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五个层次?

180 2024-07-15 18:13 admin

一、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五个层次?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这是学生面对未来世界发展和自身发展的挑战,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校的教学中去,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最重要的核心任务。

目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既违背了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又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可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必须改变目前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必须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去落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说,当前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来实现课程建设提出的目标更为重要。

核心素养的落实如果仅仅局限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编个有关于核心素养内容的教材,让孩子去记去背,去对付考试,核心素养不可能落实,因此落实核心素养必须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证。

1、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学习就是自我建构,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接收新信息,学习新知识,用新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道德体系。

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如果面对所有的学习者,用同样的方式提供同样的知识和信息,就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自我建构的需要。

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是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也是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的最基本策略。

我们千万不能把分层次教学理解成办尖子班,在实践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师去教拔尖的学生,而是用同样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各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给予不同的教学服务。

2、整体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

学习的最基本规律就是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回归到整体。对一个事物先有一个整体上的构架结构认识,再认识事物各个具体的部分,然后再找到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对事物的完整认识。

也就是说,学习者的学习和认知是先见森林再见树木的路径实现的,而不是先见树木后见森林的路径实现的。

现实中的教学往往是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让学习者学习许多碎片化的知识,反复进行一些碎片化的训练,也就是强化知识点的学习,而不是让学生先把握事物的整体构架,再进行部分学习和研究,

这样学生很难建立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可能形成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系统的整合,采取单元式教学方式,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3、主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

学习者掌握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还不够,还要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整体化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那么如何掌握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呢,这个联系在哪里?

这就需要有一个整体的大知识观,由这个大的知识观产生的大的教学观,就是主题式教学方式,以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自身的逻辑规律,不断挖掘和整合教材,按照一系列的主题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都是在期末或者高考复习中运用,平时总是打牢双基。

一些有经验的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往往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就要进行一次主题式或者是专题式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内在关系,让知识形成大的模块,从见树木到见森林,再从见小森林见到大森林。

4、问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纵联系

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通过解决问题不断深化学习,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间解决问题,又在解决新问题中发现新问题。

通过解决外部世界问题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解决问题实现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问题化学习既能体现知识系统化,又是一个在探索外边世界中自己个人精神家园建立的过程。

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要靠问题化学习。我们从讲授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习中心的课堂,中间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问题化学习。因为问题化学习让我们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线去设计,必须以学生的问题展开,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

知识要从碎片化、断点化的知识转变为结构化的知识,而结构化的知识其实就是问题化的学习,把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找到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

5、情景化教学,实现由学习走向生活

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学生在学校学过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过程缺少真实的情景,只是把知识符号化。

知识符号是表达知识体系的,这个知识体系如果不同生活建立联系,只是把知识符号背熟、认知、复述,去对付考试,就很难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最重要途径就是情景,因此我们要设置大量的情景化的教学过程,让孩子真实的学习能够发生。

要通过实验教学,学科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一系列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应用价值和隐含着的文化精神。让学习者的价值观、情感、人生态度建立起来。

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

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

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二、如何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

评价课堂教学,以下五个方面可供参考:

一、 看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个内涵丰富的范畴,它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普通话、教学语言、板书、知识储备、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这六个方面的基本教学要求可大致概括如下:普通话:一般要求为规范、流畅,较高要求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教学语言,一般要求是准确、简练,而后要求是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板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板书书写与板书设计。书写的要求是规范而流利,设计的要求是反映出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体现出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储备,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专业知识储备与相关知识的储备。专业知识要求系统而扎实,相关知识要求广博而不杂。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包含很多的内容,如组织教学的方法,控制全场的水平和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等,基本要求是沉着镇定,机动灵活,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基本要求也有两条,那就是充分的利用和熟练的使用。

