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会计报表审计目标是什么

287 2023-06-25 10:23 admin

一、会计报表审计目标是什么

  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审计总目标: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会计报表审计的判断标准是

必须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报表都是指年度报表,即对一年的经营情况和经营报表进行审计。

其中上市公司的年度报表必须是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而对于非上市公司 ,是可以自行选择是否需要请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国家并没有强制要求。

三、会计报表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企业财务内审是指企业内部对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预算等方面的制度、流程、程序等方面进行审核和评估,以发现和预防潜在的财务风险,保护企业财务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审计制度、会计规则、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报告制度等方面。

2. 检查财务会计准则的执行:包括会计准则、税收法规等方面,要求符合财务会计准则、公司规定及审计标准,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3. 评估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通过检查公司财务预算、成本管理、资金运作等方面,评估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4. 评估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检查企业的企业风险管控机制,以及在合规性、合法性等方面的互相检查。

5. 报告审计结果和费用控制:向管理者或者董事会提供审计报告,汇报审计结果,并努力减少企业费用,提高管理效率。

企业财务内审需要根据不同业务类型,明确内审流程,明确内审对象,把握审计重点,准确识别风险,及时向上级管理人员或董事会汇报内审情况,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帮助企业提高财务风险控制水平,保障企业财务安全和健康发展。

四、会计报表审计报告

当然是调账啊!这里有个方法你可以借鉴一下。现在一般公司都有财务软件,而且上年度的审计报告出来的时候一般都是来年的三月份了,这个时候要只要将去年12月的账套开账,录入调账凭证然后重新结转费用做年结就,再根据最终的数据调整来年报表的期初数据就行了。调整的数据的话审计的TB上会有,但是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性的进行调整。

五、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重要性水平与(存在的)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

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能容忍的最大错报。如果重要性水平定的较低(指金额的大小),表明审计对象重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就必须执行较多的测试,获取较多的证据。可见,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

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那么,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水平成正向关系。这就错了,这不是“负负得正”的关系。

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水平成反向关系,审计风险越大,重要性水平就得越小。如果注册会计师通过初步分析,认为客户财务报表中出现错报的可能性较大,注册会计师难以将报表中重要错报查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即“存在的审计风险”较大,注册会计师应采用较低的重要性水平,以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一)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中,一般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在抽样审计的情况下,重要性是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证据充分性(证据数量)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重要性水平越高,所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少。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抽样中必须根据计划的审计抽样水平,合理确定审计抽样的样本量,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提高审计外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审计风险实质上强调的是会计报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由于审计测试和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将所审计报表中所有的错报或漏报都审查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测试过程中,又总是希望通过执行合理必要的审计程序,尽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这就需要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审计中,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

首先,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就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重要性是决定审计风险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直接影响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低,则审计的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这里,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额的大小,而且是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角度来判断的。

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审计风险水平的高低又反作用于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审计风险水平是针对被审计单位而言的,是指审计风险决策模型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越高,即评估的审计风险越高,被审计单位出现重要错报的可能性越大,则审计人员越要小心谨慎,重要性水平就要确定得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就要确定得越高。因此,重要性与评估的审计风险也成反向关系。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是对实际的或评估的审计风险的控制。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模型为:期望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在模型中,审计人员所能控制的只有检查风险。所以,控制实际的或评估审计风险的重点在于控制检查风险,而检查风险的控制取决于根据实际的或评估的审计风险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可知,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一定的条件下,检查风险和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

(三)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施阶段应根据审计目标,考虑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各种因素,合理确定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在确定拟实施的审计程序后,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则审计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