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什么很有典故的成语?
谢邀请!致青山醉瑜:
80%以上的成语《都是从典故中浓缩》而来的!所以《典故》即是很经典的故事。剩余的不到20%是古人们根据当时的年代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经验中总结而来的。
汾淮居士致
二、有什么有典故的成语?
成语大部分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所以基本都有典故,举个例子,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出自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这个经常用但是典故比较冷门)
三、有哪些出自魏晋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如鱼得水
.初出茅庐
锦囊妙计 .
一时瑜亮 .
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
言过其实
望梅止渴
洛神赋 - 酒会诗 - 白马篇 - 饮酒 - 咏史 - 饮马长城窟
四、成语「鹬蚌相争」有什么历史典故?
战国末期,各个堵侯国之间经常相互攻伐,战火不断。有一年,赵国又准备起兵攻打燕国。为了避免这场战乱,燕国的谋士苏代奉命去拜见赵惠王,向他陈述利害,劝说他不要进攻燕国。苏代给赵惠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河蚌爬到岸上,张开蚌壳晒太阳,正在这时,一只鹬鸟飞过来,一下子就啄住了河蚌的肉。河蚌一痛,连忙用力把蚌壳合紧,将鹬鸟的尖嘴紧紧的夹住了。就这样它俩互相争持,它俩争斗的精疲力竭了,被渔翁轻易地把它们都捉住了。
苏代讲完后,对赵惠王说:“如果赵国去攻伐燕国,燕国竭力抵抗,双方必然相持不下。这样,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翁那样坐收其利。所以请大王认真考虑再做伐燕国的决定。”赵惠王听了苏代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收回了攻打燕国的命令。
五、关于刻苦学习的典故或成语?
《三字经》里就有好多,比如:
头悬梁,锥刺股……吧啦吧啦
如囊萤,如映雪……吧啦吧啦
如负薪,如挂角……吧啦吧啦
成语的话得出:悬梁刺股,囊萤映雪,负薪挂角
至于故事概括来讲就是孙敬悬梁(不是上吊 );苏秦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朱买臣负薪;李密挂角(不是写《陈情表》的李密)
此外还有凿壁偷光(这个很有名吧?匡衡的故事),韦编三绝(没记错的话说的是孔子)。
还有些不一定特指学习但是也是表示勤奋刻苦的成语——焚膏继晷,闻鸡起舞,卧薪尝胆,废寝忘食啦。
第一时间也就想到这些了。
六、什么比较传奇的成语或俗语典故。?
一尘不染
唐高宗年间,弘忍大师开坛讲学,当时他的手下有五百余名弟子,最有慧根的当属大弟子神秀。神秀,俗姓李,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少年时为儒生,游学江南,博览经史。唐高祖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神秀在洛阳天宫寺出家。五十岁那年,他翻山越岭,不远千里,投身到弘忍的门下,从事打柴、汲水等劳役以求法。六年来,他夜以继日地在弘忍身边服侍,深为弘忍器重,于是被擢升为上首弟子。在当时,神秀被大家公认为禅宗的衣钵继承人。
话说有一年,弘忍突然感到自己年龄不小了,便想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这天,他召集众僧,要求每人作一偈(梵语“颂”,即佛经中的唱词),以便了解各人的道行深浅。神秀悟道颇深,当即在寺院的廊壁上题了一首偈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偈诗中所说的“菩提树”,即古印度的毕婆罗树,它是一种普通得犹如杨、柳、桐、槐那样的树。当年,年轻的悉达多王子在结束了六年的苦行之后,就坐在一棵毕婆罗树下悟道成佛,被后世尊为释迦牟尼。人们为了感念佛祖证悟人生真理的不朽功德,把他悟道时给予他遮护的毕婆罗树称为菩提树,也就是觉悟之树。弘忍大师见到后大为赞赏,让众僧都来诵念此偈。
后来,慧能听到有人诵读神秀作的偈语,就感叹道:“听起来确实很妙啊!可惜,境界不是很高。”到了夜间,慧能央求一名会写字的僧人在神秀的偈语旁边另题了一首自己作的偈诗:“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的偈子表达的是一种出世的态度,它的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大师看到这个偈子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当他听说是慧能后,就命人将他叫来,并当众批评慧能:“你写的乱七八糟,简直是胡言乱语!”说完,又亲自擦掉了这首偈诗,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转身就走了。众僧之中,唯有慧能真正理解了五祖的意思。
这天夜晚,三更时分,慧能来到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金刚经》,并将衣钵传给了他。
慧能得法后,悄悄回到南方,隐居了十五年,才前往曹溪宝林寺。随后,他又在韶州大梵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并传授无相戒。嗣法弟子有行思、怀让、神会、玄觉、慧忠、法海等四十余人。后来,法海汇集慧能的言行为《六祖坛经》,这就是南宗。神秀在弘忍圆寂后,前往荆州当阳山玉泉寺,二十余年中门人云集,这就是北宗。经过神会的弘扬,南宗遂成为禅宗正统,从此独尊天下。而神秀创立的北宗则门庭寂寞,几代之后就衰亡了。
——《景德传灯录·弘忍大师》
