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新闻的基本特性有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新闻还具有广泛性、易碎性等非基本特性。一是根据特定的报道内容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工业新闻、农业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教育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二是根据新闻发生地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和地方新闻。 三是以新闻的时间性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突出性新闻、延缓性新闻。四是根据特定的报道要求和报道形式,同时也考虑到新闻与读者的关系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2、 新闻本源: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新闻的本源,即新闻的根本依据和源泉,也即新闻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这是新闻理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客观事实是新闻的唯一本源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这就要求人们在新闻实践中充分尊重客观事实,坚决反对新闻造假或新闻失实。 3、 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是指“新闻材料的出处和供应新闻材料的媒介旦衡。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新闻来源有:1、记者采访;2、通讯社电稿;3、公众来信来稿;4、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部门的文稿及宣传品等等。新闻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种,从其他报刊转载,也是新闻材料的重要来源。” 新闻本源与新闻来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的联系:新闻来源必须符合新闻本源的要求,新闻本源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新闻来源。 两者的区别:新闻本源问题是从哲学意义上对新闻本体的一种思考,而新闻来源则是从专业意义上对新闻材料出处的一种描述。 西方新闻媒体一般规定:所有新闻都要交代新闻来源。 4、 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只能按事物的本来面貌作客观的陈述,其中所涉及的人物的形象、 言论和行动,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包括一切具体细节,都必须用准确的文字作真实的交待,不得虚构、夸张和粉饰,更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真实性的两层含义:一是具体真实;二是总体真实。 5、 新闻的新鲜性:只有新近发生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想、新经验,即一切能给 人们带来新消息、新意见的具有新意的新鲜事实才有资格成为新闻。 新鲜性的两层含义:一是事实要新;二是报道手法要新。 6、 新闻的及时性:真实、新鲜的新闻事实如不能得到及时的传播,新闻就会成为旧闻,就失去了新闻的价值。因此,新闻报道总是要用最快的速度把最近发生、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传播给公众。正确处理“及时性”与“时宜性”的关系、“抢”与“压”的关系。 7、 新闻的公开性:真实、新鲜的新闻事实只有公开报道出来,为公众所知晓,为社会所承认,才能最终实现其价值。媒体制作新闻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公众传播。真实性使新闻区别于文学,新鲜性使新闻区别于历史,及时性使新闻区别于普通信息,公开性使新闻区别于情报。 8、 五要素说或六要素说: 与新闻事件相关的主要人物(何人,Who);新闻事件(何 事,What);事件发生的时间(何时,When);事件发生的地点(何地, Where);事件发生的原因(何因,Why)。以上俗称五W。六要素是指再加上一个H,即事件发生的过程(如何,How)。全能型导语即五个W和一个H的高度浓缩。新闻要素的实践意义:一是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搭闹实的要点,从而保持新闻的具体真实。二是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能做到全面、简洁。三是有助于编辑进一步核对新闻事实,及时发现稿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9、 突出性新闻:(ppt上无) 10、 延缓性新闻: 11、 硬新闻:所谓硬新闻,是指有关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突发事件或含有
实质内容的重大信息的报道。这类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可以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它有两个严格要求:一是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二是报道要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12、 软新闻:所谓软新闻,多指关于社会、市井、风俗知迟罩、民情等方面的情况或趣闻轶事 的报道,也包括带人情味的特写。软新闻往往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其主要功能是为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软新闻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时间性不强,但特别讲究写作技巧。 13、 新闻选择:所谓新闻选择,就是新闻从业者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和挑选,以确定值得传播的事实的行为。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新闻就是挑选事实的艺术。采访、写作和编辑这三个新闻制作的主要环节,都和新闻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新闻选择的标准有多种,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种:一是价值标准,二是法律法规标准。价值标准包括:新闻价值,宣传价值。 14、 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宣传价值的素质包含五个方面,合称宣传价值的“五性”: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时宜性。 15、 新闻敏感:所谓新闻敏感,指记者编辑超出常人的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第六感官”等是它的形象说法。它是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新闻敏感的强弱与新闻采访的成败有密切的关系。新闻敏感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迅速判断那些看来无关紧要的新闻线索,有可能导致发现重要新闻;二是迅速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诸多事实中新闻价值孰主孰次;三是迅速判断这一事实是否为读者所关心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四是迅速判断已发表的新闻中,哪些与记者已采访到手的新闻事实有关,从而挖掘出更重要的新闻。新闻敏感的培养,一是靠理论的积累,二是靠实践的锻炼。 16、 新闻价值: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新闻事实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素质的总和。这个定义的核心有两部分:一是强调要从社会需要(主要是受众需要)出发来把握新闻价值。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新闻,只有传播出来,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才能说它有价值,否则,任何价值都将没有依托。二是强调新闻事实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最终还是取决于新闻事实本身所含有的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那些素质,这些素质是客观存在的。