的教师。
幼儿教师要敢于打破研究的神秘,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勇于反思、探询,以自己的真实感受去体验、理解、关注,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反思的过程便是一种颇具成效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对于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幼儿园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幼教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 (一)概念界定 行动研究法是由实际教育工作者(通常是教师)担任研究者,以学校或教室内亟待改进的实际教育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改进教育活动为目的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贯彻在实际工作中,是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为解决日常问题而开展的案例式研究,是一种适应小范围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
(二)行动研究的特点 行动研究倡导教师和专业研究者一起来研究,强调以共同研究的方式,分析实际发生的问题,并通过行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成为研究的参与者和行动的实施者。
行动研究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
行动研究的根本旨趣不是为了理论上的创新,而是为了实践本身的改进,提高行为的效率。
二是对行动的研究(research Of action)。
行动研究是围绕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而开展的研究形式,追求的是行动的实践意义。
没有实践的行动研究是不存在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三是在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 actton)。
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教师工作于其中的实际环境,从事研究的人员就是将要应用研究结果的人,研究结果的应用者也就是研究结果的产出者。
(三)行动研究的层次 根据参与者的不同,行动研究可分为不同的层次。
一是某教师单独对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方法,改进自己的工作。
这种研究规模小,问题具体,易于实施,但由于力量单薄,研究的深度有限,因而信度和效度不高。
二是在学校或幼儿园范围内组织部分教师成立研究小组。
可请外来研究者进行指导,也可自行开展研究。
这一层次的研究可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上仍较为欠缺。
三是由专家、研究人员、教师、政策人员、学校或幼儿园的行政领导人员等组成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进行研究,这种组织可以得到多方支持。
这是行动研究的典型层次,也是最高和理想的层次。
三、教师为什么要成为行动研究者?
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是对行动的研究,即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可以说,“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
四、幼儿教师为什么成为行动研究者?
幼儿教师必须成为行动研究者,幼儿园教师工作离不开研究儿童,没有儿童的园本教研是没有实效的,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虚构的成长,因此教师是行动研究者,尤其研究儿童的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看懂儿童,知道儿童的发展需要!
五、直觉行动思维名词解释?
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婴儿思维依据动作进行,动作所触及到的事物。
直觉行动思维有如下主要特点:
①直观性和行动性,动作是思维的起点,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基本交往功能。
②间接性和概括性。能初步比较和区别物体的特性,遇到类似情境可以采用同样行动。
③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④思维的狭隘性,思维内容且有狭隘性。
⑤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
六、随意行动名词解释?
随意行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意志行动表现在人的随意运动中。
人的动作可分为不随意的和随意的两类。
不随意运动是指那些不受意识支配、不由自主产生的动作,主要有四种形式:本能运动、无意识状态的自动化动作、习惯性动作和冲动性行为。
随意运动是指在人的意识调节和控制下,具有一定目的的要求和目的指向性的运动,如长跑、写字、操纵工具等。
随意运动是在不随意运动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的练习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其主要特征是受人的意识的调节和控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随意运动是意志的行动基础,若没有随意运动,意志行动就不可能产生,其目的也不可能实现。
七、教师名词解释?
所谓教师是以教育为生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喝传播者。对学生来说,他们又是学生的智力开发者和个性塑造者。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我国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质提高的程度,从而影响国家的兴衰。
八、行动研究的主题?
1、主体性特征。行动研究的主体是教师,从以往把教师看作是研究对象,转变为由教师充当研究主体。教师的研究并非指专业性、理论性的学术研究,而主要是指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即教育行动研究。他们置身于现实的开放的动态的教育情境中,随时体察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及时解决新问题,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做出判断。2、针对性特征。行动研究的问题来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的直接经历和感受,通过研究使问题切实地得以解决。问题的涉及范围较小,仅限于本校或某个教学班,结构较简单,相关因素也较少。
3、合作性特征。在行动研究中,注重教师之间,教师与科研人员之间,教师与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合作。尤其是教师与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教师可从科研人员那里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技能,科研人员也可从真实的教育中获得第一手资料。他们相互作用,有效地交换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
4、反思性特征。教师在真实的情境中对所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反思,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持续评价,一旦发现较为肯定的结果,即刻运用到教育实际中。一旦失败,即刻改进行动。5、灵活性特征。行动研究属于非正规性研究,行动方案不一定很完善,只要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允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通过反思,也可改变行动过程,重新探索新的教育行动方式。
6、实验性特征。教学行动研究主要以自己的教学环境和学生为实验对象,以观察和调查数据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者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地观察、系统地记录、全面地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再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计划、评价效果、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九、行动研究是属于量化研究吗?
行动研究,是指以某些行动对组织系统的影响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行动研究既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也不排斥量化研究的方法。因此,不能说行动研究属于量化研究。
十、行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区别?
行动研究是指以某些行动对组织系统的影响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强调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有反思的研究。
实证研究是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实证研究方法包括数理实证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