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教育惩戒的特征?

111 2024-06-04 10:30 admin

一、教育惩戒的特征?

教育惩戒是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教育惩戒是手段与目的的结合,只有符合教育目的的惩罚方式才是教育惩戒。不符合教育目的,甚至反教育的惩罚方式不是教育惩戒。

以体罚为例,体罚是惩罚方式的一种,它是指通过对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的行为。

体罚有损人格尊严,会给学生造成身体和心理的伤害,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且体罚宣扬暴力,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反教育的。

二、教育惩戒的作用?

一、理清“教育惩戒”的认知

惩戒教育应作为施教者应有权利和教育有效手段而长期存在,在充分理解与分析惩戒教育的认知误区的前提下,进一步了解惩戒教育,厘清惩戒教育的实践意义。

(一)宽容迁就导致人格缺陷

惩戒教育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单纯的赏识教育难以承担教育重任,只“赏”不“惩”,宽容迁就了孩子的错误行为,甚至放任自流,这只能让孩子缺乏约束,导致人格缺陷。

(二)教育惩戒回归教育本质

教育惩戒与惩罚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反对惩罚教育的观点,往往把惩戒看作体罚,变相体罚甚至侮辱孩子,把正常的教育训诫手段看作违法行为,甚至认为教师“以惩代教”,以显示教师权威的表现。“教育惩戒”的重点在于“戒”,通过恰当的“惩”,收获最大效果的“戒”,目的回归教育本质。

二、实行“教育惩戒”的意义

“教育惩戒”是提高孩子心理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施教者往往在赏识教育和人本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迫于舆论压力,对“惩戒教育”产生恐惧,敬而远之,放弃惩戒教育权的情况。

(一)完整教育的方式

施教者应倡导“赏识教育”的同时,也要采用“教育惩戒”的规范运用,推崇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排斥教育惩戒,教育惩戒对于孩子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赏识教育”是以“愉快的结果”强化行为,而“惩戒教育”以“不愉快的结果”来回抑制自己不当行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都属于教育手段,两者并不对立,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教育都是不完整的。

(二)依法惩戒的权利

教育者对孩子具有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职责与权利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惩戒权是一种职业权利,这种角度来说,权力意味着不可放弃,必须行使,否则就是“不作为”、就是“失职”。因而,“教育惩戒”是一种正面教育方式,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专业自主权。当孩子出现“失范”、“违规”行为时,施教者应该依照规定实行“教育惩戒”,有利于帮助孩子形成坚强的性格、锻炼意志和人格、培养责任感以及抵抗诱惑的能力;同时,施教者适当的“惩戒教育”能够维护孩子的权利,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

三、遵循“教育惩戒”的原则

施教者必须注意是“通过实施批评、处罚手段,使受罚者感到痛苦,但又不损害其身心健康,从而使其认识并改正自身过失的一种教育方式”。

三、惩戒教育的好处?

适当惩戒,有助于孩子守规矩。年少无知,需要遵守的规矩太多。日常生活、与人相处、读书求学等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规矩、规则。作为孩子,并非生来就知道哪些应该做、哪些不该做,这就需要成人的引导、教导。有时难免出现屡教不改、一犯再犯的情况,此时给予适当的惩戒,通常会胜过多次说教。

适当惩戒,有助于孩子知敬畏。许多孩子如初生之牛犊,无知无畏,毫无节制,全凭本性说话做事。对于有些特别淘气顽皮的孩子,小小年纪也可能做出伤害影响较大的事。比如,一些校园欺凌、拔毛等行为。

适当惩戒,有助于孩子明责任。从小就应该让孩子树立一种责任意识,各个年龄段有各自不同的社会责任。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或者社会,都要有相应的责任意识。

四、教育惩戒原则?

从市教委获悉,由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将于明天起实施。这意味着,今后针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惩戒有了明确的依据和标准。

  近年来,关于教育惩戒的话题备受社会关注。到底该不该实施教育惩戒,可以采用哪些惩戒措施,实施教育惩戒需要遵循哪些程序?由于这些基本问题没有厘清,导致很多教师对学生“不敢管”“不会管”。与此相对,学生家长对教育惩戒也持矛盾心理,既害怕孩子的不当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又担忧教师实施教育惩戒不当伤害到孩子的身心,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

  对于《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出台实施,本市中小学教师表示很有必要,能够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天津中学的王老师表示,以前在对班里一些有个性的孩子进行教育时,心中会有顾忌,毕竟没有一个标准和尺度。此次《规则》的出台,为教师在管理学生方面提供了一定依据,打消了教师的顾虑。南开区五马路小学的张老师认为,《规则》给学校和教师吃了一颗“定心丸”,其实教育惩戒不是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让学生知错就改,养成良好习惯。

