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产清查的理论依据是会计恒等式吗?为什么?
财产清查是一种管理手段,其作用有: (1)保证账实相符——如出现盘盈或盘亏后,分清原因后调整一致; (2)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查明或防止财产物资被挪用、贪污、盗窃等情况; (3)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对积压、浪费、呆滞、不配套或储备不足等情况及时处理,加速资金周转; (4)维护财经纪律——可以检查财经纪律的遵守情况、物资收发保管等手续制度的执行情况。其理论依据不是会计恒等式,而是财务管理理论。
二、会计等式如何表?会计等式如何表示?
会计等式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三、会计平衡公式是什么的理论依据?
借贷与数学无关,也不是理论,只是记账符号,可以理解为它是一种会计语言。其作用就是记账,左借右贷;检验时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进行试算,试算结果需平衡(发生额借贷方平衡,余额借贷方平衡)。试算平衡后仍然错误的情况有:
1.漏记某项业务。
2.重记。
3.记错账户。
4.记反方向。
5.都多记,或都少记。试算平衡的理论依据是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其中,资产表明资源在企业存在和分布的形态,权益则表明资源取得和形成的渠道,而负债其实是债权人的权益,故此等式可变形为:资产=权益。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试记账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为了便于记忆,还可将会计恒等式变形为: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等号左边都是资金存在的形态,借增贷减;等号右边都是资金的来源,借减贷增。此变形来源: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此为编制利润表的基础),可拆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变形: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四、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理论依据是什么。a会计要素b会计对象c会计等式d会计方法?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依据: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原则: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需要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单位会计部门根据经过审核的有关资料和会计账簿记录,编制并对外提供的反映单位某一时间段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所有者权益等会计信息的总结性书面文件。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等有关会计的信息,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一份书面报告。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及其他机构等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有利于帮助信息使用者正确地进行经济决策五、会计基本等式?
(1)、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六、会计等式不涉及的会计要素是?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不涉及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七、会计基本要素是什么的理论依据。?
会计要素就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静态的三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动态的三大要素:收入、费用、利润。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两个会计恒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资产负债表 的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利润表 的理论依据是: 利润=收入-费用
3.现金流量表 的理论依据是: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
它们的区别:
1.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企业控制的经济资源产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外部市场环境等。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的资料,有助于预计企业的综合能力。
2、损益表是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尤其是获利能力的报表。企业经营业绩,特别是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对所控制的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并预计未来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的重要资料,也是判断企业可能控制的经济资源的潜在能力和新增资源利用程度的能力的资料。
3、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报表。通过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资料,可以了解企业在某一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影响的全貌,了解企业取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方式以及现金流出的合理性等财务信息
八、什么是会计等式及其作用?
1、基本会计等式: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2、扩展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
3、会计等式的作用: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九、会计等式是什么?会计恒等式有哪些?
(1)基本会计恒等式1一静态的会计等式。
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其资金无非来源于两个方面:
①投资人投入。
②借债。
自有资金和外来资金构成企业经营的全部资金来源。这些资金或者投入物(机器、设备)形成企业的资产,来源于债权人(如银行)的资金,形成负债;来源于投资者的资金形成了所有者权益。而这之间就存在一个基本的恒等式:
企业资金占用=企业资金来源
资产二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等式反映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这种关系也表现为一种静态的关系,表现出企业在经营过程的某一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对等关系。这个基本等式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本依据。
(2)会计恒等式2一动态的会计等式。
开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上一个等式并不能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盈利还是亏损,因此我们给出下面的等式,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
收入一费用=利润(或亏损)
如果:利润>0,则表现为企业盈利
利润<0,则表现为企业亏损
之所以将这一等式称之为动态指标,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不同阶段企业利润的变化中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会计恒等式2也是编制“利润表“的主要依据。
(3)会计恒等式3一动静结合的会计等式。
第1个等式只能看出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情况,即某一个时点的状况;而第2个等式只能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情况,即赚了多少钱,无法反映企业的规模。再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资产运用会取得收入,同时也产生了费用,而利润的增加一方面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资产或减少了企业的负债,企业的经营总是如此持续下去,因此产生了等式3:
资产+利润=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
由于企业的利润最终要归入新的资产中去,减少负债或者增加所有者权益,等式3最终可以化成等式1.
十、会计等式怎么算?
会计等式,是对各会计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所作的概括表达,即反映各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常见的会计等式有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
静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其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其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