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家可以提供一下关于我国的一些快递公司或者大型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吗?

273 2023-12-16 08:49 admin

中国国际速递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速递业务增长 国际公司挺进 中国国际速递业务于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兴起,九十年代随着外商投资和对外贸易

的迅猛发展,中国速递业务进入了迅速膨胀的时期。1990年-1999年间,中国的国际

速递业务以年平均17%的速度增长,在这一时期,国际跨国公司也开始向中国速递市

场进军。九十年代,全球最大的四家速递公司DHL、TNT、UPS、FEDEX、都在我国设立

了分公司,与中国邮政EMS展开激烈的竞争。

2.中国邮政丧失独霸地位

八十年代初,中国邮政部门在速递市场中的占有率几乎为 100%,直到1987年以

前仍保持在95%以上。1991年中国邮政的市场占有率首次低于非邮政部门的企业,随

着国际速递公司在中国的迅猛发展, 中国邮政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 (平均每年丢失

4%),目前已降到40%左右。

从速递业务的增长速度来看,1990年-1994年间,中国邮政的国际速递业务量年

均增长35%。1995年以后,由于国际速递公司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导致中国邮政速

递业务大量分流,增长速度明显放慢,1995年-1999年间,中国邮政国际速递业务年

均增长率仅为2%,其中有些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长。而在这些年间,DHL、TNT、UPS的

业务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DHL、TNT近几年的业务增长速度已达到40%左右。

3.相关行业涉足速递领域

随着邮政专营在中国速递领域被打破,国内相关部门也开始参与这一领域的竞争。

大通、中铁外服等一批国内专业运输公司开始涉足国际快递,有些私人企业也开展国

际速递业务。中国的国际速递市场正在形成一种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实际上,这中多元化竞争局面的出现,也反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世界经济

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趋势,要求在各个领域打破垄断,引进竞争。我可以看到世界

邮政的发展愈来愈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一方面,国家邮政的垄断地位逐步削弱,邮政

正在由“一个国家一个邮政”的传统局面向国家邮政与私营跨国公司相互渗透、相互

竞争的多元化局面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经营已成为一

种趋势。尤其是发达国家,在本国市场基本饱和之后,纷纷把目光转向海外,中国当

然是其必然要争夺的市场之一。

跨国公司在中国速递市场的竞争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网络建设、价格战略和

服务质量竞争。

1.网络建设

国际速递公司跻身中国市场,其优势首先在于有自己控制的全球网络、先进的全

球通讯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中国国内的网络是他们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因此,从

