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怎么划分?
我国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主要划分为四种:他们分别是:差额拨款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参照公务员事业编,全额拨款事业编。
二、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注销流程?
注销登记申请书;
2、撤销或解散的证明文件;
3、有关机关确认的清算报告;
4、发布该单位拟申请注销登记公告的凭证;
5、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及单位印章;
6、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件。
二、行政审批程序
(一)对外公布给申请人的程序
第一步:事业单位领取(下载)申请事项所需填写的《表格》和有关资料,按要求如实填写各项记录,加盖举办单位印章,提交申请资料(表格)及其他资料附件。
第二步:对事业单位呈报材料是否齐全有效、申请事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进行初审,合格的予以受理,不合格的退回并说明理由。
第三步:对受理的申请事项进行审查,30日内作出予以核准或不予核准的决定。予以核准的,颁发《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二)内部审批流程
1、申请:
(1)事业单位领取(下载)申请事项所需填写的《表格》和有关资料。
(2)按要求如实填写各项记录,加盖举办单位印章。
(3)提交申请资料(表格)及其他资料附件。
2、受理:
(1)登记管理机关查验事业单位呈报材料是否齐全有效。
(2)对申请事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进行初审,合格的予以受理,不合格的退回并说明理由。
3、审查:登记管理机关对受理的申请事项进行审查;分别作出提请核准或予以驳回的处置。
4、核准:登记管理机关对经审查的申请事项进行终审;分别作出予以核准或不予核准的决定。
5、发(缴)证:登记管理机关颁发《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印章。
6、公告:登记管理机关对核准登记(备案)、变更、注销等事项予以公告。
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第五条 事业单位设立、变更、注销,应当依照条例和本细则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或者备案(以下统称登记)。登记管理机关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登记申请应当核准登记。
三、乡镇机构改革人员编制如何调整?
乡镇事业单位,随了传统意义上的“七站八所”,还有乡镇卫生院和中小学校。经过历次乡镇机构改革,乡镇的事业单位,许多都成为了县局的派出机构,比如司法所、工商所、国土所等,和县局机构性质一样,都成为行政机构,想参加省考,只能考乡镇公务员岗位。而其他的事业单位,财政所、水利工作站、林业站、食药所等虽然是事业单位,但工资和人事关系在县局,受乡镇和县局双重领导。真正属于乡镇的事业机构,只有民政、农技、公共卫生等有限的几个了。
乡镇的事业机构,基本上都是县局工作在县镇的延伸,由于乡镇级别限制,不能设立行政机构。因此,乡镇的事业单位,以公益服务和行政辅助、支持类为主,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划分为公益一类,除乡镇卫生院外,由财政全额供给。原来因编制限制,被划分为自收自支类的乡镇事业机构,如农技服务中心等,都要剥离生产经营职能,统一改革成为公益类事业机构。自收自支类编制撤销,今后不再成立自收自支类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
乡镇工作事务繁忙,需要应对上级各级党委政府和各个党政部门,同时还要承担涉及“三农”的各项具体工作,职能多,事情杂,工作任务量大。乡镇人员编制本来就极为紧缺,如果部分事业机构继续由县局派出或者垂直管理,对乡镇工作影响非常大。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一方面配合行政执法综合改革,试行乡镇一支队伍管执法,成立综合行政执法中心,统一行使乡镇行政执法职能;另一方面配合“放管服”改革,对应成立政务服务中心,并向村级延伸,承担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工作;其他事业机构按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或者农业服务中心。前两个中心为固定模式,后一个中心为综合模式,试行“2+1”乡镇事业机构设置方式。改革后,乡镇事业机构由乡镇党委政府直接管理,县局只负责业务指导,不再内设或者派出,以便事权统一,规范管理,更好发挥乡镇事业机构职能。
改革后,乡镇新成立和保留的事业机构统一划分为公益一类,除乡镇卫生院外,使用全额编制,实行财政全额供给和保障
四、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卡办理需要多久?
事业单位办理入职、上班手续需要20天左右。
根据有关事业单位办理招录用工手续的规定,一般在获得录用资格后,至少需要十个工作日的入职前的各项审批流程,加上公示期,一般需要二十天左右,进入单位后还需要按要求将提交相关资料办理劳动用工后续,前前后后一个月完成。
五、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手册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手册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手册
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团体等依法设立,以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为主要目标的法人组织。招聘与编制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人才的选拔、配置、使用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效益。
1. 编制基本概念
编制是指建立和实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总体数量、结构、职务和职级等的计划管理制度。编制管理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各个职能部门中有足够数量的合格人员,以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并提高工作绩效。
2. 编制管理的原则
在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招聘与任用应当依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选拔到具备相应能力和条件的人员。
- 合理配置原则:根据事业单位组织结构、工作任务和工作需要,合理配置人员,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 实事求是原则:根据实际需要和职务要求,科学制定编制方案,合理确定编制数。
- 严格管理原则:加强对编制的管理,适时调整、合理使用编制,确保编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 编制管理的内容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包括编制的划定、调整、使用和监督等内容:
- 划定编制: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需要和发展规划,结合编制的依据与政策法规,确定各个职能部门的编制数目和人员结构。
- 调整编制: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适时调整编制,确保编制的合理性。
- 使用编制:根据编制计划和工作任务,合理配置人员,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 监督编制:加强对编制的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编制管理中的问题,确保编制的严格执行。
4. 如何编制管理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 制定编制计划: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需要和发展规划,结合组织结构和工作任务,制定合理的编制计划。
- 制定编制方案:根据编制计划和职务要求,科学制定编制方案,包括编制数目、结构和标准等。
- 公开招聘与选拔人员:依据编制计划和招聘条件,公开招聘与选拔合格人员。
- 配备人员:根据招聘结果和编制计划,合理配置编制内人员,并予以任命。
- 编制内人员管理:加强对编制内人员的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和绩效。
- 调整和完善: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适时调整编制计划和方案,完善编制管理制度。
5. 编制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在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合法合规:在编制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
- 科学制定:制定编制计划和方案时,必须科学、客观地评估工作需要和职务要求。
- 公开公正:招聘与选拔人员时,必须公开、公正、公平,防止腐败和不正当行为。
- 优化结构:根据工作需要和发展要求,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 合理配置: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职能要求,合理配置编制内人员,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 建立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编制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6. 结语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效益。通过科学、合理、公正的编制管理,可以保证事业单位中有足够数量的合格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推动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注意事项,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从事编制管理工作的人员非常重要。希望通过本手册的介绍,能够对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事业单位的编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