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宪法讲宪法的短语?
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普法宣传,法治建设。
二、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
【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篇一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宪法在我心中》。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我们的国家因为和平,因为和谐,所以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作为一位炎黄子孙,有责任去维护我们祖国的和谐,而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该去了解、去遵守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12月4号是我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同时也是宪法宣传日。以宪法实施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就是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观念。
宪法的意义在于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法律地位高于普通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普通法律的内容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与宪法内容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20XX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20XX年9月、20XX年1月、20XX年3月和20XX年12月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XX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修改。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等。 遵守宪法,可以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生命安全。阻塞交通的道路,频频发生的交通事故总令我们痛苦不堪。每年因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数以万计,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几亿之多。谁曾想过发展的背后竟会有如此残酷的数据?面对死亡的悲剧,我们在埋怨,我们在斥责,想想那些因失去亲人的痛苦,我们是否要深思?面对车祸的原因: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等。这些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被无视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有人抱怨:“这禁止,那限制,没有了人身自由。“可是我们不难发现不遵守宪法的背后等待我们的是什么。只有遵守宪法,宪法才会保护我们。
我们作为中学生应该做到:刻苦学习,积极进取,提高素质,全面发展;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为学校和班级争光;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听从父母教育,尽力承担家务劳动,体谅父母;诚实守信、热爱劳动、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真正做到宪法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宪法更在我们的心中。
我的讲话结束了,谢谢大家。
【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篇二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你们好:
我演讲的题目《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每个公民都应该学习社会主义法律知识。有人认为学法是一件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事。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当今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我们身边的学多问题都要依法解决。所以,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是一个知法,懂法,且要守法的公民。要有法制观念,要懂法律知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知法,守法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希望。祖国和人民盼望我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我们青少年学生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法律知识和守法观念,懂得合法与非法,违法与犯罪等道理,自觉依法办事。这样才能抵制各种不良影响,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为了我们更好的成长,国家制定了像《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来规范人们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和保护。有了这些法律还不够,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习它们。让这些法律法规不沦落为空话套话,而是,实实在在地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真正的作用。 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个身边的小故事吧。
15岁的小张家境优越,父母都是做服装生意的。当他因为诈骗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时,他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儿子有吃有喝,从不缺钱,可是他为什么要到同学家去诈骗呢?儿子在监狱给妈妈写了一封信,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每天晚上,你跟爸爸两个人都在家讨论赚钱的事,吹嘘自己把衣服卖出了高价,把冒牌服装当名牌卖出去了,我听你们讲了这么多,觉得这事特别有吸引力,特别刺激。我想如果他的家人都是知法守法的公民,小张也知道一些法律知识的话,这样的惨剧就不会发生了。
离我们生活最近的法律我想就是交通法了。交通事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它就像一颗威力十足的炸弹,一时大意,这颗埋伏的炸弹就会爆炸,炸得家庭破碎,炸得人心苦悲。所以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不能酒后驾车,不能超速行驶,不能随意横穿马路,没有满12周岁的小学生是不能骑自行车上马路的。就是这些简单的交通规则保护了我们的安全,但是总有些人不懂,不顾,肆意破坏它们,最后给自己带来的确实非常惨痛的后果。
