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什么是成志教育?

300 2024-08-06 19:48 回车巷人才网

一、什么是成志教育?

学校立足校史,聚焦“成志”关键词,提出了“成志教育”的核心理念。

“志”指:理想与抱负、意志与品质、实践与行动。“成”是儿童实现“志”的过程,也指学校育人的全过程,其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构成”,学生内心对“志”的三种含义实现互通、交融及转化之后,心中之志最终形成;二是“养成”,学生经历小学阶段承志、立志及弘志旅程后所获得的品格与能力养成;三是“达成”,小学六年奠基人生价值的达成。尊重儿童天资与性情,指向理想与抱负,砥砺意志与行动,使其在兴趣呵护、乐趣保护、志趣激发中,实现从“立志”到“立人”的进阶。

二、傅玄的教育思想理论价值?

傅玄认为,教育具有塑造人性,培养人才和化民成俗的作用。

1、塑造人性。

教育能提高人的内在修养,这种内在的精神自觉要比外部修饰更加重要。

外部的修饰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通过教育即“修心”,逐渐扩充人的内在的道德修养,才能使主体具备内在的伦理自觉。

2、培养贤才。

傅玄认为,教育的根本作用是为国家培养贤才。教育的倒退和逆转,是促使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

贤才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成长起来,教育设施及教育质量对学识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

3、化民成俗。

傅玄认为百姓是可以教育的,根据入性中向善的因素,对百姓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能形成很好的民风。

当然,民众教化的前提是富民,只有物质生活得到保障才能兴礼义,傅玄继承了王充的唯物主义观点,用经济生活来解释社会风俗,因而使他对教育的化世美俗的作用不致流于空谈。

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决定性手段,傅玄主张以儒家的“三本”“五常”为核心的学说作为教育的内容。以建立“以礼教兴天下”的有序社会。

“三本”指君臣、父子、夫妇间的从属关系。三本的形成要以五常的潜移默化为前提条件。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信条,《傅子》中的《仁论》《义信》《礼乐》《贵教》《正心》等篇从不同方面阐明了以五常作为教育内容的观点。

除了以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外,傅玄还主张用历史知识教育人。在阐发他的教育理论时,傅玄自觉地提出了历史教育问题。认为历史教育有益于国家,历史兴衰的经验教训必须引以为鉴;历史教育有益于人生。

教师的修养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和智能的开启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的修养实质上是以文化手段进行自我补充、自我调整的过程,学校的教师(博士)和民众教化之师(各级官吏)都要在这个自淑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尤其是在品格上不断下功夫,努力作到“心正”,傅玄的“正心”说抓住了教师修养的核心,是对《大学》中“矩之道”的继承和改造。

教育的途径傅玄认为,根据教育目的不同要求,应当努力开展两种教育活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1、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对于社会政治的延续、发展和更新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国子学和太学为主的官学教育体制的发展与傅玄的进谏倡导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2、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比学校教育有更加广泛的意义。社会教育(即教化)的目标在于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使人们言行有矩。

傅玄继承了荀子“以善先者谓之教”的观点,认为礼教能使人向善。傅玄提出“分居定业”,即确定人们不同的社会身份,加强社会群体的归属感,使他们自觉遵循职业规范。

傅玄发展了儒家的教育思想,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提出的有针对性的治世良言。

三、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价值?

1.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政治学》这一著作当中。在该书籍中点明教育事业是公共的而非私人的。但是他主张的公共教育事业是不包括奴隶的,即只有一部分人可以接受教育,而另一部分奴隶是不可以接受教育的。

2.在亚里士多德《灵魂论》这本书中将人的灵魂分为三大类:植物灵魂、动物灵魂以及理智灵魂。其中,植物灵魂是灵魂中的最低部分,主要是指生长、发育等生理方面;动物灵魂主要指本能、欲望及情感等;理智灵魂为高级部分,主要表现在思维、理解等方面。基于此,他认为儿童的发展,首先应培养身体,其次则是情感的培养,最后是理智的锻炼。

该观点为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提供了基础。这一观点与其老师柏拉图的观点极其相似。柏拉图在《理想国》书中点出理想国家的公民应该包括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立法者、监护者;第二个等级,军人、第三个等级,劳动者(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实现理想国家的关键就是让具备高智慧的哲学家来治理国家。教育最高的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四、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在教育学当中一个绕不开的著名人物就是赫尔巴特,这位赫赫有名的教育家思想无论在教资还是教招笔试当中都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在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当中主要以客观题的题型进行备考,如单选、辨析等。本文旨在帮助大家理清赫尔巴特在教育学当中的出处,以便更好备考。

一.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于1806年出版,这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使得教育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也让赫尔巴特被尊称“科学/现代教育学之父”。这让他与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相区分开来。

二.在赫尔巴特的著作中体现诸多思想,在考试中考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2.《普通教育学》是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伦理学指明目的,主要起着价值规范的作用,即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确立提供依据;而心理学指出途径、手段和障碍,则为实现教育目的确定方法、手段;3.三中心:强调教师中心地位,形成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也被杜威及后人称为“传统/旧三中心”,因此赫尔巴特还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4.赫尔巴特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四方法):⑴.明了(或清晰):教师演示直观教具和讲解,使学生获得清晰表象;⑵.联合(或联想):新旧知识产生联系;⑶.系统:新旧知识形成系统化;⑷.方法:进一步巩固和强化,通过应用和练习。

