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北中医毕业好就业吗?

190 2024-10-08 16:00 回车巷人才网

一、北中医毕业好就业吗?

北中医毕业好就业,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越来越富,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中医在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非常相信中医,这就造成了社会急需大量中医人才,只要你在校认真学习中医知识,学精,学透,学明白,毕业时中医院就会非常欢迎你加入,你的就业前景就非常好,

二、清北毕业的女生待遇?

清华北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是全国精英汇聚的地方,从这两所学校毕业的女生就业容易,而且都是去中央政府部门工作,或者去名企工作,比如阿里巴巴 谷歌 微软 华为 腾讯等等,而且从事的都是高管的职位,待遇都是年薪百万,有的优秀毕业生去科研单位工作,比如中科院。

三、中医学毕业后真实待遇?

中医毕业后工作不难找,硕士毕业的话找个月薪6000以上的工作难度不大,技术好的的话月收入过万不难,上不封顶。关键看自己技术,好中医崴中医收入差别太大。

进大医院要先经过有一年规培,但中医进大医院未必是好选择。“中医看和尚,西医看庙门”,中医想混好要靠个人修为,西医想混好得靠医院规模。中医技术好的话就算在个小破药房坐诊都能赚大钱。

四、北服和北印毕业后哪个待遇好?

北印比较好

北印是国内第一家开设电脑设计的学校。

PS、IA、一系列设计软件的祖师爷。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大奖拿了个遍。拥有国家级的实验室、有张艺谋的御用设计团队。奥运会视觉设计和媒体设计的大玩家。

很务实的学校,现在的校长田忠利是美术界大拿。各大实权的处长等也是设计背景人士。更主要的是各大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老师多少都和这个学校有点关系。

90年代,北印数媒本科毕业,能去央美。所以非常不错

五、北中医肺癌

北中医肺癌,是指在北方中医理论体系中对肺癌的研究和治疗方法。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肺与呼吸、气机、肃降等等密切相关,因此肺癌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在北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有着独特的角度和方法。

北中医肺癌的病因

根据北中医的理论,肺癌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 情志因素:情志是中医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的抑郁、忧虑、悲伤等情志因素会导致气机郁结,从而影响肺脏功能,埋下肺癌的隐患。
  • 饮食因素:北中医认为,饮食调节对预防和治疗肺癌具有重要作用。风寒湿热等不同性质的食物摄入不当会引起体内湿浊、痰浊等病理产生,从而诱发肺癌。
  • 气候环境因素:北方的寒冷湿润气候容易导致痰浊内生,使肺脏功能受损,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北中医肺癌的病机

在北中医的理论中,肺癌的病机主要表现为气机郁结、痰浊内生、寒湿壅滞等情况,导致肺脏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形成肺癌的病变过程。

北中医肺癌的治疗方法

对于肺癌患者,北中医提倡综合调理,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气功调理、饮食调养等多方面的治疗手段。具体包括:

  • 中药治疗:选用温化寒、祛痰化气、活血散结等药物,根据病情的不同施以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化痰、化瘀,温通经络等作用的中药。
  • 针灸疗法:通过针灸调理气机,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
  • 气功调理:通过气功练习,调节呼吸、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病变消退。
  • 饮食调养:遵循北中医的饮食调理原则,选择温热、益气、化痰、祛痰、清热、消暑的食材,调理体内痰湿、气滞等因素。

北中医肺癌的疗效与展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北中医的方法来治疗肺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调理后,肿瘤有所缩小,身体状况也有所好转。然而,北中医治疗肺癌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来验证其疗效。

总的来说,北中医肺癌作为一种结合了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的治疗方法,对于肺癌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更多临床数据和科研成果的出现,相信北中医肺癌治疗方法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推广,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康复的可能。

六、中医待遇如何?

中医不好就业,即使是三甲医院的中医科,治疗病人大部分都 用西药,西医病人多很辛苦所以收入高点

七、中医毕业就业?

