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为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要言传身教,给学生讲一些关于感恩的故事,告诉学生要帮助家长做家务,同学遇到困难,也要帮助。
二、个性化教育教师应该具备?
1.确定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对象。教师应当明确,在全班同学中,哪些学生应当接受个性化教育,接受什么样的个性化教育?是短期的个性化教育,还是长期的个性化教育?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教师在确定个性化教育对象时,不能只盯着学困生;实际上,中等生、优等生可能都存着个性化问题。因此,个性化教育对象的确定应从班级实际出发,有几个就应当教育几个。
2.找准教育对象的问题。要开展个性化教育,教师首先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就是找准教育对象的问题。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教育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教师只有找准了教育对象的问题,个性化教育才有针对性,个性化教育才能有效地开展起来。
3.个别性谈话。确定了教育对象,找准了教育对象的问题,教师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找教育对象谈话。谈话要和学生共同确定好这样四项内容:第一,当着学生的面教师学生共同确认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第二,寻找问题的原因。教师可采取询问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讲一讲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是怎么来的;第三,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第四,给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检查督促的方案。
4.实践教育。教育方案确定好之后,教师就应当把功夫下在实践过程上。可以说,在开展个性化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实践阶段是个重点,也是难点。这一环节抓的好,个性化教育就有实效;这一环节敷衍了,个性化教育就会流产。
5.督促检查不可放松。个性化教育的价值就在于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各种各样不符合成长规律的问题。既然已形成问题,解决起来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学生自己就能解决好的事情。因此,在这里,有教师的辛勤付出就显得十分必要,甚至必须。
6.教育过程要多联系家长。教育从来就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教育是需要教师、家长、社区、社会、国家等多因素参与的一项复杂、立体的系统工程。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要和家长多联系,和家长携起手来共同完成好既定的个性化教育的任务。
三、什么是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1、个性化,顾名思义,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
2、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习能力,安排一线教师与心理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专项辅导,由优秀大学生全程陪读。
3、使得学生在专职老师的帮助下,不仅提高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在日后的学习中达到成绩稳步提高的效果。
四、学生对教育的理解?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教育是一种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它能帮助他们发展技能,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事业。
此外,学生也认识到,通过教育,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今社会,应对各种挑战。教育不仅仅是获取知识,而且也能帮助人们培养自我,发展社交技能,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志向,从而帮助他们取得更高的成就。
五、教师对学生寄语?
1、聪明伶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从你身上闪烁出的亮点。然而,“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天才靠勤奋,记住啦!
2、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3、没有失败,只有失败者,没有成功,只有成功者。
六、浅谈初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思想道德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振兴的千秋大业,一个人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小学阶段,思想道德教育是人由自然向社会过渡的主要时期,是学习掌握社会规范的基本阶段,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在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一个社会上,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约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它是什么?它就是道德。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而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毛泽东曾说:“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可见对未成年人培养教育,事关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目前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小学生是基础的基础,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求知精神等方面的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一定要跟上新的教育改革步伐。思想落后则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所以作为教育者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了进一步搞好新时期的品德教育,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打铁还要本身硬”,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我们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师本人品格的高尚有利于对学生言传身教。 学生纯洁得犹如一张白纸、好奇心强,极具模仿力,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模仿力极强而判断力不强的小学生产生极大影响。小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处在初级阶段,对教师的优点或缺点,都会机械的去模仿,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具体做法是:1、作为教师有时可能忽略一些细节,但对与学生来说,你的一举一动都会是学生的模仿对象,可能是你的每一个眼色,每一句话上,甚至可能连你怎样工作,怎样和同事说话,对待学生的态度——所有的一切,只要学生在身边,他们都会注意的到,这也就要求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则”。2、在树立榜样人物时,要结合他们的实际,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他们的热情,并引导学生把榜样同自己日常生活的小事结合起来,在行动上加以落实。3、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时刻以优秀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做到爱岗、敬业、勤业和品德高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格观念。 二、教师对学生投入“真爱”,有利于学生“心灵”沟通 品德教育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关键在于投入“真爱”。只有爱心打动学生,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关注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其特点,诸如好玩、好动、好奇心、喜欢成功、喜欢表扬和自我表现,部分学生具有自卑封闭性格和逆反心理等等。师生关系融洽,与学生交知心朋友是成功教育的基础。