  大多数学生家长对《规则》的出台也持支持态度。“适当的惩戒可以帮助孩子更好成长,毕竟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需要温度和尺度相结合、宽严相济的教育方式,但过度的责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规则》的出台对教育惩戒的‘度’做了精准把握,家长们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更放心了。”家长马先生说。

  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法治与评估研究所研究员方芳认为,《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出台不仅明确了教育惩戒的根本属性和具体规则,也对新时代学校、教师、家长的育人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规则》明确了教育惩戒的性质是一种教育行为,其目的是通过惩戒手段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芳介绍,《规则》明确规定了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根据学生违纪程度的轻重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每一类均列举了相应的惩戒措施。学校可以根据教育规律以及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实施教育惩戒的情形和方式予以具体化。但教师和学校在具体实施教育惩戒时需要遵循相应程序,例如教师和学校在实施不同教育惩戒方式时需要遵循不同的上报和告知家长程序;学校在制定校规校纪时,要遵循征求意见的相应程序等。这些程序要求体现了惩戒实施的公平、客观、合理,也体现了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利益主体多元立场的平衡。此外,实施教育惩戒还需要讲究艺术,提升温度。

  为在本市中小学中深入贯彻落实《规则》各项规定,市教育两委近日下发通知,向教育系统各单位提出明确要求。“我们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通过专家辅导、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争取做到全覆盖,确保学校和教师会用、善用、能用、敢用,避免滥用。”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区教育局、中职学校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学校教育惩戒办法或校规校纪的备案审查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不合法、不合规的规定;建立受理学生或家长对教育惩戒决定不服提起复核申请的受理机制,履行监督职责;指导学校处置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同时,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管理能力和依法治理能力,并把学校、教师在管理学生、实施教育惩戒中贯彻法治原则、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况,纳入对学校的考核内容,督促、引导学校依法治校、依法办学。

五、刑法惩戒教育的原则?

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是刑罚不仅是惩罚犯罪的工具,而且还是教育和改造犯罪人的手段。即刑罚的惩罚作用与其教育改造作用应当同时进行,不可偏废。中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刑法学通说认为,刑罚的惩罚作用,表现为罪刑相适应以及刑罚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保证不使犯罪人逃脱惩罚。

六、教育惩戒的智慧故事?

1. 存在。2. 这是因为教育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通过对错误行为的惩罚来引导和纠正学生的行为。智慧故事中的教育惩戒往往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育。3. 一个著名的智慧故事是《刻舟求剑》。故事中,有人将剑遗失在河中,他每次都在同一个地方刻舟,然后找剑。有人看到后告诉他,剑已经被水冲走了,但他却不相信,继续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惩戒应该注重实际效果,不能一味地坚持过去的方法,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老师惩戒教育的例子?

学生上课睡觉。老师惩戒,孩子站起来听课。

八、关于教育惩戒的古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子不教,父之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十年寒窗,十年磨一剑,铁棒磨成针,教育的很多,不一一列举。

九、教育惩戒是什么?

教育惩戒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进步,在惩戒活动中手段与目的并存,教师往往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而带来教育效果,使其感受到对错、荣辱、愉悦、痛苦等,以激发其悔改,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十、适当教育惩戒事例?

严师出高徒:孟子给人的形象是自尊而凛然不可犯,有时不免令人望而生畏,这一点,从师生关系上可以看出。在学生面前,他更多地呈现出严师的形象。

一次,孟子的学生乐正子到齐国,因为没有马上安顿好,未能当天去看孟子。第二天乐正子去见孟子时,孟子很不高兴,劈头就说:“你也想到来看我吗?”

乐正子感到语气不对,也不知怎么回事,忙问:“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孟子并不直接回答,转而问道:“你到齐国几天了?”乐正子老老实实地答道:“昨天已到。”

孟子听后便极为不快地说:“既如此,那么我刚才说那样的话又有什么可怪?”乐正子这才明白孟子生气的原因是自己抵达齐国后没有立即去看望他,于是赶紧解释,昨天没有及时到老师那里,是因为住所尚未落实好。

孟子一点也没有放松,继续责问:“你难道听说过,一定要住所找好了才来求见长辈吗?”乐正子只好向孟子认错。

在这段对话中,孟子的态度始终咄咄逼人,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他对师道尊严的维护,显然压倒了对学生的宽厚和关心。确实,就人格形象而言,孟子可敬的一面似乎超过了可亲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