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概况?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西部的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8个市州(区),其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50%和70%,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据湖北省旅游局介绍,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鄂西地区拥有2个世界文化遗产、9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5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3个国家级地质公园。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及旅游景区等占全省比例均在一半以上。具有生态、历史文化、工程建设奇观、地域民俗、区位等五大资源优势:森林面积占全省54%,神农架是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集中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湖北5大文化体系中的4大文化;拥有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土苗少数民族风情和武当山地区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入川陕湘渝的重要通道,与世界知名的湘西、西安、川西等风景名胜旅游区道路相连。
二、生态文化有哪些?
媒介生态优化与民族地区生态文化建设摘要:环境和生态安全是和谐社会的根基 建设绿色的生态文化,是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的社会基础 在生态文化建设.
三、什么叫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就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这是人的价值观念根本的转变,这种转变解决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生态文化重要的特点在于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现实事物,解释现实社会,处理现实问题,运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态学的研究途径和基本观点,建立科学的生态思维理论。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经济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生态化理论的形成,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增加生态保护的色彩。 生态文化是新的文化,要适应新的世界潮流,广泛宣传,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识和关注,通过传统文化和生态文化的对比,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兴趣,有利于资源的开发,保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于子孙。 什么是旅游文化? 由于目前世界各国学者对“文化”这一概念的表述有很大的分歧,导致了对“旅游文化” 的不同认识和解释,它的内涵和外延都不停留在探讨的阶段.总的来说,我国学者对旅游文化的表述,大致有下面三种类型: 1、旅游文化是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活动紧密相关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有的学者还进一步指出:“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广义的:举凡旅游路线、旅游途中、旅游景点上一切有助于增长旅游者文化知识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属于旅游文化的范畴;二是狭义的:举凡一切能够使旅游者在途中舒适、愉快并能提高旅游文化素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都属于旅游文化的范畴.这两个旅游文化的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前者,我们要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后者,我们要求加速旅游事业的现代化.”(陈辽《弘扬优秀文化,加速旅游事业现代化》) 2、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结合,而是旅游主体(旅游者的文化需求和情趣)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旅游媒介(旅游业的文化意识和素质)三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具体地说,“潜在的旅游者由于受到旅游动机的冲击和旅游客体的吸引,在旅游业的介入下,实现了旅游,在旅游过程中产生欢快愉悦的心理状态和审美情趣,这种心态和情绪是旅游三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没有的,这就是旅游文化最初和最核心的部分.”(冯乃康《旅游资源与旅游文化》)因此,旅游者处于旅游文化的中心位置,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特殊的欣赏取向、审美情绪、心理状态及其文字、形象的记载、构成了旅游文化的主要内容. 3、旅游文化是旅游生活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旅游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它是由旅游者与旅游从业者在旅游活动共同创造的,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旅游者或旅游服务者在旅游观赏中或服务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 这三类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旅游文化的本质属性.我们比较赞同“旅游文化是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定义,因为它表述简洁明了,内涵具体,包含的内容也很宽广,避免了把对旅游事业有用的文化知识排除在外的消极后果.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旅游文化表述如下: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创造的与旅游关系密切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凡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能使旅游者舒适、愉悦、受到教育,能使旅游服务者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属于旅游文化的范畴.
四、生态文化保护措施?
1.生态文化保护型村庄最大的优势在于原生态、“无添加”的自然环境条件,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以及独具地域特色、传承价值较高的民俗手工艺,因此我们必须走“保护优先、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路线,盘活资源,激发活力。
2.对于生态文化优势明显的村庄,在实际规划建设过程中,应从农业生产、森林、草原、山地、水景、生物群落等角度思考,适当考虑封山育林、污水集中处理等措施,恢复植被、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充分调动村民的环保积极性,提高其环保意识。
3.对于以“生态文化”见长的村庄,可以在梳理文化脉络、整合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修复古建筑、建设博物馆的形式加强保护力度,并辅以绘制展示墙、制作宣传册、举办民俗节日等措施,强化宣传,唤醒村民的保护意识,增强其参与保护的责任感。
五、生态文化最早谁提出?
自20世纪60、70年代人类生态环境意识开始觉醒以来,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以1972年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为标志,不断深化和拓展。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正成为新的趋向。
我们党清醒把握这一发展新趋向,深刻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不足,认真总结落实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经验,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提出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文明进步的新高度认识和解决资源环境等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审视和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挑战,致力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为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更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指导。
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规划制定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1992年开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建设实践有了重要推进。
强调“通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六、生态文化基本知识?
生态文化将文化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延伸至自然生态领域。
生态文化以系统观为理论基础,把自然 ,人,社会看作是一个辩证发展的整体,提倡人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生态文化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出发,要求人类改变以往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生态文化作为处理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手段,工具,准则,在社会伦理价值上是中立的,可以为不同地区,种族,国家,阶级共同拥有。为不同层次的价值主体同接受,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是全球文化,没有民族性,国民性,阶级性。
七、校园生态文化有哪些?
构成校园物质基础的校园物质,表现校园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活动,体现校园全体师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校园生态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八、生态文化公园定义?
生态文化公园是指以生态学和生态文化为指导思想,结合了传统城市公园和主题公园(人造景观)各自的特色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是公园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
九、企业生态文化的表现?
企业生态文化表现在明确企业宗旨 ,就是说企业要自觉地将保护生态环境纳入到企业宗旨之中。
大自然界动植物只是按照它们所属的那个物种的生态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企业人在生态方面,已经系统性构建了“零碳示范”“绿色制造体系”“国家级河湖样板”生态场景,将持续推进建设“无废文明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内涵品质;並打出“创新文化”的金字招牌,把科文融合产业打造为新的企业产业集群。
十、什么是生态文化旅游?
生态文化旅游是以生态美吸引游客前往进行生态旅 游活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其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1)吸引功能。凡是生态旅文化游资源都有吸引生态旅游者前往的能力,其吸引力主要在 于生态美。
(2)效益功能。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必定能而且也需要产生一定的经济、社 会、生态效益。
(3)客体功能。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的客体,本身就是专门供游客欣赏的。
(4)保护需要。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均是原生或是保护得比较好的生态系统,但其天生脆弱, 容易被破坏,极其需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