新闻价值的要素:不变要素:真实性和新鲜性。可变要素: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一般情况下,只要一则新闻具备了两个不变要素,便具有了新闻价值,而如果同时所具有的可变要素越多、越全,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17、 新闻事业:所谓新闻事业,即专业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从新闻事业社会属性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将新闻事业概括为:运用新闻手段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新闻传播机构及其进行的各项业务活动。新闻事业区别于通常意义上的人际新闻传播活动,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二是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三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采用各种新闻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四是拥有专业化分工明确的专职从业人员;五是面向社会大众,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18、 传媒产业: 19、 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及其组织者运用舆论对社会运行中一切有害现象进行批评、督察、预警的行为。舆论批评(表层位置);舆论督察(主导位置);舆论预警(深层位置) 20、 新闻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即以新闻传媒为主体进行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1、新闻舆论监督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2、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健康发
展的重要保证;3、新闻舆论监督是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4、对新闻传媒自身来说,也是履行社会职责,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的手段。 21、 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指在新闻工作中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的行为准则。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共产党的党性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是共产党对于新闻事业的地位、性质和作用的总的看法,它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处理新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最早明确提出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是列宁。1942年,中共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提出了党报的党性原则。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新闻报道必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第二,政治上正确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人民政府的重大决策。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正确进行舆论导向。第三,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各级党的机关报和各类新闻单位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工作。新闻单位除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外,还必须遵守宣传纪律。在党领导之下的所有新闻单位,所有新闻事业中的党组织,所有在新闻事业中工作的共产党员,都不允许利用新闻舆论工具公开发表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定、指示的报道或言论。有不同意见,应按照党章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向党组织反映。 22、 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有两种含义:对舆论的正确引导;用正确的舆论去引导社会舆论特别是作为社会舆论主体的公众。 23、 新闻舆论引导:新闻舆论引导就是以新闻媒体为实施主体所进行的舆论引导。新闻舆论引导必须遵循新闻规律:一是要用受众信服的事实说话,充分发挥事实的作用;二是要在真实报道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言简意赅的解释点评;三是要在新闻报道中坚持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统一;四是要在与受众的平等交流中实现引导。 24、 邮发合一:自建国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实行的是 “邮发合一” 制度。其主要优点是:节约资源;布点全面迅速。其主要不足是:一是增加了一道中介环节,不但提高了报纸的发行成本,而且导致报社生产、销售之间的脱节;二是读者的订报费不能及时回笼,使报社缺少必要的流动资金。 25、 自办发行:1985年,河南《洛阳日报》因为发行质量和费用问题与本地邮局交涉未果,率先打破了30多年一贯制的“邮发合一”制度,实行自办发行。此后,自办发行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报刊发行的两个主渠道之一。 26、 广播收听率:计算受众中广播听众所占比例的一个概念,一般可用百分数计算。 27、 电视收视率:计算受众中电视观众所占比例的一个概念,一般可用百分数计算。决定收听率和收视率高低的基本因素有四个:一是节目的质量,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决定因素;二是节目安排的时段;三是声音或画面的质量(清晰度);四是节目编排的技巧(如要考虑地域文化因素等等)。 28、 频道专业化:是目前国际电视传播业发展的一种明显倾向。电视频道专业化,指的是电视媒体经营单位根据电视市场的内在规模和电视观众的特定需求,以一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的划分,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能较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从全部是综合频道发展到将要大量出现的专业频道,是中国电视业进一步面向市场跨越的一大步。频道专业化的步伐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如中央电视台除CCTV-1和CCTV-4是以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外,其余频道全部走专业化频道的路子。频道专业化的步伐在我国省级台和城市台走得也很快,许多台都已经开办的贴近百姓生活的都市频道、生活频道、娱乐频道、音乐频道、外语频道等。(来自百度)
