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村教育的代表?
乡村教育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兴起的一个社会运动,指在从教育农民着手以改进乡村生活和推进乡村建设。它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一般说是由于教育工作者认为中国近代教育制度是抄袭外国的,不适合中国社会需要,更不适应中国农村社会的需要,农村教育特别落后,亟待改革。尤其是中国近代农村饱受天灾人祸,农村经济处于崩溃破产的边缘之后,有的教育工作者就提倡“到乡村去”、“到民间去”,不但造成了一定舆论,而且也实地从事,见诸行动。此后,关于“复兴农村”、“建设农村”的呼声就成为当时中国的一种社会思潮。
特点
当时,全国各地倡导这种社会运动的人们,所站的立场、所持的观点并不相同,目标也各异,所办的乡村事业也各有特点。有的以教育为中心;有的以生产为中心;有的以政治组织为中心;有的以自卫组织为中心;有的着眼于改造乡村生活;有的把政治、经济与教育事业综合进行但追溯此项乡村事业的来由,一般均由教育开其端。嗣后因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需要的不同,乃逐渐扩大范围。最后,把各种乡村事业(政治、经济、教育等)加以综合,仍以教育为枢纽,因而乡村建设运动,也就成为广义的乡村教育运动。
平民教育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自1923年10月由晏阳初任总干事后,主要在城市从事平民识字运动,后来由分析文盲数量而注意农民,因研究农民教育而移往乡村。1926年该会选河北省定县为华北试验区,特从翟城村入手,进行平民教育、农业改良、社会调查等工作。至1929年该会才集中全力以县为单位在定县进行实验。他们用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来进行生计、文艺、卫生与公民“四大教育”,试图解决他们所谓中国农村的“四大病”,即:贫、愚、弱、私;并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建设”。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晏阳初、梁漱溟等
晏阳初乡村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现代民族政治观:晏阳初继承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儒家民本主义思想,并赋予其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形成了现代民本政治观。
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新儒学政治观。梁漱溟是文化救国论者,他的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教育的思想是基于他对 中西文化的认识以及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分析从而建立起来的。
中华职业教育社
中华职业教育社于1926年曾在江苏昆山徐公桥设立乡村改进区,推行社会教育,改进小学教育。他们的目的是:提高文化,培养新农民,使农民有自治能力,同时改进农业。
中华教育改进社
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陶行知于1926年主张以乡村学校作为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强调要教育农民有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本领,能自立、自治、自卫等,并筹办晓庄学校,于翌年春开学,成为乡村教育运动的重要阵地。他试图用教育来改造乡村生活,带有空想的成分,但他反对封建传统教育和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教育,这是有进步意义的。晓庄学校被国民党政府封闭后,陶行知又创办山海工学团,注重培养农民在军事、生产、科学等方面的能力。
二、乡村教育的功能?
乡村教育可在人力资源释放、生态保护、乡村文化传承、乡村社会治理及乡民生活改造等方面为乡村振兴事业作出贡献,乡村振兴中乡村教育大有可为。在实践中,可积极探索教育帮扶的“支撑点”,让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积极建设性作用。
三、乡村教育的句子?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四、乡村助教老师的条件?
乡村助教老师需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而且有责任心,有爱心,适应基层工作的强度。乡村老师针对的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必须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
乡村助教老师还需要日常经常批改作业,加上对学生的理解和关心,提升自己的爱心,这样才能当好乡村助教老师。
五、乡村教育振兴对乡村经济的意义?
乡村振兴要走自力更生之路,要依靠自产自销的人才,必须依靠教育。在扶贫攻坚阶段,通过引入先进地区的发展模式,通过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使得贫困地区得以成功脱贫,但先进经验需要同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脱贫之后的振兴之路最终还得靠当地人民自己来走,这就需要能胜任新型农业岗位、建设新农村的新时代农民。可是,这样高素质的农民哪里来?教育是最基本、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基础教育、新型农村职业教育、农技知识普及教育、特色农业产业培训等是提升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乡村振兴要走思想引领行动之路,思想观念走在前面,必须依靠教育。
六、乡村教育振兴对乡村孩子的意义?
强化乡村教育的流动逻辑,办好流动中的乡村教育
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表面看,这里没有提出教育振兴,但乡村教育振兴确是乡村振兴的隐性逻辑。流动性是今天乡村教育的典型特征。流动性的产生,根本上是城镇化带来的城乡边界的动态调整。理论上,城之外就是乡。但城市的建成区是随着城镇化而变动的。因此,城乡的边界是动态的。在城镇化驱动下,不断有乡变成了城,不断有乡村教育变成了城市教育,更重要的是,这种转变将持续处于动态中。
七、乡村教育振兴的意义?
乡村教育的目的是: 传承中国文化,把因城市教育而造成的民族文化损失,最大限度的找回; 孕育民族艺术,坚守在现代艺术,时尚艺术冲击下的生态艺术阵地; 把握人性走向,为因经济社会和外来文化造成的人性扭曲保留一分真情; 倡导礼仪廉耻,清除因城市生活造成的意识形态污染; 推崇绿色环保,为因城市教育造成的环境破坏留住最后一分净地;
八、乡村体育教育的目的?
乡村体育教育在农村的贯彻落实,有效地提升了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和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情,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文明的乡风民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加快发展农民体育事业,切实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
九、乡村教育的意义价值?
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农村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人口众多,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教育的整体水平。要提高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懂得农民的教育学,也就不可能树立农民的教育观。
无论是美国的“教育平权运动”,还是印度的“民众科学运动”,以及南美、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推行的“平民教育运动”,都是为了在广大农村和社区普及文化、卫生、科学知识,保障社会底层民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十、乡村振兴教育的职责?
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教育发展是重中之重,十九大会议精神,振兴乡村教育先行,国家近年对乡村投入财力,引进教师人才,指导城市教师去农村任教,支教,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学校建设,体育器材,电脑教育接近城市教育一体化,对农村边远教师和农村学生午歺营养加强,教师工资上涨,这样对振兴乡村教育取得了巨大变化,教育必须先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