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财会硕士论文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决算编制质量小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决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决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具体分析如下:
1.重预算执行,轻决算编制。
预算经费的执行体现的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是在实践中进行的,人们往往会关心经费是否能保证业务的正常进行,是否能满足事业的发展需要。而对决算的认识只停留在一个年度终结后整体决算的层次,片面地认为决算只是对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的事后汇总,已没有太大的意义。至于决算着重反映什么内容、怎么反映并不重要,因此决算编报流于形式,编报工作往往敷衍了事,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大打折扣。
2.编制口径随意性大,方法不一。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决算编制的定位不高,以及一些财务人员的编制水平问题,在决算编制过程中,遇到一些编报说明中未予提及或者不很明确的情况时,没有经过认真细致地分析就草率列报,对编制口径和方法各施各法,有违决算编制的严谨性、一致型原则。
3.账表不符,决算数据失真。
由于会计基础工作没做好、人为的取数错误、编报决算时审验不认真、会计核算方法上与报表填报口径不一致等原因,导致了账表不符。另外,一些非逻辑型数据错误,即使通过计算公式也无法找出错误,如预算科目使用错误等。
4.因时间紧任务重而出现拼凑数据、敷衍完工的现象。
决算编制的时间通常集中在1~2月初的时间内,要总结、要评比、会议多、检查多,新年度的会计电算化要转换和理顺,特别在人手少的单位,会计人员感到顾此失彼、无所适从,编制往往出现拼凑数据、敷衍了事的现象。
5.对账程序多、环节多影响了对账效率。
各基层预算单位的资金对账首先是要通过主管部门进行汇总上报,尽管这样方便资金进行归口,但这无疑增大了主管部门工作量,对账传递时间相对延长。
二、提高会计决算编制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提高会计决算的编制质量,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如何提高会计决算编制的质量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做好决算编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财政部门应该理顺和协调好内部的相互关系,及早安排和布置与决算编制相关的工作;主管部门也应该根据财政部门的决算布置,结合行业的特点进行组织、布置,给各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时间和数据上的保障 2.争取财政部门直接与基层预算单位进行对账。
目前财政部门采取的是“财政——主管部门——基层预算单位”的三级对账模式,这样对账环节多,遇到问题时也比较费时、费力,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决算编制的时效性。在实施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和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以后,原则上一个单位只有一本预算,而且各单位(指已纳入国库账户体系改革单位)所需财政资金也是全部通过国库支付网上申报系统进行申请的,资金进出都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核对查询,这就为基层决算编制单位直接与财政对账提供了前提条件。因此建议充分扩充、发挥国库支付网上申报系统的功能,在对账方式上,财政内部各部门之间、财政与基层预算单位之间应按季度或按半年核对一次拨款情况;年末财政部门进行年终对账时,应将内部之间的对账、与基层预算单位的对账同步进行:即由国库处提供分处室分科目的财政拨款表,与各业务处室进行协调核对,另先行将各级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请款情况挂在国库支付申报系统中,或挂在财政部门网站的公告栏上,单位凭密码提取数据自行核对,发现疑问再与财政有关部门联系,www.591lunwen.com 论文网 在财政资金拨款数额核对无误最后由主管部门统一汇总上报备案。这样操作一可以体现财政部门在决算工作上的主动性;二有利于提高对账的效率;三有利于决算编制时效性的提高,进而有助于基层单位决算编制质量的提高。
3.搞好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对会计决算编制的认识。
随着国家财政制度的不断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也处于不断新旧交替的状态,许多新的规章制度、财政支付方式、预算管理模式等都不断在变革中完善。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积极学习新的财务知识和财经法规,以适应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作为全面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和财务状况的综合性报告,通过前面阐述的决算重要性便可以体现出:会计决算编制工作既是一项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因此会计人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去看待它,在做好日常会计基础核算工作和编制前期各项工作的同时,还应根据决算编制的要求,切实做到数字真实、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如何做事业单位预算
预算可以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分别采用相应方法进行编制。主要方法有:
1、固定预算
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为基础来编制的预算。
特点:是用这个方法做出来的预算,算多少是多少,一般情况金额都不变。所以,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数额比较稳定的预算项目。
2、弹性预算
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考虑到计划期间内业务量可能发生变动,编制出一套适应多种业务量的费用预算。
特点:是为了反映的是不同的业务情况下所应支付的费用水平,它是为了弥补固定预算的缺陷而产生的。
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的应用:
确定固定成本(费用)与变动成本(费用)项目
项目的确定,应该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进行划分,如果财务部门负责人不能确定,应采纳其他部门负责人的意见。
选择编制方法
对于固定性成本(费用)采用固定预算编制方法;
对于变动性成本(费用)采用弹性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中的固定成本(费用)与变动成本(费用)合计,即为预算总金额。
企业不同,固定成本(费用)与变动成本(费用)划分的标准和方式也不一样的,切记,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否则,编制出来的预算会与实际会有很大的差异。
对于公司的管理者,其对于企业日常发生费用性质的界定,是考核其对业务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3、增量预算
在上期成本费用的基础上根据预计的业务情况,再结合管理需求,调整有关费用项目。
4、零基预算
不考虑以前发生的费用项目和其金额。从实际需要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
扩展资料:
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实行“大收大支”的预算收支总额控制制度。
1、收入预算
预算内收入由财政部门根据社会经济增长水平,全年的GDP目标进行编制。
预算外资金收入预算由各部门根据本单位次年的业务工作量、收费项目和标准、实际增减因素进行测算。
经营收入根据年底确定的次年经营指标进行测算。
其他类型的资金(如罚没收入、捐赠收入、往来收入等)按历年经验数据进行测算。
2、支出预算
人员经费,按编制内实有在职人数和国家确定的工资、省市出台的津贴、补贴标准和奖金数额测算。
公务费用,根据单位维持正常运转所必须的费用按实测算。
业务费、设备购置费,根据单位业务特点,按年初计划的业务项目测算编制。
会议费,按单位会议计划,根据会议次数、规模、人数、天数测算。
修缮费和基建费用,按有关部门批准的计划,根据项目进度进行测算,对年初未列入的作为备选的项目,根据年中实际执行情况分轻重缓急研究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预算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