二、看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是个说来容易做来难的问题。到学校检查教学工作,年年要谈这个问题,但时至今日,教学观念落后,对相当数量的教师来说,仍然是个首要的问题。老教师观念落后,似乎尚可理解,但许多青年教师观念陈旧落后,不能不令人深思。教学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可列述如下几种:1.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有的教师,眼中只有少数爱徒,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教学上缺乏兴趣,辅导上缺乏耐心,或者动辄训斥讽刺,或者长期不闻不问。这严重挫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地位,是件令人十分伤心和气愤的事情。2.只抓智育,不管做人。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分数考得好,思想品德管不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当是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可许多教师远远顾及不到这一点。甚至少数教师,在课堂上流露出许多不健康的东西,直接对学生形成负面影响。有来自国外的反馈信息表明,很多中国的高材生到了国外,还需要重新学习。重新学习最多的,不是英语,不是电脑,而是道德修养,是社会交往能力,是情绪表达方式及独立性和创造性等等。要想成才,先学做人,这绝不是一句空话。3.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多让学生掌握一点知识当然没错,但是,如果这知识只是靠教师的外力给他灌输进去的,如果学生不是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积极思维而只是被动接受的,只是通过死记硬背反复强化而后掌握的,那么他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现在,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独霸课堂,滔滔不绝,不去想法设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做,不但从根本上违背了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而且想取个好的考试分数的眼前目的也未必能够达到。面对现在的考试试题,仅靠死记知识能考怎样?有许多试题,需要经过几个层次的思维递进之后,需要综合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之后,才能有一个完善的解决,这一点,要引导学生去深入体会。

三、看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最重要的莫过于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而调动学生思维,又莫过于提出有思考价值能提纲挈领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需很多,一节课三、四个就足够了。提出问题之后,还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学思考的时间。这时候,教师的脚步要轻,语言要少,个别辅导声音也要低一些。而后便是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回答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地讲,要在师生共同的深入辨析中弄清楚问题的实质。然后,教师还要有所总结,有所归纳,使知识明确化,系统化,给学生一些踏踏实实而绝不似是而非的东西。这以后,还往往辅以练习。当然,提出问题之后的各教学环节,还要因材施教、富有变化、灵活运用才是。

四、看教材处理

教材处理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那就是教材理解与教学设计。关于教材的理解,要把握好两个问题:其一,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其二,准确把握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做到既不流于肤浅,又不无限延伸。关于教学设计,要考虑好三个问题:其一,考虑全程设计,即对从开始的组织教学、从导入语、直到结束语的整个教学过程,要有一个精心的设计。其二,考虑板块结构,即把几个重点内容作为几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教学板块来精心设计。其三,考虑过渡衔接,即精心设计好各教学步骤之间、各重点内容之间的过渡环节。从而,使整个教学设计,张弛有致,自然流畅,似江水奔涌,一浪一浪奔向高潮。

当然,达到这样的境界,似乎有点理想化。但是,起码,可以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作为一个严格的要求。反思我们的教学现状,教材处理方面存在着太多的问题。分析起来,主要问题大致如下:1.吃不透教材。这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展不开,教来教去,只剩下了干干巴巴的几条筋。如果我们说这位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或许他并不服气,他或许讲,不就是讲了一个什么什么问题吗?不就是包括这么几个方面吗?其实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较低年级的教材,看起来确实比较简单,但是相对于这个年级的学生来讲,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让学生真正掌握它,没有循序渐进,没有由表及里,没有深入辨析,那是办不到的。2.教学重点偏移。存在这种问题的,多数是青年教师,老教师为数不多。他们往往是浮想联翩,口若悬河,兴之所至,或许从远古谈起。下了很大的气力,其实与大纲、教材的要求并不相干。3.教学思路混乱。有人讲,听优秀琴师弹琴,感觉如同一汪清水。我们听优秀教师上课,感觉也如同一条清澈的溪流。而有些教师上课,那简直就是一盆浆糊,一团乱麻。后语不顾前言,首尾不相照应,这让学生怎样去学习?相对于教学方法而言,教材处理更显重要。倘若内容无足称道,那形式再好又有何用?希望我们的教师务必重视对教材本身的把握和领悟。

