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法规定离职后最晚多久发工资?
现代社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的不顺心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打算离职,然后找一份新的工作避免自己窝气。但离职之前也有上班的时间的,公司还是应该发给员工之前上班的工作的工资,但不会在离职的时候一次性发完。那么,离职后最晚多久发工资?
离职后最晚什么时候发工资
劳动法并没有对员工离职结算工资时间做出期限的规定。一般情况下,离职时,公司应该一次性结清。
各地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比如深圳,《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依法解除或者终止的,支付周期不超过一个月的工资,用人单位应当自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一次付清;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的工资,可以在约定的支付日期支付。
离职结算工资时间由用人单位与员工双方商定,若逾期不支付的就属于拖欠行为,员工在与用人单位协商无果后可以向劳动部门寻求帮助。
《劳动法》: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四十九条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综上就是关于劳动者在离职之后,最晚什么时候能拿到工资的日子。当然,劳动者在选择工作时还是要考虑全面,同时离职也要慎重考虑。
二、当天离职当天结算工资?劳动法有无这规定?
《劳动法》中并没有这个规定,不过《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中有这样的规定。
1.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3.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三、劳动法工资的规定
劳动法工资的规定
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其中对于工资的规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是劳动者为了向雇主提供劳动力所获得的报酬。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工资应当由雇主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给劳动者。并且,劳动者的工资必须能够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和合理生活水平。
工资的组成
工资的组成由劳动法做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劳动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工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 基本工资: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基本工资额。
- 绩效工资: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完成情况和业绩考核等因素,由雇主给予的额外报酬。
- 津贴、补贴:包括餐费、住房补贴、交通津贴等。
- 奖金:对于劳动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情况,雇主会给予一定的奖金。
- 加班工资:对于超过正常工作时间的工作,劳动者有权获得相应的加班工资。
- 福利待遇: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以上是工资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工资还可能由其他因素组成,但必须符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工资的支付
工资的支付是雇主的法定义务,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措施。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工资。
工资的支付应当由雇主以货币形式进行,以确保劳动者能够及时获得工资报酬。同时,工资支付应当符合国家法定的支付周期,一般为每月支付工资。
对于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雇主仍然有义务支付劳动者工资。即使没有明确约定,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获得报酬。
工资的调整和支付纠纷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工资可以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整。调整工资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合同的约定。雇主不得擅自降低劳动者的工资。
当发生工资支付纠纷时,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解决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劳动者可以与雇主进行沟通协商,尽量通过友好解决纠纷。如果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请求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仍然没有解决问题,劳动者还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者提起劳动诉讼来解决纠纷。
工资保障和监督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权益,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劳动监察部门是保障工资支付的重要部门,负责对劳动用工单位进行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
此外,国家还制定了最低工资制度,确保劳动者能够获得一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各地方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最低工资标准,并不断进行调整。
同时,劳动者也应当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劳动者在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明确约定工资数额和支付方式,并且保留相关证据,以备发生纠纷时使用。
总结
劳动法对于工资的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资不仅仅是劳动者的劳动成果的体现,更是劳动者生活的保障。雇主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并且工资的组成需要符合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在保障自己权益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四、劳动法有规定离职人员单位可以扣留离职人员工资的吗?
个人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 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你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 2、依据《劳动合同法》37条,你提前30天提出的书面离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就可以离职。其中,试用期提前3天书面提出;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办理离职手续。 3、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你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你违法了,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你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你承担。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五、劳动法规定加班工资怎么算
劳动法规定加班工资怎么算
加班工资是指员工在超出正常工作时间的情况下所获得的经济补偿。根据中国的劳动法规定,加班工资的计算方式是根据工作时间和加班工资倍数来确定的。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劳动法对加班工资的规定以及具体的计算方法。
劳动法对加班工资的规定
劳动法对加班工资的规定是为了保护员工的权益,确保员工在超时工作时得到合理的补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国家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内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延长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应当按延长的工作时间支付加班工资。”
根据这个规定,员工在超出正常工作时间工作时,用人单位需要向员工支付加班工资。
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
劳动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加班工资的具体计算方法,而是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延长的工作时间支付加班工资。具体的加班工资计算方法一般由用人单位与员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也可以通过劳动合同、工时管理制度、集体合同、行业规定等方式确定。
根据目前的普遍做法,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 根据小时工资计算:按照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小时工资,乘以超出正常工作时间的小时数,再乘以加班工资倍数。
- 根据日工资计算:按照正常工作时间内的日工资,乘以超出正常工作时间的天数,再乘以加班工资倍数。
- 根据月工资计算:按照正常工作时间内的月工资,乘以加班工资倍数。
