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长进

271 2023-08-07 13:39 admin

依托资本 创新发展 打造国际一流建筑业“航母”

—— 访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长进

中简厅国中铁是亚洲最大的多功能综合型建设集团,有着显赫的发展历史、悠久的经营历史和蜚声中外的卓越品牌,在国际基建及其他业务领域占据着突出的领导地位。在中国中铁即将在国内资本市场A股股票上市之际,A股市场又将再添蓝筹,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李长进总裁。

记者:中国中铁作为亚洲最大的多功能综合祥咐隐型建设集团,具有全球领先的行业优势。中国中铁的A股股票上市也吸引了广大投资者的关注,投资者普遍充满期待。李总能否向我们具体介绍下公司的主要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长进:从中国中铁的优势来讲:首先,我们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多功能综合型建设集团。按照年度工程承包总收入排名,公司2005年及2006年分别为全球第四及第三大建筑工程承包商。我们有着悠久的经营历史和蜚声中外的企业品牌。公司在《财富》杂志2006年及2007年公布的“世界500强”名单中排名第342位,在世界品牌实验室2007年公布的“世界品牌500强”名单中排名第417位。我们是全球建设业务领域覆盖面最广的承包商之一,在建筑工程方面拥有一系列的特级经营资质,包括铁路、公路、房屋建筑的特级资质和市政工程、水利水电、港口与海岸工程等的一级资质,具有多项勘察设计和咨询等甲级资质,此外还具有对外工程承包资格。公司在建设行业的卓越地位以及市场声誉,必将为我们继续在建设和工程服务领域赢得新的合同,并能协助我们把品牌优势拓展至其他相关行业。

其次,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积极把握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快速成长的机遇,公司具备了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全球及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推动着基础建设投资及市政建设投资的增长,我们有能力充分把握全球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带来的市场机遇,特别是铁路及公路建设市场高速增长以及中国高速发展的房地产开发市场所带来的商机。

第三,我们拥有国内外的丰富经营经验,与国内外政府部门和各方面的客户具有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中铁多年的出色表现及优良信誉记录赢得了铁道部及其他中国建筑行业政府监管部门的信任及支持。此外,我们在与外国政府和政府机构的合作方面也拥有丰富的经验。公司在相关机构和客户中建立的信誉和业务关系有利于未来业务发展,并有助我们进一步开拓国际业务。

四是我们拥有强大的管理团队、雄厚的专业技术人才。公司拥有一支具有丰富建筑行业知识、管理技能和营运经验的高级管理团队,并拥有一批具有丰富行业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具备了高效的项目执行能力以及运用创新的技术和工法完成复杂重要项目的能力。另外,长期积淀的企业文化也谨厅使公司具备了强大的凝聚力。

因此,请投资者放心,依托境内外广阔的资本平台和投资者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巩固和加大在全球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记者:中国中铁能够向客户提供综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的能力是不是使公司在参与大型复杂项目时更具竞争优势?中国中铁在承建和参与的工程项目中,很多都属于大型、复杂项目,请问公司是靠什么秘诀赢得并成功执行这些大型复杂项目?

李长进:是的,中国中铁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型建设集团,业务范围广泛、服务能力强,与规模较小的同类全球企业相比,我们的竞争优势是明显的。公司的基建工程项目涵盖铁路、公路、桥梁、隧道、市政工程、房屋建筑、水利水电及港口与海岸工程等多个领域,除基建建设、勘察设计及咨询服务外,公司还从事工程设备及零部件制造、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及金融等业务。因此,我们能为客户就项目提供不同阶段的全系列综合服务,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在竞标较复杂的大型项目时,具有显著优势。

之所以我们能参与大型复杂项目,除了我们的一站式服务能力之外,主要原因还有:

首先,公司技术实力雄厚,我们拥有,5个研究院所、3个博士后工作站和15个技术中心,并正在筹建国家工程实验室和铁路设备研发中心;拥有较多的世界领先的技术和最高水平的专业化设计、施工、制造能力。截至2007年6月30日,我们获得了72项国家科学进步和发明奖、70项建筑工程鲁班奖、64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5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67项国家优秀勘察设计奖、202项专利权和61项国家级工法及359项省级和部级工法等多个政府奖项。

其次,公司拥有良好的技术能力。从装备来讲,拥有地铁和隧道建设中的关键设备盾构机48台,亚洲起重能力最高的吊装船“天一号”,国内大部分的铺轨机和架桥机和架空接触线路施工设备,它们分别用于新建铁路建设和电气化铁路建设。

记者:中国中铁拥有丰富的海外经营经验,早在20世纪70年代公司就参加了非洲坦赞铁路援建项目。请问目前公司的海外市场发展情况如何?未来海外市场的开拓和经营规划是怎样的?