29、 台网分营: 30、 制播分营: 31、 资本经营(资本运营):所谓资本经营,就是将经济实体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视为可以经营的资本,通过兼并、合并、收购、重组、控股、参股、投资等形式,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资本价值最大化的行为。资本经营的两大功能:一是通过各种合法融资渠道,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取所需资金,以保证媒介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二是通过合理使用各种金融工具,按照最优风险收益比率,盘活资本存量或将闲散资金投向市场,增加收益。我国媒介进行资本经营的意义:第一,帮助媒体盘活可经营性资本,激活媒体的无形资本,扩大媒体的品牌价值,使媒体资本迅速增值,实现媒体的超常规发展;第二,帮助媒体克服产业结构单一、经营空间狭小、利润来源过于集中的弊端,提高媒体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第三,帮助媒体改革和完善经营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促进采编与经营两分开,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第四,帮助实力强、效益好的主流媒体兼并实力弱、效益差的小媒体,促进以市场手段为主来治散治滥,以资本为纽带来实现传媒业的跨地区、跨媒介、跨行业发展。 32、 传媒集团化:传媒集团是适应市场体制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它在“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又跨出了一大步,表明传媒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可以理解为近年来新闻改革的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实质性进展。传媒集团化发展的意义:一是可以整合传媒资源,实现优化组合,从而使传媒更好地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二是部分传媒集团通过上市有望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三是加快了中国媒介市场的整合,提高了中国媒介市场的集中度。 33、 新闻自由:16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在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中提出这一概念。新闻自由,是指公民享有通过新闻媒介传播和接受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发表意见,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的一项民主权利,它是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具体体现。新闻自由在本质上应该是公民的一种民主权利,公民不受限制地传播和接受新闻的自由,而绝不应该仅仅是新闻媒介的自由权。可是,作为个体的公民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保障这种权利,这种权利常常必须借助于新闻媒介(事业)的出版权、采访权和发布权才能得到兑现。因此,新闻自由就同时涉及到公民个人与新闻媒介两个主体。 34、 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该理论是在弥尔顿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西方传统的、典型的报刊理论,在二次大战前的几百年中一直具有较大的市场。它认为:报刊活动不应受政府控制,记者可以自由采访,自由发表自己的文章,而不管其内容真伪,因为公众有理性对此进行鉴别;报刊作为理性的产物,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可以与立法、司法、行政平行而成为“第四权力”。这种理论强调“观念和意见的自由市场”,但不注意提供可靠的区分自由和滥用自由的界限。所以人们指责这一理论只是一种动听的口号,在现实中不具备真正的基础。实际上,自由报业的发展恰恰造成了观点自由市场的消灭。这是因为,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与大报竞争,最后只能被淘汰兼并。丧失了报纸的所有权,也就失去了发表意见的自由。 35、 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并未完全抛弃自由主义理论,而是在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综合了多家观点,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或限制。它是1947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其研究报告《自由而负责的新闻事业》中提出的;1956年,美国新闻传播学家施拉姆、赛伯特等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对之作了详尽的阐述,使之完整化和系统化。社会责任论强调: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享有特权的报刊,对社会承担公众通讯工具的主要职能,这种责任是其业务政策的基础。它的责任表现为:在传递消息时,应真实全面地叙述所发生的事实;在交流意见时,应表现并阐明社会目标
和价值。为了确保报刊真正担负起社会责任,政府应当干预报刊活动,“如果报刊不自动地负起责任,政府的权力将作为最后的手段来强制它实行这种转变”;“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政府干预公众传播”。 36、 新闻控制:新闻控制是“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的简称,通常指人们依靠社会的力量,以一定的方式对新闻媒介的传播行为进行约束,确立与维护社会秩序,使其符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的过程。社会控制的任务既包括对违规行为的制裁,又包括引导媒介人员认同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新闻控制的主体不仅有国家,还包括社会群体、组织和个人。新闻控制必须使社会规范被媒介人员“内化”,从而达到积极控制的目的。新闻控制的形式:按控制的途径,可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前者是新闻自律的一种方式,后者即新闻他律。按控制的手段,可分为经济控制、政治控制和思想意识控制等。按控制的力度,可分为硬性控制和软性控制。按控制的层次,可分为对媒介组织的控制和对媒介人员的控制。 37、 讯息: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才能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讯息也是一种信息,其特点是能表达完整的意义。在传播过程研究中,学者们通常使用“讯息”的概念,是为了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是意义完整的互动。 38、 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其速度和质量依媒介渠道的性质而有不同,但它总是传播过程不可或缺的要素。这五种要素是传播过程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在任何一种人类传播活动中,它们都是不可缺少的。 39、 知察权:又称知晓权、知情权、了解权、采访权。在民主社会,公民的知察权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新闻传播者的公开报道才得以实现。新闻传播者的职业行为——收集、核实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活动不受阻碍,政府、公务员及一切有关方面人士不拒绝提供公民依法应知晓的信息,是知察权的主要内容。凡政府、公务员及有关人士有意扣压公共新闻信息,或有意传播虚假消息,便被认为侵犯了这项权利。 40、 秘匿权:又称“取材秘密”、“消息来源秘密”、“保护新闻来源”、“保守职业秘密”,指新闻传播者不向外界透露消息提供者身份和姓名的权利。有的国家为确保真实报道和司法正常进行,规定在必要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在取证程序中新闻传播者不得行使秘匿权。 41、 新媒介:“新媒介”永远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今天所说的新媒介主要指伴随着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包括:跨国卫星广播电视、多频道有线电视,文字、音像的电子出版以及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之核心的互联网等。 42、 受众:新闻传播的受众,是新闻传播流程的终端。他们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又是对信息、讯息、媒介以至传播者的最终检验者。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中又一个活跃因素,是新闻信息传受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是不可忽视的反馈信源。 43、 核心受众:按传播对象的重要性,可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虽然新闻媒体在总体上是对全社会开放的,但每个媒体以及媒体上设置的各类栏(节)目,都有着不同的传播内容和个性风格,这是针对并满足某些相对比较固定、明确的受众的。 44、 受众定位:所谓受众定位,即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节)目的核心受众的过程。在核心受众的确定过程中,着重要考虑四个因素:一是受众的区域定位;二是受众的职业、身份定位;三是受众的年龄定位;四是受众的文化教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