中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就业岗位:美容师、中医师、中医科医生、中医医生、中医医师、美容导师、中医、中医科、中医科医师、医药销售代表、中医理疗师、护士等。

中医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医学类中的中医学类,其中中医学类共6个专业,中医学专业在中医学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医学大类中排名第7位。截止到2013年12月24日,35113位中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2501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2344元,3-5年工资2999元。

中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中医学类专业对应职业规划与职业方向分析

中医学类专业对应职业方向分析本学科包括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蒙医学、藏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职业方向一中医医师

1、对应专业:

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蒙医学、藏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2、职业说明:

毕业生主要分配到各级中医医院、各部门医院和康复医院从事诊治和科研工作。

3、市场趋势:

中医学类在目前的社会上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是真正懂中医、用中医的人才匮乏,一方面是社会的误解以至歧视。总觉得中医治不了病,只是有保健功能而已。这其实是对中医的严重误解。我们始终认为,中医学是本民族为世界所作的巨大贡献。中医学专业终有发扬光大这一天的。

4、办公地点:

室内

5、初始职位:

实习医生

6、职业利弊:

中医是一门真正的个人的学问,求学成本可以降到很低,只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成长为大家。有着很高的社会声望及个人影响力。

7、职业人格:

研究型

8、学业规划:

中医人才匮乏的关键在于现在中医学人才培养方式有着极为严重的缺陷,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师带徒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而是上大课,运用数理化的知识来分析和运用中医,这是方上的谬误。

用中医治病,只能运用中医的方法。而中医人才的培养,也只能在继承的前提下合理批判。所以要成为真正的中医人才,除了学校所学的知识而外,一定要到民间寻访名师,在师父的带领下继续学习,然后才能入门,成长真正的中医学人才。

大学四年规划:在求学期间,应该懂得主动求变,借助具有同行职场经验的小编的职业指导,借助他们的职场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求职能力,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赢在求职起跑线!

9、职业发展:高级医师

八、北中医和广中医比哪个好?

广中医前身为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曾就读广东中医药专门(科)学校,后来在广州中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从医从教的,先后有黄耀燊、罗元恺、邓铁涛、朱敬修、关济民、李仲守、司徒铃、刘仕昌、黎炳南、钟耀奎、何汝湛、关汝耀、岑鹤龄、甄梦初、张景述、黄柳泉、陆乃器、陶志达、王德鉴、赵思兢、李藻云、杜明昭、林夏泉、何志雄、杨志仁、梁乃津、张阶平、靳瑞、李丽芸、李国桥、卓权、李春辉、陈全新、刘亦选、黄宪章等人,大部分都曾被评为全国名老中医继承工作指导教师或广东省名老中医。

可进入广中医校友圈了解更多信息:

http://gzucm.tcmtrust.cn/mobi/index.html

广东中医文化氛围浓厚,随便在路边问一个大叔大妈,他都能如数家珍般跟你说一大堆中草药的功效、煲汤煲糖水煲凉茶做菜全是按照四时节气的变化而变。学医数年,在临床上能很有底气的跟病人传播中医知识,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十分深厚的。还有很强的附属医院,如一附院、广东省中医院(二附院)、三附院等。

20世纪初,传统医学遭遇重大冲击。广东在全国树起了中医办学自救图强的旗帜,其中又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以下简称“中医专”)影响最为深远。中医专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建校基础,从1913年该校倡建算起,至今已穿越102年的风雨!历史不会忘记这些扛旗的前辈们,他们在艰苦岁月里捍卫了传统医学的尊严,在颠沛流离中风雨传灯。

创校维艰,开启新式教育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北洋政府教育部推行教育体制改革,竟以中医“不科学”为由,拒绝将中医列入学制。各地中医决定以实际行动来发展中医教育。1913年3月,广州药业八行与香港药业三行暨广州中医知名人士集会,共同倡议兴办中医药专门学校。经开会协商,推举教育界闻人而热心于中医事业之卢乃潼先生主持其事。

会后,卢乃潼积极联系穗港药界捐资,购买广州市麻行街、南濠街的地皮作为校址。同时不断募集资金,从1919年起分三期建筑,计建有头门、礼堂(礼堂建筑费全由卢校长募捐所得)、教学大楼各一座,校内有图书馆、标本室、药物种植园、学生宿舍、花园等。

由于教育部拒绝为中医学校立案,办学只能争取在内政部或地方政府以社会团体性质立案。中医药学校省港等分处成立后,筹备处向广东省政府递交简章,包括详尽的宗旨、名称、校址、学科、校员、学额、设备等内容,十分翔实。粤省署却迟迟未肯就学校立案事宜明确表态。

