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税法的适用原则有哪些?
税法适用原则包括:1.法律优位原则;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二、我国财税法的适用原则有哪些?
财税法由税法(又分为税收程序法与税收实体法)、会计法及审计法组成。财税法是个笼统概念,三者无法统一出适用原则。
三、税法的适用性原则有几个?
(1)法律优位原则:税收法律的效力高于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税收行政规章效力 ;
(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新法实施后,对新法实施之前人们的行为不得适用新法,而只能沿用旧法 ;
(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新法、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 ;
(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对同一事项两部法律分别订有一般和特别规定时,特别规定的效力高于一般规定的效力;
(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 实体法不具备溯及力,而程序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溯及力 ;
(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在税收争讼发生时,程序法优于实体法,以保证国家课税权的实现。
四、会计主体原则
会计主体,也叫会计实体(entity))。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在会计主体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单位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明确会计主体前提,
一是可以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
二是可以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五、fifo会计原则?
FIFO 是First In first Out的首字母缩略词。 先进先出。
这个表示描述队列的原则: 什么首先进来首先被处理, 什么进来下等待直到一被完成, 等。因而它是analagous 对人行为"站立在线" (更喜欢在美国英语) 或"队列" (更喜欢在英国英语), 人事假队列在次序他们到达的地方。
在会计, FIFO 是一个通常方法为接近存货的价值。它是适当的有许多不同的批相似的产品的地方。方法假定, 下个项目运输将是最老的那键入仓库。实践上, 这反映部下的商业物质。
六、会计原则区别?
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入市的反应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客观性原则是对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
2、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能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核算所产生的数据应当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按照规定的处理方法进行,是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
4、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一贯性原则是在可比性原则基础上产生的,是实现可比性原则的保证。
5、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实效,会计处理应及时进行,一边会计信息得以及时利用。
6、明晰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与会计报表应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利用。
7、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以实际发生和影响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8、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指营业收入和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
9、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所谓历史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他等价物。
七、税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原则分别有哪些?
基本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
公平原则、
效率原则
实质课税原则。
适用原则
法律优位原则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八、税会是税法和会计的简称吗?
答:不是。税法和会计在现代汉语里是两个不同的专有名词,税法是各种税收法律的总称或简称,会计则是单位处理账务的财务人员的职务,在现代汉语里这两个词不可以合并简称。如果将这两个词语合并简称为税会那应该是税务会计或税收会计的简称。
九、2023注会会计和税法如何备考?
前四大第三年审计经理,现PE负责风控,
本人理工科,CPA两年通过,财管95分。我的CPA核心学习秘籍总结成四句话,就是:
多角度资料刺激理解,短时间反复强化记忆。
少批量测试柔性反馈,长距离坚持自我优化。
CPA要快速有效通过,只参考别人的各种详细备考经验是没太多用处的。
看得越多,你可能越迷惑。有些别人的经验是会互相冲突或矛盾的。
说简单些,别人的成功备考经验,都是适用于别人的备考办法。
对于你个人来说,你要从别人的经验中要了解到的其实是通用方法与原则!
一、 多角度资料刺激理解
在中国,大部分考试都在考你的记忆力。
CPA也是。
经济法的关键法规法条要背。
战略管理的各种模型框架要背。
就连会计的会录,也是边理解边背才能做得快答得对。
但记忆与理解是分不开的。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
不理解的怎么办?
使用多角度的不同资料或不同方式去理解。
为什么?
经济学上有一个“边际效益递减”概念。
你肚子饿了,吃了一个包子,这个包子的效益很高,马上让你脱离极度饥饿的情况。
但你再吃一个包子,这个包子对人你的效益就降低了。
越往后吃越是这样子。
看书也是这样子,同一教材或辅导书对你的效益是边际递减的。
头脑也会疲惫麻木的,要换种资料多角度去刺激它。
比如你自己觉得自己有基础,没听网课,就直接看重难点汇总的辅导书。
这本身没问题,但在看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不是太理解。
因为重难点汇总辅导书的表述一般比较精练。
那这时候,你可以回去看教材,或者去听网课的对应章节。
或者是自己对着框架图或思维导图去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理解思路。
教材详细一些。网课老师更是会尽量扮碎了喂给你。
同时对头脑的刺激也从视觉刺激变成听觉刺激了。
这既是多角度资料刺激理解,也是多感官刺激理解。
非常有用。
千万不要抱着一本教材或辅导书啃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再比如,我1月中在知乎分享了一篇长投与合并报表的理论与上市公司实践相结合的回答:
知友们的评论是这样子的:“突然就懂了”
这个感觉,就是我想强调的多角度资料刺激的作用!
这位知友前面一定是看过教材听过网课或相关资料的,但此前没搞懂,这时“顿悟了!”