教育工作是“良心事业”,只有教师动真情,学生才能动真格;如:平时很怕读书的小东,在一次读书朗读会上,经不住好友的怂恿,走上讲台,小声而又慢地读完一首古诗,不知道是谁带头鼓掌,顿时教室想起了热烈的掌声。就是这次掌声,给予小东无穷的鼓励,他不再害羞,从此,他大胆读书了,勤于举手回答问题了……因此,只有全面贯彻地深入了解学生心灵,才能做到全面调查,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一切。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抓住学生的思想倾向,分辨出外因或内因,针对原因对症下药,做到方法正确,措施得当,讲究实效,如此才能效果显著。 三、教师对学生细致耐心地进行说理,有利于让学生心悦诚服。 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办法就是说理。常言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只有把道理讲通了,心情才舒畅,对事物看法才明了。说理不能长篇大论,要抓住要害,言简意赅。语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能够理解,要充满亲情和真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全面地感情投入,使他们感到温暖,感到亲近,学生自然就会乐以接受老师的说教。 四、教师对学生真心热情地鼓励,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们个个喜欢称赞和表扬,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用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且不失良机地鼓励学生。比如:学习、纪律和道德等方面,学生只要有诚心改错的表现,哪怕一丁点地进步,也应给于适当的表扬,投以赞许和鼓励,平时对学生少批评、不惩罚,这样才能唤起和推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真心诚意,正确引导学生,耐心地把学生扶上彼岸,明确人生前进的方向。 五、教师尊重学生人格,杜绝体罚,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教育的成功就是让学生具有高尚、诚实、聪明、勤奋、自尊和自豪而不骄傲的人品。有时候过分溺爱和体罚具有相同的消极面,不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错误的。溺爱把人惯坏,体罚是对学生的一种摧残,尤其在人人平等和人权共享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在法制逐步完成的新时期,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既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杜绝体罚,应该大力鼓励他们自尊、自爱和自强,培养其自主意识,促进其自主学习,实现其自我教育、自我调整心态、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六、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在人一生教育中,家庭教育处于初始和基础的地位,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德行的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师是把性格传给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敬,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他们做出榜样。父母与子女朝夕相伴,对子女的身心,人格等个性化情况最为清楚,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即时性。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关系更增加了道德教育的情感色彩,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习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基础,是一个人成人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有了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自觉的遵守社会的法律规范,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由此可知,行为品德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是何等的重要。一个高素质、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等等。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有的同学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的确,现代社会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现代社会对人的文明礼仪降低了要求。恰恰相反,现代社会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了,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只要留心一下周围人物,注意一下大众传媒,就不难发现,凡是事业有成的人他们都十分注重文明礼仪。事实上,越是懂文明礼仪的人,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是受人们欢迎的人。相反,如果缺乏教养,不懂文明礼仪,人们采取不欢迎的态度,又怎么能发展事业,立足社会。 做文明之人,就要会用文明语,做文明事。再简单地讲就是要懂礼貌,明事理。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就不能真正做一个快乐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俗话大家要记住。文明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时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珍贵的感情。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应该多进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 首先,教育学生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从仪容仪表说,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不当众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 从仪态举止说,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姿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走路要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微笑;谈吐要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着装要干净、整洁、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 其次,注意公共场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包括在学校、教室、影剧院等场所的礼仪,还有走路、问路、乘车、购物等方面。校园礼仪十分重要,在教室,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声喧哗。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上课时要提前到教室进入准备状态,课堂上要积极配合老师搞好教学活动,下课后的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不能视而不见。另外,我们还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爱护清洁卫生,服从老师管理和接受值周生文明监督岗及其他人的批评、劝阻。受到老师的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 求人帮助之后,一定要说:“谢谢”。如遇他人求助,应尽力给予帮助,如不能解决时,应说:“很抱歉。”到商店购物,不可以“上帝”自居,要用礼貌语言,购物之后也应说谢谢。看他人演出,要尊重演员,适时礼貌鼓掌,不能提前退场。乘坐公共汽车、火车,要照顾老人、小孩和残疾人,要保持车上卫生环境,不乱扔东西,上车不要争抢座位。 道德,是最美丽的花儿,隐藏在人们的心底,散发出它那迷人的清香。道德,是一种爱心,当别人在需要帮助时,给予最真诚的帮助。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智慧。道德有时是只是种诚信,踏踏实实地生活和做生意。道德有时是渺小的,多做一个动作,多说一句话,你就已经获得了道德。 因此,要强调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成为学生道德学习的楷模。如果“模不模,范不范”何以为人师?身教重于言教,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时时处处作为学生的榜样,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七、个性学生教育记录内容?