五、看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讲的内容多,不能算高效率,还要看学生究竟掌握了没有。同样,涉及的问题少,也未必就是教学的低效率,如果这几个问题正抓到要害处,又经过充分展开,详加辨析,形成了举一反三的能力。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不能算高效率,如果只是一种肤浅的热烈虚假的繁荣。同样,气氛冷静,也未必是教学的低效率,只要课堂上有力涌动着思维的潜流。总之,教学效率的高下,不看教师教了多少,而要看学生实际学会了多少。

三、书法三个层次

<>

书法三个层次: 深入了解中国古老艺术的精髓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是通过用毛笔书写汉字,运用特定的笔画、结构和意境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书法不仅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者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在学习和欣赏书法作品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内涵。本文将介绍书法的三个层次,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古老艺术的精髓。

第一层次:形式与技巧

书法的第一层次主要强调形式和技巧,包括笔画的运用、字形的规范和结构的整齐。一个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需要具备工整美观的字体。毛笔的运用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和不断的实践,才能掌握力度、速度和笔触的变化。字形的规范是指每一个字的笔画和部首都符合规范要求,不可随意变形。同时,结构的整齐是书写过程中保持平衡和协调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层次上,初学者可以通过模仿大师的作品来学习书法的基本技巧。通过反复练习,逐渐理解笔画的力度和节奏,掌握用笔的窍门。当一个人能够熟练地书写规范工整的字体时,已经在书法的第一层次上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第二层次:意境与表达

书法的第二层次注重的是作品所蕴含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一个好的书法作品不仅要具备技巧上的优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通过笔墨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书写的方式,书法家可以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表现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个层次上,书法需要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不同的书法家会在笔法、章法和用字上有所创新,以突出自己作品的独特性。同时,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需要有鲜明的气息和独特的形态,使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要达到这个层次,书法家需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素养。通过对古人书法作品的研习,学习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思想,书法家可以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和意境。同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注时事,也能为作品增添更多的表达元素。

第三层次:意蕴与境界

书法的第三层次是最高层次,也是最难以达到的层次。它不仅要求书法作品在形式和技巧上达到高度,还需要作品具备深度的意蕴和独特的境界。这个层次的作品往往超越了文字表达的范畴,触及到了心灵的深处。

在这个层次上,书法家需要有对人生和宇宙深刻的思考和感悟。通过修炼心性和素质的提高,书法家能够在作品中展现出超脱尘世的境界和境地。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能够引发人们对生命、存在和意义的思考,使人们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共鸣。

要达到这个层次,需要借助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只有通过不断的钻研和实践,才能够逐渐超越形式和技巧的束缚,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境界。同时,内心的静定和对自我的认知,也是达到这个层次的重要条件。

结语

通过深入了解书法的三个层次,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门古老艺术的精髓。不仅如此,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一些启示和教益。无论是在书写日常文字中,还是在对待生活和艺术的态度上,我们都可以借鉴书法的精神和境界。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通过学习和欣赏书法,感受到其中的美和智慧。正如中国古代文人所说:“字如其人”,一个人的书法作品可以反映其为人的品格和修养。因此,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并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创作中去。

四、意识的三个层次?

人的意识是一个系统,这个意识系统是由三个意识层次构成的。即表意识层次、潜意识层次和超意识层次。其中表意识层次属于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

意识是由脑脊髓系统主管的。通过它,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获得身体的各种感觉,并控制身体能做出各种动作。

潜意识是由交感神经系统主管的,交感神经系统的中枢位于胃后部的神

经节团,我们称之为“腹腔神经丛”,它也是一个渠道,通过它,我们

的潜意识可调控身体的各项机能。

两个系统通过迷走神经连接起来。迷走神经作为脑脊髓系统的一部分,它

从大脑区域进入胸腔,其分支通往心脏和肺,然后穿过横膈膜,最后脱去

表层组织,与交感神经系统连接起来,最终形成两大系统的连接通道。

意识结构的第一个层次即表意识层次,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通称“前五识”。前五识通过眼、耳、鼻、舌、身感知色、声、香、味、

触的知觉的,形成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功能,与外部环境的信息相互投射,由此产生感性思维的功能。