【故事启示】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强调的是要时刻照顾自己的心灵,通过不断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邪恶。神秀提倡的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慧能则通过“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诗作,表达出世的态度。身处滚滚红尘之中,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真正做到心中“无一物”的境界,如果没有高深的修炼,确实很难。
【成语释义】 原为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也形容环境清静整洁。
【活用例句】 保洁人员不一会就把大礼堂打扫得~了。
【近义】 一干二净、冰清玉洁
【反义】 污七八糟、污秽不堪
七、亡羊补牢成语典故
亡羊补牢成语典故
亡羊补牢是一个中国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发生后才想办法修复或弥补错误的行为。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夫养了一大群羊。一天,他把羊群带到山上吃草,然而,因为疏忽大意,他没有留心羊群是否安全。正当他专心放羊的时候,其中一只羊跑出了围栏,逃跑到了附近的山林中。
惊慌失措的农夫
农夫没有留意到这一情况,直到黄昏时才发现一只羊不见了。农夫十分慌张,他意识到这只丢失的羊可能会受到野兽的袭击,或者在山中迷路。他想了很多办法以便找到那只羊,但都没有成功。
农夫陷入了绝望之中。他十分后悔当时没有更加注意羊群的安全。他明白自己无法将丢失的羊找回,于是他决定补救已经发生的错误。他开始修建一个更高更牢固的围栏,为羊群提供更好的保护。
得救的羊群
尽管其他人都认为农夫已经无用地白费力气,农夫一心一意地完成了围栏的修建。这个围栏比以往的要坚固得多,能够更好地保护羊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围栏终于完成了。
就在围栏修建完毕不久后,一场暴风雨突然来袭。其他农夫的羊群不幸被风雨摧毁,但是这位农夫的羊群却安然无恙。所有的羊都因为这个修建起来的围栏得到了安全的保护。
亡羊补牢的启示
这个寓言故事中的农夫最终成功保护了他的羊群,但他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就源于这个故事,用来形容事先没有做好准备而导致问题发生,然后才想办法弥补错误的行为。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对于任何工作或者计划,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和规划。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忽视可能造成的后果。在工作和生活中,亡羊补牢的原则都是适用的,即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从中吸取教训,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仅仅依靠事后的弥补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在意识到错误时立即行动。如果贸然忽略了问题,它可能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工作,或者导致更大的损失。通过亡羊补牢的行为,我们可以减少错误带来的损失,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总结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仅是一个描述事后补救的成语,更是告诫我们应当引以为戒,在事情发生之前要做好准备,确保事情能够顺利进行。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亡羊补牢都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希望我们都能从这个典故中汲取智慧,时刻铭记亡羊补牢的重要意义。准备好迎接未来的困难和挑战,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八、爱情典故成语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博客!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爱情典故和成语的知识。
爱情典故
-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诗文。故事讲述了一个乌托邦式的桃花源,人间仙境般美好。这个故事常被用来描绘爱情的纯洁和完美。在爱情中,人们常常渴望找到一个纯净美好的桃花源,追求着永恒的幸福和爱情的理想。
-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元代作家宋应星创作的一部话本。这个故事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悲壮爱情,他们相爱却因身份不同而被命运所阻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爱情中,有时候我们要面对命运的考验,才能真正体验到爱情的伟大和坚贞。
-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对神仙夫妻,他们被分隔在天河两岸,在每年的七夕节才能够相会一次。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坚持,让人们相信,在爱情中只要有真心和等待,就能够跨越任何障碍。
爱情成语
在中文中,有很多与爱情相关的成语,下面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成语:
- 鹊桥相会:这个成语源自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意思是指两个相爱的人终于相聚在一起。在爱情中,我们常常期盼与心爱的人相会,分享彼此的快乐和温暖。