进入中国市场到今天,国际速递公司一直致力于在中国的网络建设。

在中国速递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他们首先选择与中外运集团合资的形

式,利用中外运的国内网络,加上自身的优势资源与中国 EMS展开竞争。其次,作为

国际速递业务,他们把市场定位在业务量最为密集的地区,即外商集中的沿海和中心

城市,从而提高了业务收益率,避免了不必要的损耗和成本。此外,利用其在全球范

围树起来的良好品牌形象,网络全球客户,也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取胜的重要战略

之一。像惠普、通用电气等全球知名的大公司,在多年与国际速递公司的合作中建立

了长期稳定的业务联系,一旦国际速递公司进入的国家有网络签署的全球客户,网络

就会帮助其新的分公司与全球客户建立起联系。

尽管国际速递公司在中国的网络发展仍受到来自地方的抵制和有关部门的限制,

但近年来,DHL、TNT、UPS、FedEx的分公司和代理点已开始从沿海深向内地,从一级

城市向二级城市扩展,他们与中外运和大田公司合资合作建立起来的网络已经可以到

达全国100多个城市。

2.价格战略

跨国公司为了与中国 EMS争夺客户,在市场上采取了低价竞争的战略。从我们的

调查中发现,在中国市场,外资公司的国际速递价格普遍低于EMS价格的10%-15%

左右。

外资公司以较低的价格争取到更多的客户,扩大了他们的业务量和市场占有率,

这是其价格战略的成功表现。而他们能够长时期维持这种低价水平,则在于有着雄厚

的竞争实力和正确的市场发展战略。首先,外资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精

干的机构和素质较高的员工,使他们赢得了该行业最低的成本,为降低价格提供了相

应空间。其次,国际速递公司在中国开设的网点大多位于业务量较大的地区,都是能

够盈利的市场。而且,跨国公司在进入新市场时,经常用其它地区的利润来补贴开辟

新市场的损失。

而中国 EMS在这场价格竞争中则处于被动地位。一方面,由于体制的原因,缺乏

价格调整的自主性。中国 EMS的价格是与万国邮联成员国协调而成的,任何价格的调

整都要与成员国协商而定,程序相当复杂;另一方面,长期以来 EMS一直背负着整个

邮政亏损的包袱,缺少降价的空间和实力。

3.服务质量的竞争

与EMS相比,外资公司的第三个优势是它的服务观念、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

跨国公司在其多年的经营战略中,历来把服务作为速递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客户

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是它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核心。九十年代初,当中国邮政还

沉睡在官商的宝座之中时,外资公司已经把服务观念带到了中国,并通过各种服务方

式与中国 EMS展开竞争。如:提供门到门服务,精确运送时间表,多种付费方式(预

付、到付、第三方付款)等。有些公司为了稳定客户群,还向大客户免费提供电脑设

备和统一开发的网络查询软件,使客户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查询所发快件的运送情况。

此外,利用其先进的服务设施,向客户提供一流的跟踪查询服务,也是跨国公司

取胜中国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速递服务的使用者主要是银行、贸易公司和制造

商,他们不仅要求速度快,更希望知道已寄出的文件或包裹的时间和目的地进行调整。

为了适应这种市场需求,跨国公司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研制了一整套全球跟踪查询

系统,从接收到投递全部实现信息上网。特别是由 FEDEX首创的无线监控网络,使在

运送途中的文件和包裹也纳入了全球监控范围,从而大大提高了邮件的安全性、准确

性和灵活性。而 EMS目前尚不能对在途包裹进行跟踪。

中国EMS存在的主要问题

很多人把中国 EMS在九十年代市场份额逐步缩小、业务增长速度放慢的原因归结

于外资的进入,但实际上,多年来垄断经营造成的体制上的弊端以及由于体制所导致

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的落后,才是使其竞争力衰弱的根本原因。

1.政企不分、责权利失衡、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邮政一直是国家垄断的行业,邮电分营后,国家也明确了邮政要政企

分开,实行企业化运作的原则。但目前已经注册为企业的中国速递服务公司 (EMS),

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它只对全国速递企业的业务进行宏观指导,在经济利益

和人事财务管理方面与地方速递公司没有任何关系,自己也没有独立的财务和人事管

理权,实质上,它仍然是国家邮政局的一个业务管理机构。

而真正能够行使权力、负有责任、享受利益的地方邮政局与当地速递公司在责权

利方面的关系目前也还没有理顺。地方速递公司在业务上虽然有部分自主经营权,但

其创造的利润却要上交当地邮政局,地方速递公司的人事、财务管理权也都控制在当

地邮政局手中。

这种在政企没有分开、体制没有理顺的状况下建立起来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

机制仍有很大差距,所以当它面临真正的市场竞争时,必然会出现反应慢、适应能力

差、缺乏竞争力的现象。

2.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后

由于体制没有完全理顺,至今在其管理中仍留有许多计划经济的影子。如价格由

国家统一制定,缺乏灵活的价格机制,不能根据市场进行调整;在管理上基本还是使

用行政手段,指令性计划;用人制度比较僵化,论资排辈,用工制度极不灵活;企业

内部没有一套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无法真正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等。

在对速递各环节的管理方面,也缺乏精心的组织安排和周密的衔接,仍停留在粗

放式管理的阶段,致使一些环节和部门之间相互脱节,影响了快件传递的速度。

此外, EMS对快件的技术管理手段也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近年已开始建立网络

查询系统,但对邮件的监控程度仍比较差。在一些不发达国家仍有邮件丢失现象,有

些地方还出现投递延误、查询答复不及时等问题,引起客户不满,严重影响了它的服

务质量。

3.缺少市场观念,服务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邮政行业的干部职工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铁饭碗观念根深蒂固。许

多地方已经演变成官商意识,在决策时很少考虑市场需求和用户消费心理的变化,制

定价格时也只考虑自己,不考虑竞争对手,缺少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以至于决策失

误,让外资企业夺走我许多客户。

一些邮政老职工包括部分领导干部,至今仍把速递工作当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

来完成,没有为用户服务的意识,更没有把服务作为工作的中心来考虑。虽然政府部

门也不断倡导服务观念的重要必性,由于体制没有彻底改革,曾经采取过的一些服务

措施和服务方式大多侧重于外表,缺乏根本性的转变。

4.企业负担沉重

从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中国速递企业和所有国营企业一样,背负着沉重的离

退休职工养老和医疗负担。由于过去邮政职工属于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高,离退休

比例大,再加上长期以来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使得如今企业在这方面的费用特别高。