加班工资倍数一般是按照国家规定或者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比例确定,一般情况下超出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倍数会高于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
例如,小明的小时工资是10元,用人单位规定加班工资倍数为1.5倍。如果小明超出正常工作时间工作了2个小时,那么他所获得的加班工资为10元/小时 x 2小时 x 1.5倍 = 30元。
加班工资税务处理
加班工资在税务上的处理是根据国家的相关税法规定来执行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是按照工资收入额进行的。
根据现行的个税规定,对于个人工资收入中的加班工资,根据各地的具体税法政策,可能存在不同的税率和税务处理方式。具体的个税金额会根据当地的税率表来计算,因此具体情况请咨询当地税务机关或税务专业人员。
加班工资纠纷处理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会出现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法规定支付加班工资的情况。如果员工发现自己的加班工资存在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
- 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首先,员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说明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法支付加班工资。
- 咨询劳动仲裁部门:如果用人单位不予理会,员工可以咨询当地的劳动仲裁部门,寻求帮助并提出申诉。
-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劳动仲裁未能解决问题,员工还可以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劳动法规定了加班工资的支付原则,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法规定支付员工的加班工资。对于员工来说,了解自己的权益,并与用人单位保持沟通和协商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方式。
以上就是关于劳动法规定加班工资怎么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劳动法规定工资怎么发放?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第三十一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停工留薪期限根据员工的受伤实际情况确定,发放标准为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原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按月发放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节假日补贴、午餐补贴等。
司法实践中,原工资一般以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工资计算。法律依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三)奖金;(四)津贴和补贴;(五)加班加点工资;(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四条本条例所称工资总额,是指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本条例所称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七、劳动法规定员工离职的时间有限制吗?
1、试用期离职提前3天通知。
2、转正后离职提前30天通知。
3、符合被迫解除条件的可以不提前30天通知。
4、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可以不通知。
5、协商一致的按协商的结果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八、劳动法关于工资的规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法关于工资的规定也在不断完善。工资是劳动者按照其劳动所得到的报酬,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劳动法对工资的规定非常详细,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工资的定义与构成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工资是劳动者按照从事劳动所取得的经济报酬。它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以及补贴等,可以是货币工资,也可以是实物工资。
基本工资是劳动者从事与用人单位约定的工作时间、工作岗位所取得的工资,是工资的核心组成部分。绩效工资是根据劳动者劳动贡献的大小进行绩效评估后所支付的工资,主要起到激励劳动者的作用。奖金则是根据劳动者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或者完成一定工作任务而发放的额外报酬。
津贴和补贴是用人单位为了满足劳动者正常生活需要而支付的费用补助。津贴是根据劳动者特殊工作条件而支付的,比如高温津贴、夜班津贴等。而补贴是根据劳动者实际消费情况而支付的,比如交通补贴、餐补等。
二、工资支付的时间与方式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工资支付的时间一般应当以月为单位,一般在每月固定的日期支付。对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支付周期为15天的,也可按照劳动合同约定进行支付。
此外,用人单位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工资支付凭证,包括工资条和工资发放单等。工资条应当明确显示工资的组成、计算方式、发放日期等重要信息,有助于劳动者核对工资。
三、加班工资与福利待遇
劳动者加班工作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劳动法》对加班工资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加班工资一般不低于劳动者正常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也可以与劳动者约定其他形式。
此外,用人单位还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这些福利待遇是用人单位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支付的一部分,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就业保障。同时,用人单位还应当保障劳动者的休假权利,包括带薪年假、病假、婚假等。
四、工资支付争议的解决
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存在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工资或者未支付完整工资的情况。劳动者在遇到工资支付争议时,应当及时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协商解决。如果协商解决不了,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寻求帮助和解决办法。
此外,劳动者还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和劳动人事争议审理等方式解决工资支付争议。劳动仲裁适用于工资争议金额较小的情况,而劳动人事争议审理适用于金额较大或者涉及劳动合同确认、解除的争议。
五、劳动法对工资的保障
劳动法对工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中,《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工资问题的具体内容,明确了工资的构成、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用人单位支付工资的责任,对违法不支付工资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此外,《最低工资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也对工资问题做出了保障。最低工资是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最低经济报酬标准,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结语
劳动法关于工资的规定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内容之一。工资是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体现和经济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时支付工资,并确保工资支付的公平合理。劳动者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与用人单位共同营造良好的劳动关系。
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劳动法对工资问题的关注和保障将更加完善,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合法权益保护和福利待遇。工资问题是劳动者关注的重点,也是劳动关系稳定和谐的重要环节。
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工资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的解决和改善,劳动者将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九、离职可以当天离职当天结工资走人的吗?
一般正规单位是需要走流程的,首先提前一个月递交辞职报告,待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后递交人力资源部再逐级报请总经理、董事长同意,一个月后还需办理各种离职手续等,到了规定发薪日才会进行结算工资,所以正规单位不会立即结薪,但是民企就比较机动性吧!
十、劳动法规定丧假的工资怎么算?
按照职工正常出勤工资标准计算。《劳动法》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一条劳动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