- 白首偕老:这个成语形容夫妻长久地生活在一起,直到白发苍苍。它表达了长久的爱情和坚定的婚姻承诺,是许多人向往的爱情状态。
- 如胶似漆:这个成语形容两个人感情非常深厚,像胶水和油漆一样黏在一起。它强调了爱情中的默契和亲密,让人们向往并追求着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
这些爱情典故和成语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和追求。无论是美好的爱情故事,还是寓意深远的成语,都激发着人们对真爱的向往和追求。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您对爱情典故和成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温暖着人心,激励着我们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在面对爱情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坚持并努力成就一段真挚而持久的爱情。
感谢您阅读我的文章,希望它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如果您对爱情典故和成语还有更多的了解和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分享。
谢谢!
九、成语典故图片
成语典故图片:揭示华语文化的千言万语
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简练的词汇组合,凝练出千言万语的智慧和哲理。成语典故更是成语中独具魅力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寓意深远。在现代社会中,成语典故不仅仅是语言的一部分,更是文化的瑰宝。
成语典故勾勒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们是诗词歌赋、古书典籍等文学作品中的常用元素。成语典故贯穿于中国人民的日常语言交流中,承载着人们对历史、哲理、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成语典故的来源和意义
成语典故的来源多种多样,有的与历史事件、人物有关,有的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相关。典故内涵丰富,蕴含着深远的意义。
一个典故背后的故事可以展开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方面的思考,让人们在阅读、讨论中汲取智慧的火花,并为现实生活中的决策提供启示。
成语典故图片的艺术表现形式
成语典故图片是一种将成语典故以图像的方式展现的创作形式,它以简洁、直观的方式深化了对成语典故的理解和记忆。
成语典故图片或通过绘画、插图的形式将故事中的人物、场景具象化,或运用符号、图标等进行象征性的呈现。这些艺术形式使成语典故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成语典故图片的教育意义
成语典故图片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为学生学习成语和了解文化传统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通过观看成语典故图片,学生们可以在视觉上对成语典故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
同时,通过分析和讨论成语典故图片,学生们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他们能够用心去读懂成语典故,从中受益终生。
成语典故图片的传播方式和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成语典故图片的传播途径也日益丰富多样。
现如今,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了众多以成语典故图片为主题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分享,使更多的人可以轻松获取成语典故的资讯。
此外,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传承机构也定期举办成语典故图片展览,将这种创作形式引入到更多人的视野中。
成语典故图片的创作与传承
成语典故图片的创作需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要善于融入现代审美和创新元素。
艺术家应该通过深入研究成语典故的背后故事,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然后巧妙地将其以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人们能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领略到成语典故的魅力与智慧。
成语典故图片的发展前景
成语典故图片作为一种文化创意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增加,成语典故的研究和传播也将得到更多重视。
未来,成语典故图片创作与传承将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通过VR、AR等新兴技术,为观众呈现更加生动、立体的成语典故世界。
总而言之,成语典故图片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揭示出华语文化的千言万语。它不仅促进了成语的传承与发展,也为人们传递了智慧与美学的结合。
十、古代成语典故?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 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图穷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