李长进:中国中铁在国际建设市场久负盛名。我们在上世纪70年代就独立建设长达1,861公里的坦桑尼亚至赞比亚铁路项目,从此逐渐走向海外市场。至今我们已在境外超过55个国家和地区承接230多个海外项目,为全球客户提供铁路、高速公路、公路、桥梁、隧道、房屋建筑、疏浚、机场和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及相关服务。截至2007年6月30日,公司在全球五大洲的52个国家拥有96个海外业务机构,以及152个在建项目。中国中铁在国际建筑市场上,尤其是非洲、东南亚、太平洋岛国、中东以及南美洲享有良好的声誉。

现阶段我国政府已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国际承包,并承诺为非洲的基础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这将为中国承包商提供更多海外发展机会,推动中国承包商的积极海外扩张。因此,我们已将海外拓展列为公司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以求进一步提高基建建设业务的业务规模。我们将继续发展在非洲、中东、南美州以及太平洋岛国的业务,并进军欧美市场。凭借着良好的政府政策和中国中铁在海外的业务经验以及良好声誉,我们将重点发展利润丰厚的国际建设项目和矿产资源项目。当然,我们在积极开拓海外业务的同时,一定会保持审慎的态度,加强风险控制。

记者:请问公司的房地产开发业务近年来发展情况如何?未来公司在房地产开放领域是否会加大投入?

李长进:中国中铁的房地产开发业务主要包括开发、销售和管理以中高收入购买者为目标客户的住房和商用房。截至2007年9月30日,中国中铁拥有47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3,743,64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6,308,816平方米。

中国中铁主要通过于2007年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中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多家子公司或联营公司来经营房地产开发业务。中国中铁旨在将“中铁置业”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房地产开发品牌之一。凭借在基建建设行业领导者的实力,计划继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的城市以及其他省会城市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公司在房地产板块肯定会增加投入,我们预期该板块将带给我们丰厚的回报。本次我们发行A股的募集资金中就将有部分投入房地产开发。

记者:请介绍下未来几年公司的业务发展规划?

李长进:未来几年,中国中铁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进一步将中国中铁做优做强做大,加强在亚洲建筑行业的领导地位,真正成为信誉卓著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设集团。由此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继续强化在建筑行业的领导地位,努力扩大我们的市场份额。我们将加大对基建建设业务,尤其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电气化铁路以及公路建设方面的投入。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已经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包括培育自己的专业技术队伍,改进高速铁路、桥梁、隧道施工工艺,不断加强质量控制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准,降低工程成本。依托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网”以及“7-9-18”高速公路网络工程所带来的巨大机遇,我们一定会努力争取更多铁路、公路及高速公路建设合同。尤其对于京沪铁路项目和哈大铁路项目,我们更将力争获得较大份额。另外,我们还计划继续保持在城市轨道交通及市政工程建设市场的优势,同时在此基础上增加港口、机场和环保项目的建设。

二是从事大规模、复杂项目和经营高利润产品。我们将更加专注于较高利润的项目和产品,比如利用先进的隧道掘进机进行地铁和隧道的建设,制造用于高速铁路的产品和施工设备等。同时,我们将继续专注于大规模的项目,此类项目除可充分利用中国中铁强大的研发能力外,还可使我们在项目不同阶段提供综合解决方案。这些高端和大规模的项目具有较高的利润率。我们将依托自身的科技实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开发先进技术和维持高水平的专门技术知识,重点开发与高速铁路、重载铁路、铁路提速、桥梁和隧道、铁路通信与信号、铁路电气化项目有关的重点技术。

三是我们将利用基建建设行业的经验拓展房地产开发、基建投资与运营以及矿产资源开发等其他相关业务,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分散经营风险。

四是我们将凭借政府政策和公司在海外的业务经验以及良好声誉,继续开拓海外市场,并重点发展利润丰厚的国际建设项目,包括铁路、公路、桥梁、通信与信号系统和其他市政工程项目,以及铁路道岔和其他零部件制造项目。在地域方面,我们将重点开发非洲、东南亚及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当然,我们在积极开拓海外业务的同时,也将会继续保持审慎的态度,加强风险控制。公司有意成立子公司“中铁国际”,联同中海外共同负责管理公司在海外的所有股份公司层面的业务。

第五,我们会采取各种措施,削减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我们将全面优化管理体制以改善经营及信息流程,加强企业管理及财务控制力度,建立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共享机制,通过科技手段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并同时建立机制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达到削减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及盈利能力的目的。

我们相信,我们的战略和规划是切实可行的,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更具发展实力的、问鼎全球行业龙头的中国中铁将展现在境内外投资者朋友的面前。

呵呵,敢问您要问的是什么问题?

是让我们以此为材料写一篇读后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