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目标?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匹配学生能力的“优势发展教育”
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知识学习的“一体化和整体性教学”
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突破普通质量“标准”,追求“超常模”的“挑战性学习”
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植根于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超常就读经历体验”
二、同济拔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是啥?
回答如下:同济拔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是同济大学针对具有较高学术能力和潜力的优秀学生设立的一项选拔计划。该计划旨在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培养计划和资源支持,帮助他们在学术研究和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人才。
选拔过程通常包括学术成绩、科研能力、创新潜力和个人特长等方面的评估,选拔结果会根据具体的选拔标准进行综合考量和排序。被选拔为同济拔尖人才的学生将享受到一系列特殊的待遇和优惠,例如学费减免、奖学金、科研经费支持、学术导师指导等。此外,他们还可以参加特区选拔的独特培养计划,包括学术讲座、研讨会、科研项目等,以提高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
通过同济拔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学校旨在培养更多有创新精神和领导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甘肃省拔尖人才培养扶持办法?
发现顶尖人,培养搞科研创新性人才
四、拔尖创造人才培养的概念?
拔尖人才的培养,应该在中学阶段针对学生的爱好与兴趣给予充分的保护和支持。同时,他提到,在大学里会有一系列的措施,比如相应的实验室和老师团队,保障学生们坚持兴趣和爱好的权利。
张宗益说,“现在是知识开放的时代,老师已经不再是输出知识的唯一渠道,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解构能力以及创新批判能力。
林忠钦最后发言,他称自己当年从四川考到上海上学,自以为成绩中等所以一直不懈地努力,也希望现在的学子们可以做到充满自信但不自负,要能虚心听取意见,并且要学会充分合理利用时间。
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够促进城市创新力的提升
六、书协书法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书协定期办书法培训班,发展人才,定期办书法展,个人各种笔体充分发挥
七、复旦大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为什么在提前批?
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是国家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中国自己的学术大师。
该计划由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原则的过程当中,教育部门对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了筹备,选择了20所中国大学的数、理、化、信、生5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力求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
八、长沙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哪五大类?
1、猎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它是指猎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及命题意图的能力。这一能力要求考生全面、准确地解读试题透露的信息,主要从背景材料、设问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来获得。考生不仅要掌握试题的显性信息,还要注意挖掘隐性信息,通过一些关键字眼或注释来把握题意。准确地猎取和解读试题信息是科学解题的前提,决定着“答什么”和“如何答”。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它是指考生在猎取相关的信息后,根据试题创设的新情境,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迅速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起准确而有效的联系,经过分析、推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它是指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加以叙述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对问题理解、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它要求考生不仅要能够正确地解释材料所展现的现象中蕴含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运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与相关学科术语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阐述。
4、论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论证,是指对题目要求的任务进行论述和证明。论证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以及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探索,即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探索问题可以针对某一观点,可以就某一现象总结出研究方法或提出策略建议,可以对某一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对某些结论提出新的假设。
九、中小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实施方案?
2021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含新增和修订部分) 目录
2021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
第一部分 前言 3 一、课程性质 4 二、课程基本理念 4 三、课程设计思路 7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 8 一、总体目标与内容 8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10 (一)识字与写字 10 (二)阅读 11 (三)写话 12 (四)口语交际 12 (五)综合性学习 13 (一)识字与写字 13 (二)阅读 14 (三)习作 15 (四)口语交际 15 (五)综合性学习 16 (一)识字与写字 16 (二)阅读 17 (三)习作 18 (四)口语交际 19 (五)综合性学习 19 (一)识字与写字 20 (二)阅读 20 (三)写作 22 (四)口语交际 23 (五)综合性学习 24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25 一、教学建议 25 二、评价建议 34 三、教材编写建议 43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45
第一部分 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
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
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
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
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
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
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
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
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
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
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
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十、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实施方案?
为扎实开展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行动,切实减轻全县中小学教师负担,确保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通过实施专项行动,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问题进行全面摸底,加快清理和规范影响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类事项,着力构建中小学教师减负长效机制,进一步营造宽松、宁静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校园氛围。
1.统筹部署乡村振兴教育保障、包保和控辍保学任务。引导广大教师立足教育教学岗位关心支持教育保障工作,充分运用校园和课堂阵地,通过扶志扶智方式为乡村振兴教育保障作出积极贡献。分清党委和政府、部门、学校、社会、教师的职责和家长的责任,不得硬性要求中小学教师反复填写包保任务表册资料、定期走访、上门合影拍照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留痕”工作形式。
2.减少各类专项任务和城市创建类活动进校园。对地方党委和政府统一部署的安全稳定、防灾减灾、食品卫生、法治教育、文明创建、环境保护、消防、禁毒、防艾等重要专项工作,一般不得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不得安排中小学教师到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场所开展相关工作。未经县委县政府同意,不得将中小学教师安排为民生保障、综治维稳等工作的包保责任人。除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外,不得安排中小学教师参与上街执勤、值守等与教育职责无关的工作。
3.杜绝摊派无关社会事务进校园。未经县委县政府安排,不得开展各类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不得向中小学校和教师强制摊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不得强制要求中小学教师参与庆典演出、招商、拆迁、办理ETC、办理社会保险等活动和工作,不得强制要求中小学校和教师注册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各类APP、关注微博微信公众号、参加网络投票和问卷调查等。
4.严禁多头重复开展教育调研统计。未经县委县政府及教育部门统筹安排,不得要求中小学校和教师填报表格,报送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等,不得开展针对中小学教师的调研活动,禁止同一时间段到同一所学校扎堆调研、检查、考核。未经县级以上统计部门审批备案,其他部门不得开展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统计工作。
5.提升教育数据采集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对于通过审批备案,需按月、按季等定期填报的统计报表,由同级教育部门建立清单和台账,归口收集统计数据,一般应给予中小学校不少于3个工作日的准备时间。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各类教育信息数据库,进一步规范基本信息管理和使用,努力做到一次采集多次使用,切实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教师少跑腿。
6.从严控制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未经县教育部门同意和同级党委审批备案,不得从中小学校抽调借用教师。确需借用中小学教师参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情况下,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借用期限原则上不超过半年。
7.严禁安排教师参加无关培训、会议及各类宣教、文体、竞赛活动。除人社部门依法依规开展的培训外,未经县教育局同意,其他部门不得要求中小学教师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培训。确需组织开展的,要经县教育局同意,并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培训,不得硬性下达参训人数、时长等任务。
8.原则上不安排中小学校长、教师参加除教育主管部门外其他部门召开的会议,与学校和教师有关的内容由县教育局负责传达。确需校长、教师参加的,需报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审核备案。未经县教育局统筹安排,不得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健康、卫生、安全、普法、科普、体育、戏曲等教育宣传及文体活动,不得重复安排中小学课程已有类似内容的教育宣传活动,不得开展各种“小手拉大手”活动,不得开展面向中小学校和师生的各类竞赛活动,不得让中小学教师停课参加有关活动。
9.各乡(镇、街道)中心学校、直属学校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行动,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标本兼治,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扎紧制度“笼子”,着力构建中小学教师减负长效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层层压实责任,抓好贯彻落实。要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宣传中小学教师减负相关政策以及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引导社会进一步关心教育、关爱教师,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10.要加强监督检查,设置举报电话、邮箱等,引导全社会共同监督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坚持把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作为教育督导、开学检查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结账,对于执行不力、履职不到位的单位或个人要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