我也是经常这样子的,之前在学习CPA会计的时候也是这样子。
翻了好几天,才突然顿悟。
而且我那时候的免费资料还很少,要么是收费的网校论坛,也没有知乎可以问别人。
有打算考CPA的知友,资料方面不要太花钱,建议最好直接薅一级PE投资机构补贴的免费羊毛。
比如这个通关全家桶,有各科的框架图和重难点知识。创始人李斯克是上海交通大学毕业。
免费的资料要先利用起来,不要花钱去报一堆班买一堆资料,然后竖之高阁。
先用教材+轻松过关一+免费的资料自学一个月看看能否坚持下来。
如果能,那再考虑资料够不够的问题。
如果不能,那也省了一大笔钱!
再分享一篇我对会计框架与逻辑的回答,花了我五六个小时,找了很多资料,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的。
如果你考CPA会计,将下面这个回答耐心,耐心,看完,一定有帮助!
CPA会计该如何学习?二、 短时间反复强化记忆
从记忆的原理来看,要强化记忆,一定是要尽量在短时间内进行反复理解记忆的。
这个相信大家这么多年学习过来也会有同样的经验。
所以,这一点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如果你报两门也好,三门也好。(以下较适用于零基础的)
一是要将每天的时间同时分给两门或三门。
不要先花一个月或一个半月看完一门科目,再花另外一个月去看另外一门科目。
这样的话,最前面的科目一定会忘掉。
二是每天时间的分配不是平均的,要根据科目的难度。
比如会计很难,那要分多些。
比如税法,你说计算题很难,那也要分多些。
至于战略管理,可以少些,当趣味性的行业分析来看也没问题。每天理解一些模型框架,中后期再背。
我此前分享过CPA六科科目的各自特点:
会计及财管:知识成体系,以理解为核心关键,做题为辅助。 审计:知识成体系,以理解为基础,背诵为关键。 税法:知识零散不成体系,记忆为关键,做题强化为辅助。 经济法和战略:可不求甚解,以背诵关键法条或框架模型为关键。
三是尽量增加复习轮次,减少每轮次复习时间。
比如下面四个复习方案(假设总复习时间为四个半月,每个月按四星期,计十八个星期):
A:
第一轮:八个星期;第二轮:六个星期;第三轮:四个星期;
B:
第一轮:六个星期;第二轮:四个星期;第三轮:四个星期;第四轮:四个星期;
C:
第一轮:四个星期;第二轮:三个星期;第三轮:三个星期;第四轮:三个星期;第五轮:三个星期;第六轮:两个星期;
D:
第一轮:四个星期;第二轮:三个星期;第三轮:三个星期;第四轮:三个星期;第五轮:两个星期;第六轮:两个星期;第七轮:一个星期;
零基础的,请一定要选D方案。
越多轮次越好,每轮时间一定不要超过一个月,时间越长的话就忘得更多。
这是记忆理论艾宾浩斯曲线说的!
有基础的,总时间从十八个星期减少到十一个星期,减少到五个轮次,直接从第三轮开始就行。
三、少批量测试柔性反馈
反馈是进步的源泉。
但我的一个体会是很多人不喜欢反馈,比如我自己。
反馈会让人直面自己的弱点,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我春节看了一本书,从头看到尾总共花了六七个小时,感觉自己都看得明白,也觉得书中讲得很有道理。
但今天中午吃饭,跟别人聊天,聊起春节做了啥,我开口想分享我看的那本书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结果,没能说出三点,只能勉强拼凑两点后草草收场。
这就是书没读进去,对整体框架也没把握好,主要内容也没能内化成自己的思想。
再加上读的时候没有任何反馈给到自己,
我是一路读完的,没有一边读一边跟别人输出分享,也没有做题测验,
自然无从知晓自己到底对每一章的具体理解情况。
考CPA也是如此。
大部分时候,我们看教材听网课,感觉老师讲得都有道理,自己都听得懂。
但过两天做题,全错。
所以我的建议是:少批量测试柔性反馈。
少批量是不要读了很多页书或听了两个小时的课才去收集一次反馈,要不然会忘记。
而是看一页教材的主要概念后,或听十来分钟一个会计主要概念讲解的网课以后,就马上收集一次反馈。
然后是柔性反馈:
不要局限一种收集反馈的方法,可以是默写会计分录,可以是做题,可以是背诵,可以是直接在脑中回忆。
关键是通过这些反馈方式去检验自己到底理解了没有?
要养成这个反馈的思维方式。
四、长距离坚持自我优化
1、CPA更关键的是坚持,是长距离的坚持。
CPA出考率在40%,平均各科合格率在20%到30%。
这需要你坚持复习三四个月,甚至五六个月。
这很不容易,非常不容易!