爸爸妈妈和我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他的爷爷来接她放学回家,在马路边等红灯的时候,他看到他的妈妈就在马路对面。于是挣脱了爷爷的手像马路对面冲去。被左边驶来的一辆大货车撞压致死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守法律法规,这样由鲜血酿就的惨剧就不会发生了。
为了祖国的明天,也为了我们自己,去学法、了解法,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三、学宪法讲宪法征文大赛
近年来,学宪法讲宪法征文大赛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中备受瞩目的盛事。这项活动不仅是一场学生们展示自己宪法知识和写作才能的机会,更是一次加深学生对宪法的理解和认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学宪法讲宪法征文大赛,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宪法的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宪法讲宪法征文大赛旨在通过征文的方式,激发广大学生对宪法的研究热情,提高学生对法治国家建设的认识,助力培养拥护宪法、遵守宪法、运用宪法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目标
学宪法讲宪法征文大赛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国家宪法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并以此推动宪法教育在大学生群体的普及。通过参与活动,学生们将深入学习国家宪法法律知识,培养对法治的认同感,增强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全体公民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基本框架和规范。学宪法讲宪法征文大赛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论述,可以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宪法的重要性,增强宪法意识,养成依法行事的良好习惯。
活动安排
学宪法讲宪法征文大赛一般分为几个阶段,包括宣传报名、选题指导、论文撰写、初评筛选、复评评选等。通过各个阶段的有序推进,将最终产生一批高质量、具有独创性和思想深度的论文。
宣传报名: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活动,包括新闻媒体、校园宣传栏、网络平台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选题指导:学校可以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为学生提供选题建议和论文写作的指导。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选题,提供思路和方法,提高论文的质量。
论文撰写:学生在选题确定后,要通过广泛的查阅文献、调研实地、开展讨论等方式,进行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在论文中对宪法进行深入剖析,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有效的观点和建议。
初评筛选:评委会将对所有参赛论文进行初步评审,筛选出符合征文大赛要求的作品,进入下一轮的复评评选。
复评评选:评委会对初评入围的作品进行再次评审,从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特殊奖项,以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
活动意义
学宪法讲宪法征文大赛的举办,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保障。了解和学习宪法对每个公民来说都是必要的。通过学宪法讲宪法征文大赛,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学习宪法和法律知识,增强对宪法的认同感和法治意识。
另一方面,学宪法讲宪法征文大赛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广泛的文献调研,查找大量的法律案例和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同时,学生还需要深入思考和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此外,学宪法讲宪法征文大赛还可以促进宪法教育的普及和推进。宪法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法治教育内容,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宪法、学习宪法,加深对宪法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宪法教育还将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宪法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
通过学宪法讲宪法征文大赛,可以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宪法的重要性,增强宪法意识,养成依法行事的良好习惯。同时,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个活动对于推动宪法教育的普及,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学宪法讲宪法征文大赛的组织和开展,加强宣传和指导,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认识宪法的平台,培养高素质的法治人才。
四、学宪法讲宪法观赛感言
学宪法,讲宪法——观赛感言
大家好,我是一名法律爱好者,热衷于学习和研究宪法。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令人激动的体育比赛,并从中汲取到了许多关于宪法的启示。在这篇博文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观赛感言,探讨宪法在体育赛事中的作用。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体育赛事不仅仅是娱乐活动,它还承载着许多法律原则和价值观。比赛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裁判的公正执法,运动员的遵守规则等,都体现了宪法的核心价值观,如公平、平等和正义。
在这场比赛中,我观察到裁判的举止非常值得称赞。裁判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公正、中立的原则。他们在比赛中要公正地判断比赛事实和运动员的行为,确保比赛的结果公正合理。这让我想起了宪法中的权力分立原则,裁判就像是宪法中的司法机构,确保体育赛事的公平公正。
同时,运动员也是这场比赛的关键角色之一。他们需要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和道德规范,展现出良好的体育精神。这让我联想到宪法中保护人权和自由的原则,每个人都应该在体育比赛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自由,不受不公正待遇的限制。