意识结构的底端是第六识“意识”,感知外部环境而产生形象思维,感知事理而产生逻辑思维。

意识结构的第二个层次的是第七识“潜意识”,潜意识是由交感神经系统主管的,也是脑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潜意识功能是对已经发生的、意识层面没有注意的部分的全面展开。

意识结构的第三个层次是第八识“超意识” 和第九识称为“藏识”。

超意识功是对没有发生的事情提前感知能力。科学称之为脑颞叶放电能力。

东方和西方宗教大师、一些玄家和神秘主义者都能够做到这些。普通人中

也有许多人对超意识有过惊鸿一瞥的经历。

“藏识”的功能是储藏意识的遗传信息密码,人类的进化信息,藏识位于人类心灵的最底层,不仅有贮藏种子的作用,而且有统摄诸识的作用,是人类意识活动的“心王”。

前六识的意识功能模式通过层层传递到藏识中贮存,作为心灵密码的种子进行遗传,是生死流转的主体,是不受肉体生死所控制的。

右脑存贮的信息包含了500万年来祖先所经历的人和事,其潜能相当于左脑的100万倍。把我们的大脑比喻为沉睡的巨人毫不为过。开发智能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发掘右脑的潜能。

左脑的记忆回路是低速记忆,而右脑的记忆回路是高速记忆。左脑具有语言功能,擅长逻辑推理,主要储存人出生以后所获取的信息。美国神经生物学家们通过长达10年时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为:一个人的好心情藏在他大脑的左半球里。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就是左脑,因此又将其称为“现代 脑”。右脑具有形象思维能力,但不具有语言功能。右脑的信息来源渠道:一是人出生后凭直观感受直接摄取的;二是经过左脑反复强化的信息转存的;

三是祖先所经历的人和事经过浓缩后遗传下来的。

五、内功的三个层次?

1)练精(练习肌肉的劲力)。比如基本功练习马步桩,增长气力;练习哑铃,增长手臂力量等。外练“筋骨肉”阶段。2)练气(练习呼吸的动力)。比如顺腹式呼吸,增强内脏的 蠕动与按摩,气血向四肢的通达力。内练“一口气”阶段。3)练神(练习大脑的慧力)。比如静坐养神,空念虚无,保健修养大脑的健康,免除老年痴呆、脑梗塞等。内外兼修禅定阶段。

六、饮酒的三个层次?

第一重 有酒则体欢

此境界饮酒为喝自然之酒,一般人们在劳作之余,适量饮酒,舒经活血,酒后一觉,疲劳顿消。人们的精神活动,有时也需要以酒来寄托。此境界基本属于跟斗酒境界,有酒就喝,不分优劣,纯粹为了爱好而喝,下至贩夫走卒,平民百姓,上至达官显贵,概显酒之本真。

第二重 有酒则身贵

此境界为喝社会之酒,交际应酬,呼朋结友,必然得选择好酒而待,喝什么样的酒,代表了什么样的身份,从而体现招待之人的处事格调,从而也体现被招待之人的面子,有为酒而欢的,也有身不由己的,此境界实为面子酒境界,为社会身份地位利益而喝,显酒社会之属性。

第三重 有酒则心足

此境界为喝归真之酒,由自身爱好,为身体健康,精神愉悦而喝,既暗含前两重境界,又追求人生之适意,因酒而欢,因酒而心满意足,长期饮用,达到精神享受的最高境界,无由而生心满意足,人生大享。此为心灵酒之境界。

此三重境界是由体及身而及心,逐层递进,而又逐层包容,境界越高,越显高雅脱俗

七、测量的三个层次?