1917年冬,筹备处总理卢乃潼当时已年近花甲,但仍不顾年高,不断上书请求成立学校,后来亲赴北平面见内政部长徐绍桢,经过陈词,学校成立方案终得通过。1923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了大元帅大本营后,卢乃潼又争取获得了大本营内政部的备案。

1924年9月15日,广州海珠中路麻行街84号,这座传统祠堂样式的建筑里,来自广州、香港等地的中医界与药业界人士汇聚一堂,与60名新生一起,举行了中医专开学典礼。首任校长卢乃潼发表演说:“习中医以存中药,由中医以通西医,保存国粹。维护土货,以养成医学之人才。”这是卢校长对学生的训词,也可以说是省港中医界历经十一载艰苦创办中医专之目的。

中医专设置学制为五年全日制,需经考试录取入学。礼堂里,木刻篆体校训赫然:“上医医国,先觉觉民。”前句出自《国语》:“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后句出自《孟子》:“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

由校总务主任廖伯鲁作词、何心铭作曲的校歌道出了学校设立的宗旨和努力方向,鼓舞了全校师生:“中华医药炳千秋,学术研求。广南东道,青莪毓秀,校舍好优游。师往哲,启新猷,晦明风雨共潜修,博采旁搜,上医医国,同心努力,玉函金匮,光耀满神州。”(按:广中医校歌就是在此基础上融合新时代变化而来的)

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的建立,标志着广东新式中医教育的开始。

中医抗争,砥砺前行

20世纪20、30年代,正值中医发展多事之秋。国民政府屡次出台打击中医的举措,如余云岫为代表的“废止中医案”,到后来卫生部、教育部律令所有中医学校改称“传习所”、“学社”等。对此,中医专与全国同道一起进行了坚决的抗争。

1931年出席中央国医馆成立大会的广东代表,前排左三为陈任枚

由于各校自创课程、自编教材,极不统一,教育部以中医教育缺乏准则为由,继续拒绝承认中医学校教育学历。1929年7月,为有效反击歧视,中医界在上海组织教材编辑委员会,陈任枚(卢乃潼1927年去世后,陈任枚继任校长)被公推为主席。会议议决科目与中医专课程大致相同,讲义“经委员评判,亦以本校(中医专)所编者为最完备”,称赞 “讲义之丰富,尤为各校之冠”。1931年中央国医馆成立后,也曾向各校征集教材,又以中医专选送者最多,达84册。

除编辑讲义外,学校还先后出版了校刊、《中医杂志》、《广东医药杂志》、《杏林医学月报》、《医林一谔》、《克明医刊》等九种刊物,这些刊物成为中医药抗争救亡运动与学术争鸣的重要阵地。

1927-1937年间,学校规章制度相继完备,学校设施进一步改善。中药标本室,陈列的药物标本不断更换或添置。陈任枚又将卢乃潼首创的药物园加以整理,实行“美化”加“药化”,既保留原有药用植物,又新增伤科、外科教材所提到的生草药。

在招生及学制课程方面亦有适度修改。如1931年开始要求学生入学前应有一定的医学常识,课程先中后西,先以继承为主,继而吸收一些现代医学知识,中医课与西医课比例约为8.5比1.5。

1930年,广州、香港中药商会筹集了10多万元作为建设医院之用,随在学校对门之大德路购地开建,1933年广东中医院终于落成(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总院)。内有大小病房20间,病床30多张(大部分为单人病房),另设有各科门诊、药房、医疗室、护理室、煎药室、太平间等,成为当时较有规模的纯中医医院,医学教育离不开实践,同学们有了门诊和病房见、实习的场地。

学校建设的成绩,亦逐渐得到社会及政府的肯定。《杏林医学月报》称该校为“南中国最高中医学府”。1928年广东省督学马衍盘视察该校后,称赞其“校舍宽敞,各科讲授,均甚严密”。1937年春,中央教育部来粤视察,对校长表示“学校与医院设置尚属完备,有如此伟大校舍,系国中不可多得之医校。”

服务社会,实践校训

中医专一直秉承“上医医国,先觉觉民”的校训,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救治活动,还不时应政府部门的要求参加考核医生或司法鉴证等工作,处处体现着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精神。