在比赛过程中,我还注意到观众们的热情和激情。观众们为自己支持的队伍欢呼,为运动员的精彩表现鼓掌。这让我想起了宪法中保护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的原则。观众们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而政府也应该保护他们行使这些权利的自由。
此外,体育赛事还通过竞争的方式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共同发展。各个队伍通过公平竞争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和才华,这激励了其他人追求卓越。这正是宪法所追求的价值观之一,即促进社会进步和公共利益。
总的来说,观赛的过程中,我对宪法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宪法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文件,它规定了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权力的组织结构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体育赛事中,宪法的核心价值观得到了有效体现,为比赛提供了公正的环境和公平的待遇。
通过观察和思考体育赛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宪法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宪法,宣传宪法,以宪法为指引,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只有在法治的指引下,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公正和谐,人民才能获得更多的权利和自由。
希望通过我的观赛感言,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宪法的关注和重视。宪法不仅是法律的根本,也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让我们一起学宪法,讲宪法,共同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五、学宪法讲宪法征文题目
作为一个现代公民,了解和理解宪法的重要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学习宪法不仅可以增强我们对法律和权利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参与和建设一个法治社会。在这篇博客文章中,我将探讨学习宪法的重要性以及为了学习宪法所提供的征文题目。
学宪法的重要性
学习宪法是建设一个民主和法治社会的基础。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文件,规定了政府的权力和人民的权利。通过学习宪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进而成为更有意识和负责任的公民。
学宪法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指遵守法律、尊重法律以及在法律框架内行事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学习宪法,我们可以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法律原则和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并在生活中遵守法律,与他人和平共处。
此外,学宪法可以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法律素养是指对法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宪法,我们可以学习法律的基本原理,理解法律的适用范围和程序,以及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中的法律问题都非常有帮助。
学习宪法的途径
学习宪法有许多途径。以下是几种学习宪法的方法:
- 参加宪法学习课程或培训班。
- 阅读宪法的官方版本或权威解读。
- 与法律专家、学者或从业者交流。
- 参与宪法研究或辩论活动。
- 加入法律社团或组织,与其他对宪法感兴趣的人共同学习。
通过以上途径,我们可以系统地学习宪法,并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同时,这些途径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探索宪法深度和广度的机会。
征文题目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学习宪法,以下是一些征文题目,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学习宪法的兴趣和热情:
-
宪法与公民权利
就宪法中所规定的公民权利进行详细解读,包括权利的内涵、限制和保护措施等方面。
-
宪法与法治社会
从宪法的角度探讨法治社会的构建和发展,以及宪法对法治社会的重要作用。
-
宪法与公共参与
考察宪法对公众参与政治和决策的规定和保障,以及公众参与对宪法和法律的影响。
-
宪法与社会进步
分析宪法对社会进步的引导作用,以及宪法如何应对和适应社会变革。
-
宪法与全球治理
研究宪法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宪法对国际合作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这些征文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希望能够激发学习宪法的兴趣,并促进对宪法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通过学习宪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培养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以及参与和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和法治的社会。同时,通过征文活动,我们可以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思考。让我们一起投身于学习宪法的行列中,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为什么要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弦扬宪法精神?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这是因为我国宪法是(D)
①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②国家的根本大法;
③公民意志利益的体现;
④最高的行为准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首先,这明确昭示了执政党依宪治国的坚定决心。第二,可以在全社会营造遵守宪法、尊敬宪法、保护和维护宪法的氛围。第三,可以提升全民的宪法意识和宪法素养,打造宪法思维。
七、为什么要学宪法?
一,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它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了更好的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我们必须学习宪法。
二,其他法律的制定,不能与宪法相冲突,任何法律的效力如果和宪法相冲突,则无效。学习宪法可以弄清我国各种法律效力的位阶。为制定体系明确的法律做好准备。
八、初中会学宪法吗?