同时,多年来普通邮政亏损的包袱也背在速递企业身上。近六七年,我国邮政连

年亏损,1998年全国邮政亏损额相当于当年业务收入的50%。因速递企业在财务上与

地方邮局捆在一起,速递企业创造的利润,大多用于补贴普通邮政的亏损。

总之,中国 EMS从上到下在整体上缺乏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竞争机制

的运行体制。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看好未来中国的速递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邮政

正在从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和垄断式经营向企业化,商业化经营转变。特别是中国即

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它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机制的转轨,加快市场经济过渡的步

伐,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和外商投资的增加,这都会带动中国速递业

的发展,促进速递业务量的增加。据业内人士估计,未来 5年我国航空快递市场的业

务量将会扩大一倍。

但是,在未来的速递发展中,中国邮政也面临着两大严峻的挑战:

1.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中国加入WTO 以后,随着我国对外资限制的放宽和市场准入的扩大,外国公司在

中国速递领域的经营将更趋于规模化、合法化。这些国际速递公司肯定会加大对华投

资,扩展在中国的网络建设,扩大业务范围,进一步争夺中国市场。

目前, TNT已经承诺将加快其在中国的发展步伐。未来10年内有望增加愈亿美元

的投资,以促进中国快递市场成熟,它们将增加新公司建设,并把分公司的位置从沿

海扩展到内地。DHL地打算再寻10家分公司。UPS在与中外运在21个城市实行代理制合

作的同时,也正在为自己建立新的公司铺垫基础,如帮助它们培训人才、装备设备、

提供 UPS专用的派送车等,一旦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些代理点立刻会变成它们的分

公司。FedEx也在190个城市设立了自己的网点,并计划在5年内在中国的另外100个城

市建立自己的分支机构。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外国公司也在对我国速递市场进行调查,准备像DHL、UPS、

TNT、FedEx一样参与我国速递业务的竞争。这些都将会给中国邮政造成很大威胁。

2.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速递业务带来冲击

过去文件是速递业务的主要内容,至今 EMS中文件的业务比例仍占到70%(国际

速递公司文件与包裹的比例基本上各占一半)。随着因特网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

信息类的传递已部分被数据通信和电子邮件所取代,今后文件的业务量将会呈现继续

下降的趋势。

目前,DHL、UPS等大的速递公司已经把今后战略的重点转向包裹的运输,并积极

发展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物流配送。如 DHL已经开始为戴尔公司网上销售的电脑派送商

品。如果中国邮政不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将会被置于非常被动和困难的境地。

总之,未来中国速递业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无论怎样,在新的市场环境下,

邮政依靠政府保护、规范市场的行为将不复存在,它必须和其他企业一样都要在 WTO

的框架下进行公平竞争。

因此,中国邮政必须加快自身改革,尽快理顺各种关系,在入世前和入世后的过

渡期内,使速递从邮政的地方管理中迅速剥离出来,实行专业化经营,并要给予速递

公司对地方人、财、物方面的管理权力,在企业内部推进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的

改革,实行自上而下的完全的企业化管理。只有这样,邮政速递才能焕发出自身的活

力,真正地面向市场,进行自主经营。

其次,要彻底转变经营观念,打破传统的“坐商”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

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实行真正的商业化运作。邮政速递要有自己的经营战略,要

重点发展大城市和业务密集地区的速递业务;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提高服务

质量,改进服务手段;逐步调整业务结构,开发新的电子邮政业务,发展与电子商务

有关的物流配送。

同时,要加大投资,提高速递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优化网络、加快传递速度,

依靠技术进步,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对快件监控管理和查询的能力。

最后,还要加强对外合作,联合一切力量开拓我们的发展空间。实际上,这种做

法也是整个世界邮政的一种发展趋势。1999年,美国邮政管理局就与 DHL联合开办了

一项为欧洲国家提供服务的新业务。我们也应当走出国门,敢于与大的跨国公司合作,

建立广泛的战略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