建议采用数字联想法记忆:1原则2基础3中心4阶段

三.在教育目的上,强调教育应该为社会的需要服务,教育应奉献人的社会价值,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因此赫尔巴特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四.在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中,赫尔巴特强调的是学科课程,这与他的“三中心”有关,赫尔巴特强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既然要教授的是从前人那里得来的间接经验,则必须要求知识本身要有逻辑性和系统性,因此是知识中心课程的代表人物。

五.由于重视的是人的社会价值,所以人要符合社会需求,反映到知识上就是所学知识要能在社会中具有应用价值,因此教育内容要重视实用知识,故属于实质教育的代表人物。

六.在班级授课制发展阶段,处于第二阶段,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的理论。也就是把教学过程分为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以上把赫尔巴特思想在教育学当中常出现的地方汇总,希望帮助大家在实际考试中对赫尔巴特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论孔子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万世师表”。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仁爱教育:孔子强调教育应该以仁爱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道德修养,让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2. 因材施教: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3. 礼仪教育:孔子非常注重礼仪教育,认为学生应该学会尊重长辈、遵守规矩、讲究仪态,成为有教养的人。

4. 教育的普及和平等:孔子认为教育应该面向全民,不分贵贱、男女,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实现个人价值。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首先,仁爱教育是教育的根本,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让他们成为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其次,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最后,教育的普及和平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应该面向全民,不分贵贱、男女,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实现个人价值。

六、傅立的教育思想有何理论价值?

是傅玄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主要集中在教育经济学领域。傅玄认为学校的发展规模应在考察、统计社会需求量的基础上拟定,学生的数量需要加以控制,以使供需平衡,且以不妨碍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前提。

这种兴学不妨农事,有计划地发展教育的思想,已开始涉足教育经济学的领域,实发前人之未发。

傅玄又认为,道德教育必须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经济的发展能促进道德的培养。

这种观点与其政治、经济主张是一致的,经济决定论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七、夸美纽斯学前教育思想的价值?

一、教育要遵循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他认为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婴幼儿身心方面的特点与成人是不同的,有其独特的特点,他们充满活力,血气旺盛,容易接受教育,想象力活跃,求知欲望很强烈,思维敏捷,记忆力保持牢固、持久,手指柔软,可塑性大。他对婴幼儿的这些认识虽然有不足之处,但多数是比较科学的。 二、认为早期教育十分重要。他认为婴幼儿的教育既要抓得早又要抓得好,一切事情都有赖于开端,婴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其将来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通过教育预防坠落要比挽救坠落好得多也容易得多。他的这一理论是有心理学依据的:人的最初印象是十分深刻和难以改变的。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现在越来越被心理学和教育学所证实,同时也验证了夸美纽斯这一理论的科学性。这里重点想谈谈“通过教育预防犯罪要比挽救坠落好得多也容易得多”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对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其一是:他认为“学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体力、智力和道德的初步基础,特别要重视儿童的健康,为将来入学校学习做好准备。儿童最终总归要跨入学校的大门,去接受学校教育。在此之前先给他们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这是符合教育的循序渐进原则的。 其二是:他认为学前教育的任务是应该把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教给儿童,应该给他们代数、几何、光学、电学等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知识,还要教会他们一些社会性的知识,养成一些宗教性的道德习惯等。 当然受时代和科学发展的制约,他的思想也有局限性。这在我们学习研究中是应当注意的。

八、法国的教育思想?

法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确立了教育的优先地位,强调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均等;规定中小学实行学校、家长、学生合同制;设立“国家教学大纲委员会”,定期审查修改教育内容,改革学制,简化考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大学毕业生从教,建立教师培养学院,强调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重视教育改革,重点放在消除教育治理中的官僚主义和加强技术教育上,强调教育、科研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

九、仁的教育思想?

孔子关于仁的教育思想是,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同时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晚年孔子总结出了八不食原则,即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

可以用现代语言进一步将其归纳为2个方面:色味方面,变色、变味者不可吃;制作方面,烹调不当、佐料不妥者不吃。

病从口入,在遥远古代,孔子便如此讲究吃东西,那么,在当今社会,人们自然就更应该有足够的理由,去特别留意和高度重视自己餐桌上的安全了。

十、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一、自然主义教育的含义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要地位,无需成人的灌输、强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其作用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

一方面,他认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只有“回归自然的”、远离喧嚣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另一方面,他还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只有三种教育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只能使后两种教育向自然的教育靠拢,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因此教育“回归自然”,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二、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

自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自然人”。在卢梭的论述中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独自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是自然秩序中平等的人;是不被囿于职业,无所不能的自由人;是自食其力的人。总之,自然人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

三、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卢梭反对在儿童的心灵成熟之前就像向他们灌输种种原本是要求成人的东西,以免摧残儿童的心灵。提出教育应该是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总的教育原则就是在任何事情上都让大自然按它最喜欢的办法去照顾孩子。他认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儿童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不要把儿童当成待管教的奴仆,不能把他作为成人的玩物。”

主张成人对儿童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即“消极教育”的原则。“消极教育”实际上与传统的教育相反,把成人、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位置让位于儿童的自主发展;儿童不再是被动受教,教师也不再主导一切。

另一方面,卢梭也注意到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他指出,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它,要求教育者要因材施教,要在了解了自己的学生之中才对他说第一句话。

可见卢梭的这一“回归自然”的主张确实是教育思想领域上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带来了儿童观、教育观的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