三个层次:价值观层、管理行为层和制度层。

(1)测量的含义 测量是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具体地说,测量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字或符号分派于研究对象的特征(即研究变量)之上,从而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 (2)测量的层次 测量主要有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四个层次。 (3)每个层次的数学特征 ①定类测量 定类测量又称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它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定类测量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 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与不等于(或者属于与不属于)。比如,性别可分为男、女。此外,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特征的测量也是常见的定类层次的测量。 ②定序测量 定序测量又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或者说,定序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 比如,测量人们的文化程度,可以将他们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学及以上等,这是一种由低到高的等级排列;测量城市的规模,可以将它们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等,这是一种由大到小的等级排列。它的数学特征是大于或小于(>或者<),它比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高一个层次。 ③定距测量 定距测量又称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比如,测量人的智商,以及测量自然界中的温度,就是定距测量的典型例子。人的智商,可以分为,90及以下、90~120、120~150、150~180、180及以上。在定距测量中,不仅可以说明哪一类别的等级较高,而且还能说明这一等级比那一等级高出多少单位。也就是说,定距测量的结果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④定比测量 定比测量又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所以,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 比如,对人们的收入、年龄、出生率、性别比、离婚率、城市的人口密度等所进行的测量都是定比测量。根据月收入可分为2000元及以下、2000~5000元、5000~8000元、8000元及以上。 (5)四种测量层次的数学特性总结 表6-1 四种测量层次的数学特性

八、语调的三个层次?

层级系统与基本模式刍议 石锋 南开大学语言研究所 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分会 韵律与语调研讨会 2011.10.23. 北京 层级系统与基本模式刍议 1、韵律和语调 2、词调层面 3、语调层面 4、完句成分 5、基本模式和变化模式 6、语言学调节与副语言学调节 7、言语韵律层级系统 8、结语 1、韵律和语调 Bolinger讲过:语调分为词汇层级和句调层级。 赵元任将汉语语调分为三个部分:单字调、中性语调、口气语调。 (见1929《北平语调的研究》)

沈炯(1985)认为:声调是对语句音高的初步调节,语调是对语句音高的再调节。

这些说法都指出:词汇性的韵律表现和句子语调的韵律表现是性质不同的两个层级。

前人大体上分出语句的韵律层级,但还不够细致。

我们要进一步找出它们的规律,发现其内部的细微表现,进而研究各个层级之间的联系

九、见识的三个层次?

在我看来,见识分三个等级。

三流的见识是关于消费的见识,这却是很多人最引以为豪的。刀叉怎么摆,牛排怎么选,哪个酒庄好,哪种装修风格流行……这种“见识”是消费,你到了那个层次,自然会了解,只是一种圈子的熟悉。如果你不在那个层次,知道再多也只是满足一下好奇心,没什么用处。

二流的见识是关于生产的见识,但是被动获得的。比如有心的富二代、大佬跟班、投行精英等等。大佬每天都在干什么,怎么做决策的?他们是怎么赚钱、怎么经营的?他们是怎么亏钱、怎么犯错的?虽然不是自己操盘,但是经常耳濡目染,样本量大,细节知道得充分,就比较长见识。

一流的见识是关于创造的见识,是你自身阅历收获的见识。比如说,乡村小城出来在大城市立足的人,有时或许比同阶层没离开过大城市的“土著”更有见地。见多识广,来自于自身阅历的梯度和广度。

2

人生有起伏的人,看过形形色色的人山人海,也度过风雨交加的魔幻现实;感知过底层的冷暖,也品尝过上层的滋味,才会对世界的立体、人性的复杂有认知,形成丰富有效的思维方式。

经历是自己的,一路走来加之自身的知识和气势,是直接继承来、旁观来的人所不具备的。输过,也赢过,看过风云,才能见识在胸。

成长,是要躬身入局的。千方百计让自己站上舞台中央,边干边体悟,边干边进步。你不再是被影响、被调动,而是影响他人、创造价值;你不再是批评谁、关注谁,而是成为谁,找到你是谁。

这种心态,就是赢家心态。赢家心态,就是习惯于站在舞台中央。

十、总线的三个层次?

总线主要由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三部分组成。

  

  总线(Bus)是计算机各种功能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信干线,它是由导线组成的传输线束。按照计算机所传输的信息种类,计算机的总线可以划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分别用来传输数据、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总线一个操作过程是完成两个模块之间传送信息,启动操作过程的是主模块,另外一个是从模块。某一时刻总线上只能有一个主模块占用总线。模块尺寸、总线插头、总线接插件以及安装尺寸均有统一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