应当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九、开展宪法教育活动主题班会
开展宪法教育活动主题班会
在当今社会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下,宪法教育活动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增强其法治意识,学校举办了一次主题班会,以开展宪法教育活动为核心内容。
活动前期,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和计划。首先,在班级内部进行宪法学习,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内容和价值。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宪法的基本原则和法律条款进行生动形象地展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同时,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认识到宪法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权益保障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学生对宪法的理解逐渐深入,法治意识得到增强。
在活动的正式开展中,学校邀请了法律专家作为嘉宾,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专家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宪法的重要内容和保护机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与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随后,学校组织了一场“宪法知识竞赛”。通过形式多样的题目设置,对学生进行宪法知识的检测和考察。这不仅考验了学生的宪法学习成果,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同学们积极配合,思维活跃,展现了优秀的团队协作精神。
活动的最后一项环节是班级宪法宣誓仪式。全体学生齐声高喊宪法宣誓誓词,表达了对宪法的尊重和信仰。仪式的举行,不仅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宪法的神圣和权威,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宪法作为基本法规对社会和个人的约束力。
这次宪法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宪法、学习宪法、热爱宪法的机会。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学生们不仅增长了宪法知识,还培养了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他们深刻认识到,作为公民,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也要承担相关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们将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增强对宪法的法治信仰。他们将秉持宪法所规定的权利意识和法律尊重,注重自身的修养和行为规范,为社会的法治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十、怎样开展“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全国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1]此前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尝试把研学旅行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开展。
2014年4月19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在会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研学要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
王司长还针对研学旅行的特点提出了“两不算,两才算”:第一个特点,校外排列课后的一些兴趣小组、俱乐部的活动,棋艺比赛、校园文化,不符合研学旅行的范畴。第二个特点,有意组织。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作用于学生身心变化的教育活动,如果周末三三两两出去转一圈,那不叫研学旅行。第三个特点,集体活动。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乃至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活动,一起动手,共同体验相互研讨,这才是研学旅行。如果孩子跟着家长到异地转一圈,那也只是旅游。第四个特点,亲身体验。动手做做中学,学生必须要有体验,而不仅是看一看、转一转,要有动手的机会、动脑的机会,动口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在一定情况下,应该有对抗演练,逃生的演练,应该有出点力,流点汗,乃至经风雨、见世面。
国家政策文件
《国民休闲旅游纲要》
发布时间:2013年2月2日
《国民休闲旅游纲要》中明确提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并提出了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健全学校旅游责任保险制度”。
《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发布时间:2014年8月21日
《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管理,规范中小学生集体出国旅行。支持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体系。鼓励对研学旅行给予价格优惠。
《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
发布时间:2014年7月14日
该“指南”对举办者安排活动的教学主题、内容安排、合作机构选择、合同订立、行程安排、行前培训、安全保障等内容提出指导意见,特别在操作性方面,规范了带队教师人数、教学内容占比、协议规定事项、行前培训等具体内容,为整个行业活动划定了基本标准和规则。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9日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开展研学旅行,部分试点地区取得显著成效,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有益经验。但一些地区在推进研学旅行工作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协调机制不完善、责任机制不健全、安全保障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研学旅行有效开展。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研学旅行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各地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讲话