可以记录一下,教育目标,学生情况,教学准备,教育方法,教育过程等方面。
八、教师节教师对学生的寄语?
祝孩子们像花朵一样美丽。
祝孩子们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
祝孩子们天天快乐开心。
祝孩子们能够快乐学习,将来有所作为。
祝孩子们快乐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祝孩子们孩子们学业有成。
祝孩子们身上长出茁壮的翅膀,够自由翱翔在广阔的蓝天下。
九、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语?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应该具体、客观、公正,既要体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也要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语:
1.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某门课程上表现出色,学习勤奋刻苦,思维敏锐,分析能力强等。
2. 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学习态度认真,对待学业负责,但存在一些知识理解不够深入、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等问题。
3. 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等。
4. 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的学生:乐观、自信、阳光,积极参加活动,能够带动班级氛围,注重集体荣誉感。
5. 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需要提高社交能力和改变消极情绪。
6. 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艺术特长或者体育才华,同时也注重品德修养和公益活动等。
总之,指导教师对学生评语的目的在于为其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其更好地发展和成长。评语应该具体、准确、中肯,既要突出优点,也要指出不足,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在的问题,并通过改进来提高自身素质。
十、乡村教师对学生的感悟?
乡村高中有我一生的幸福和牵挂
比起要学生学会感恩,我们作为老师首先要知道自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否做到了恩威并施、为人师表。
学生是感性的个体,当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强制灌输给学生时,也许就会在无形中产生师生之间潜在的隔阂,这种距离感并不会很快显示出来,然而当我们步步施威,不断压榨学生的课余时间,导致让学生觉得这学校就是一座监狱。
如果把高分数作为衡量优秀老师的标准,显然忽略了学生的内在感受,不是学生不懂得感恩,而是当我们把成绩当成抬高自己地位的途径时,在学生眼中这似乎与家长存在某种隐性的交易。
当前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如果教育方法得当,很容易培养他们对于事物的辩证分析能力,但传统型教师只会迎合固定答案,并不会过多考虑学生的创新思维。
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是学生能够记住你的前提。千万不要觉得家长的认可是真诚的,因为他们对于老师的信赖,是基于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
如果有一天知道学生的某种过错是源于老师昔日的故意,那便会对过往的成就一票否决。学生的感受是持续的,是深刻的,是伴随终生的,而家长的意见在未来并不会左右他们的思想。
所以,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学生的学习是要有良好的营养摄入,这种并不是书本能够教会的,从我们的脾气、我们的习性、我们在课堂上无心的谈论中都在影响着他们。
我个人认为,拥有一个愤世嫉俗的心态,或者追名逐利的演绎,是执教生涯中最可怕的举动。
教育始终是要存在理想情怀的,其表现在对于教育行业的美好憧憬,对于优劣生源的成才预期,或许最难的是自己的初心在重重困难中能否经得起考验。
学生正在发展为一个拥有完整人格的人,他们喜欢的是能够考虑他们想法的老师,他们点赞的是用生命的微光点亮教育的老师。
老师与学生的相遇,本身是一件难得的事情,这世界上有很多人,然而不早不晚,就这样以不太完美的姿态见面,并且能够在一起共度一段时光,尤其是作为刚入职的新手老师来说,这是值得铭记的重要时刻。
学生包容我们的忐忑,也体谅我们的不易,甚至有些时候还能激发我们早已淡忘的感动,每位老师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只会觉得这是我们应得的,不需要去感谢学生。
然而学生的想法也是这样,在他们的眼中,如果不挣钱谁会傻到去当老师?教他们知识这不是应该的吗?
所以,我们要感谢他们的默默支持,感念他们的宽容大度,在教育的征程中共同摸索成长的方向。
也许我们会不好意思去当面致谢,但也希望能够转变固有模式,带着一种情感反馈去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也能在提升成绩的同时,保留一份天真与善良,并且及时对于努力与辛苦进行奖励与赞赏。
学生舍得把心爱的事物分享给我们,我们也不要吝惜金钱给予他们达标后的肯定。如果不采用极端方式让学生笑相对容易,但让学生为我们伤心、为我们不舍却是很难的。
在我们学校的部分班级里,当听说不用上课便是最快乐的时刻,分数与学生孰重孰轻?比起应试成绩,我觉得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更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