特别对于一边工作一边备考的朋友来说。
我个人的一个建议是将考没考过CPA与自己的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挂钩起来。
比如CPA对我的短期利益是:考过CPA,每个月加一千五到二千五元的工资。
对我的长期利益是:从理工科顺利转型财务金融,是重要里程碑,是锦上添花。
但有些不合适的挂钩是不建议的。
比如考过CPA,就能年薪三四十万。这不现实。
前天,有一位朋友咨询我,我们语音通话进行沟通。
他说,他对CPA的认知是考过就能月薪四五万。
我真是震惊了!
赶紧纠正他的观念。
不合适的挂钩会很容易被证伪。
这个证伪可能是复习中途,也可能是考试的前一两周。
甚至可能是你第二年的复习中途。
这时,你前一年过了两门,第二年本来信心满满的,结果突然获知CPA对你直接加薪或直接跳槽升职不一定有直接关系。
那心态会崩掉的。
2、自我优化
拿我在知乎上分享经验举例吧。
17年底到18年中写过一段时间。
后来发现没啥可写的。一直停到了21年中。
然后有机会听到了一个分享。
恍然大悟。
原来可以这样子去寻找合适的题目,原来可以这样子去切入题目。
写回答分享不是我的专业,此前的正反馈较弱,或者说我也没将它和我自己合适的目标挂勾起来。
这就很容易放弃,也不会去自我优化更新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但现在开始有正激励了。
我就有充足动力,不断去看别人的经验帖子,思考要如何更好地分享自己的理论与经验。
比如前天写了一个五千字的CPA会计框架与逻辑。
总共花了五六个小时,字斟字酌的,还去找了一些英文资料参考,以免出错。
备考cpa会计,听得懂,记不住怎么办?自我驱动力很足了。
考CPA也是如此。
内容不理解,要怎么办?
做题不会,要怎么办?
看到我这个回答的时候,你其实就是在借鉴我的经验。
但这个借鉴不是一劳永逸的。
在整个备考过程中要不断借鉴,不关是我的经验,还有其他人的。
包括网校老师们的,比如各种网校课程(具体报不报还要看你适不适合听课学习,比如我就不合适)以及各种免费资源。
大家各有所长,重点覆盖的范围都不一样。
比如郭守杰,擅长经济法,我当年也是听过他的课的,十多年了,他非常有经验。
有疑问的话,你可以来知乎发问题邀请别人回答。
还是最上面那个长投与合并报表的回答,有网友就在评论中点评说是“知乎看见最清晰明了的长投解答”,并让我帮忙解释摊余成本。
我当晚就给她回答了,摊余成本的逻辑回答:
五、会计的特点及复习重点
以会计某年真题为例。
单项选择题考的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与存货的计量。
多项选择题考的是关联方的披露报告与预计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综合题考的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内部存货交易”等的确认、计量与记录。
这反应了什么?
会计是有逻辑性的;有大框架;有勾稽关系;有内在联系的;
会计其实是一门语言,其作用是对现代社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最基本的就是要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用统一的特定的语言表述出来,让不同企业有一个统一的计量准则,所以我们要学习的是怎么用会计语言来描述企业的状况。会计本身是与各项业务活动紧密相联的,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就要注重学习业务活动对应的会计分录。
具体要怎么准备呢?
1、充分挖掘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看教材或辅导书时最好的方式是在各章节间结合着看,比如你看长投这一章的时候,偶尔就要翻去最开始的金融资产一章看看;
以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财务报表三章为例,虽然这三章是独立的,但三者实质上是相互联系的,取得某企业不到20%的股权时,应当作为金融资产去核算,超过20%不到50%时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进行核算,超过50%时则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进行核算且此时应当合并财务报表。
另外也可使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学习:
比如对于初始计量,这样的思维导图是一目了然的。
拿着这样一张图,再去看教材,绝对是纲举目张、执本末从。
2、跟实际案例结合
我关注的一个公众号,叫并购优塾,之前写了一篇文章,大家可以结合着看。
乐视,在它的财报里,贾老师提出了一个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命题……讲的是乐视如何通过关联方交易实现报表美化的。
对应了我刚才说的会计真题中的交联方交易的多选题。
如果大家在学习到这两章的时候,可以同样去找些资本市场的实际案例看看,相信记忆的强度会更牢固,也会更到位。
3、专题研究
重点章节,如金融资产、收入、所得税、长投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审计调整之类的,
一定要多看些不同人的专题讲解,多角度刺激。
4、信息来源
网课,教材,真题,论坛问答,专题讲解,课外书,公众号财务分析文章(只带着思辨的思维去看,不要全信,有些文章的理论基础是有问题的,甚至不一定有你系统学习过的专业)等等;
5、多做题
分录要多写;
每个章节关键知识点的会计分录都要写;
做题时综合题的分录也要从头写一遍,不能在心里过一遍就算。
六、税法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税法考啥?