2014年12月16日,在全国研学旅行试点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基教一司司长王定华在讲话中强调国务院2014年8月9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中指出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的工作方向是正确的,当前,开展研学旅行有四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研学旅行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和发展纲要》和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二、研学旅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三、研学旅行是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各地试点积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研学旅行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其中西安有38条管理标准,上海有6大机制;
二、探索经费投入,主要采取政府拿一点、学校筹一点、家长出一点;
三、建立活动基地,如西安市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加强具体指导管理,石家庄市为26个基地挂牌,上海市有校外教育地图;
四、组织培训研讨,如西安、合肥、武汉等地均举办了全国及本地区的研学旅行论坛和研讨会;
五、纳入课程改革,特别是丰富了综合实践课程内容;
六、体现育人导向,研什么、学什么,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涵盖丰富;
七、加强部门联动,一些省市的旅游、文物、物价等部门积极支持研学旅行工作,许多家长也成为研学旅行的志愿者;
八、尝试考核评价,有的地区将研学旅行纳入了综合素质评价,有的学校制定了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操行量表;
九、突出地域特色,如西安、苏州在这方面都做的比较突出;
十、运用社会力量,通过购买优质服务,同旅行社合作,发挥民办基地等方式,为研学旅行创造条件;
十一、重视安全出行,其中西安、苏州、武汉等地,虽然出去的次数较多,均未发生不安全事故,证明只要安全责任主体明确,安全过程细化,是可以解决好安全问题的;
十二、规范操作,不少地区结合实际情况,在开展研学旅行工作中严格操作规范。
研学旅行也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根据各地的意见,主要矛盾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安全问题,如陕西省让西安市以外的城市开展研学旅行,但均因安全问题迟迟未能开展;
二、经费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地方的研学旅行,主要是通过家长收费,政府拿一点、学校出一点做起来还比较困难;
三、协调问题,研学旅行涉及的方面多、部门多,如协调不到位,很多活动难以广泛开展。
研学旅行目前也遇到了良好的机遇:
一、领导高度重视,刘延东同志对开展研学旅行有过批示;
二、国家正式提倡研学旅行,国务院已经下发了文件;
三、地方试点先行,全国首批四个城市的试点已经做出了贡献,并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
四、中国教育改革的呼唤。
今后,如何继续做好研学旅行试点工作,教育部明确提出七点要求:
一、深化试点。各试点省市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积极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教育部拟在2015年出版发行研学旅行方面的文集,书名暂定为《研学旅行——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常态》。同时,如何扩大试点,我们考虑将现有的试点区升华为试验区,试验区的政府必须要落实研学旅行工作相关的专项经费;
二、探索经费保障机制。研学旅行必须有比较稳定的财政投入,各省市要探索研学旅行的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或通过提高公用经费的标准,并说明其中含有研学旅行费用,正如阳光体育运动中含有保险费一样。只有探索合法合理的收费,才能让家长分担的少一点;同时,对弱势群体的学生要探索资助机制;
三、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国发﹝2014﹞31号文件明确提出研学旅行要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组织,学生的研学旅行一定要有保险,要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分清安全的责任,避免让学校承担无限的责任;
四、发挥教育功能。研学旅行活动一定要有实效性、针对性,如搞一些寻访红色之旅的活动、落实蒲公英行动计划的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活动、开展中国梦的实践活动、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等,这些活动应和校外活动中心及示范性综合基地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五、加强协调配合。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教育部门要一马当先,要主动协调其他政府部门和行业齐抓共管。如博物馆要为学生研学旅行免费开放,交通部门要为研学旅行安排专列,教育部门要注意发现典型、培育典型、推广典型。不同地域的试点,也应该加强交流,相互联动,建立微博(信)群,为工作提供方便;
六、下发国家层面文件。教育部要在2015年以通知或意见的形式,下发研学旅行文件,解决大家关切的问题。教育部的文件出台前,可以先转发几份做得好的省市文件供大家学习参考,在2015年要召开全国校外教育联席会议,这个会议的内容应包括研学旅行和蒲公英行动;
七、将研学旅行写入2015年工作要点。近期部里正在制定2015年工作要点,基教一司要争取将研学旅行写入教育部工作要点,使这项工作让全国各地皆知,让厅局长对研学旅行有概念、有想法。可以考虑,在2015年适当的时候召开全国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现场会或交流会,邀请国家领导人出席,进一步推进深化这项工作。
安徽省试点
2013年2月1日,安徽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始研学旅行试点。文件要求,原则上每个市和省直管县都要作为试点区域开展试点工作,且试点工作只在初级中学和普通高中学校中进行。试点单位数量,原则上每市承担试点的学校不少于2所初级中学、2所普通高中,省直管县不少于1所初级中学或1所普通高中。研学旅行活动范围:分为市内、省内、境内和境外,原则上初级中学只开展境内游,且以省内游为主,普通高中以境内游为主,条件成熟时可开展境外游。研学旅行时间,可以在学期中间安排,也可以在寒暑假安排,国家法定节日不得安排;时间长度安排,原则上省内一次不超过4天,不少于2天;省外一次不超过7天,不少于3天;境外不超过15天,不少于7天。该文件指出,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触社会和自然,在体验中学习和锻炼,培养学生刻苦学习、自理自立、互勉互助、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和精神。”并对试点提出了“要坚持自愿的原则”、“要坚持食、宿、学统一的原则”、“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