税法总论、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烟叶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关税、船舶吨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房产税、契税及土地增值税。
税法最大的特点是知识点零散;相互之间无逻辑性;计算简单,但容易错,坑很多;
每个税种的纳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期限、地点等等要素都不一而同,都各成一套。
在这种情况下,最适合税法的复习方法就是对比法和图表法。
比如你在复习小税种时,使用这样的对比表格,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些小税种的纳税范围区别,税率区别,计税依据区别。
这样的对比区别,有助于加深记忆的记!
就是我第一部分说的,不同学习内容之间的切换与强化。
这里的对比图表是工具,更重要的思维是在复习的时候有意识地去比较,在脑海里面,在纸上简单写。
比如你先学了增值税,在复习到消费税的时候,你每看一个消费税的知识点,都要去与增值税比较。
比如,你看到这么一段消费税的知识点:
与其他税种比较,消费税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征收范围具有选择性; (2)一般情况下,征税环节具有单一性,主要在生产销售和进口环节征收; (3)平均税率水平较高且税负差异大; (4)计税方法具有灵活性。
你就要在脑海中或者在笔上,回忆一下增值税的对应特点。
(1)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有选择性吗?
(2)增值税的征税环节具有单一性吗?
(3)增值税的税率有哪些?针对的是哪些不同的商品?
(4)增值税的计税方法有灵活性吗?
这样温故(增值税)可以知新(消费税)。
这样子的思考温故,可以自己写写画画,也可以借助一些现成的表格。
但就算是使用了现成的表格,还是得自己写写画画一下。
自己写写画画是主动的,直接看现成表格是被动的。
主动的比被动的,更记得牢固。
==================================
最后宣传一下我的《真实审计故事:摇摆的人性与数字的游戏》:
受限于广告法,这大概是全网唯二的真实审计小说吧。
- 我的真实故事:
- 「被我发现财务造假的 IPO 公司,居然还上市了!」
-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经理自杀了!?」
- 「副总裁推的项目造假,我被「甩锅」了?」
- 「地产尽调碰上「还我血汗钱」,我被卷入群体性事件了!」
- 「拟收购标的估值是多少?你想多少就多少!」
- 「以一己之力搞砸 IPO 项目是什么体验?」
- 「巧用孙子兵法围猎上市公司!」
- 「我在药店监盘发现的秘密……」
- 「连锁洗衣店除了洗衣服也「洗钱」?」
- 「税局倒查十年,企业冤枉吗?」
PS:不要找我要另一部小说的链接。
【手动狗头】
十、会计核算原则?
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的经济业务和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法律证据为依据,反映进入市场时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其内容真实、准确、准确。数字准确,数据可靠。客观性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2、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应当能够满足所有相关方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核算所产生的数据应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
3、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按照规定的处理方法进行。这意味着会计信息具有相同的口径,可以相互比较。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
4、一贯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必须前后一致,在正常情况下不得随意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一致性原则是基于可比性原则,是实现可比性原则的保证。
5、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工作要切实可行,会计处理要及时进行,会计信息要及时使用。
6、明晰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报表应清晰、简洁、易于理解和使用。
7、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以实际发生和影响为基础。本期已实现和已经发生或应当承担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收入和费用的核算能够准确反映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8、配比原则匹配原则是指企业的收入与相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协调。要求在同一会计期间内确认和计量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种收入和相关成本和费用,并要求企业根据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因果关系,确认和计量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一定时期内的费用。坚持配比原则有利于正确计算和评估经营成果。
9、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全部财产和材料,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入账。所谓的历史成本是指在购买或制造房产时支付的实际现金和其他等价物。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资产、负债和权益的计量应以实际交易价格或经济业务成本为基础,不考虑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时,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账面价值。
10、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在会计分期的前提下,会计核算应遵循收入支出和资本支出的划分原则。利润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划分原则是会计核算要严格区分利润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正确计算企业的当期损益。支出的效益与本会计年度有关的,视同盈利性支出。支出效益与多个会计年度有关的,视同资本性支出。11.谨慎原则谨慎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对某项经纪业务或会计有不同处理方法和程序的会计人员。应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会计处理要谨慎、谨慎,对风险和损失要有充分的估计,尽量少或无可能的收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或决策者应警惕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并尽可能避免这些变化。风险将其限制在最低限度。坏账准备和减值准备反映了谨慎性原则。12、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当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区分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重要性。按照重要性原则,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如与业务决策有关或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当分别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