社会救护:1928年,应邀负责省第11次运动大会医疗救护工作。据统计,6天治愈人数共283人,深受大会好评,“社会舆论佥谓中医为社会服务,以此次为新纪元云”。

1931年,由于社会治安混乱,学校组建了救护队,一旦接到通知,便立即外出参加救护工作。所有队员均属义务性质,而救护所需的费用均由学校承担。

赠医施药:1926年,学校开办了赠医处,不收诊金。每个月均有一二千人次。由于病人不断增加,1930年还将学校传达室于春冬二季改为候诊室,以方便病人就诊。

广东中医院成立后,门诊坚持赠诊性质,一般医生不收诊金,聘来的名誉医生则收一定诊金,随到随诊的特诊收诊金一元。病人拿到处方后可在院内配剂,亦可去往别处购药。外科首诊病人赠外敷药,病房则分4等收费。1933-1937年,广东中医院赠医共计八万多人次。

施种牛痘:中医专奉行中西医共冶的原则,也很注重近代卫生防疫工作。学校每年都会定期为市民施种牛痘(又称洋痘)预防天花,“赠种洋痘,不取分文”。

宣传抗日:1931年,日本侵略我国东三省,消息一传来,师生义愤填膺,“组织义勇队,毅然决然,为政府后盾。并实行提倡国货,凡有关于治病药品,及日用物件,系日本出产者,一概不用”。

抗战流离,战后复办

1936年陈任枚辞去校长职务,教务主任周仲房代理校务。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学校和医院所有设施损失殆尽。日据之下,尽是颠沛流离。中医专第九届毕业生邓铁涛在香港,生活来源一度断绝,只有在梦里才能见到白米饭。后来他回到广州,成为抗日游击队地下交通员,用中医的身份作为掩护,开展抗日斗争。

1939年,港方校董认为学校就此中辍的话太过可惜,于是慨然负担经费,着手在港复校。当时租得跑马地礼顿道37号为校址,是年3月开始复课。1940年,谭颖才任校长,香港校务渐上轨道。学校改称“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周仲房任教务主任,教师有刘赤选、许振庆、吕楚白、管霈民、罗元恺、陈永梁、李仲守等。

学校采取灵活办学机制,招收各类插班生,学制仍为五年。复课后,“新旧同学,负笈而来者,至为踊跃。人数虽稍逊于从前,而教授与同学间之感情,研究者与指导者之恳挚,实所罕觏。盖当此抗建时期,学者固欲学成致用,而教者亦欲为国育材也。”

为便于实习,中药联商会出资,设立了赠医处,由学校教师担任诊症,每日求诊者达百数十人。然而好景不长,1941年12月,日军攻陷香港,学校再度停办。

1944年,港方校董计划在广东韶关复课,派中医专第四届毕业生潘诗宪筹办。可惜在1944年6月,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复课之举,又告停止。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中医专的校董们暨药业同仁迅即在香港穗贤乐里集会,委任潘诗宪为校长兼医院院长,赴广州办理复校。

1946年因院舍被占作他用,回收之路困难重重。潘诗宪等决定因陋就简,先行复校。

1948年9月3日,在各方的努力之下,停顿10年之久的广东中医院终于重新开业。是年底,又收回部分校舍及礼堂,于是迁回原校上课。

渐趋完善,突遭改制

1949年,广州解放前夕,始将校舍全部收复,但经过十多年的浩劫,学校早已沦为一片废墟,满目疮痍。为重建学校建筑,新任代校长罗元恺积极向省港省业募捐,加之政府资助,学校设施很快得以修缮和完备。1951年香港药业捐建的解剖生理室

但中医事业总是不能一帆风顺的。新中国初期对中医的政策,尚有一定的偏差。卫生部提出中医应该积极进修现代医学知识,以实现“科学化”。1953年,学校突然接到卫生厅转来卫生部的通知说:“勿需培养新中医的必要”。不许再招生,并强令一年级的在校学生转到卫生学校。是年7月,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正式由省人民政府卫生厅接办,合并改制为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罗元恺任副校长。

广东中医院也同时于是年8月改为广东中医实验医院,院长为梁乃津。面对当时的“中医西医化”错误导向,罗元恺顶住压力,坚持安排老师讲授一些中医课,使在职中医师得以提高中医水平,坚守住中医的阵地。

中医专和广东中医院本是由药业界出资,在校董何信泉征求穗港校董意见后,穗港校董一致同意将全部校产和院产献给国家。至此,创办31年的中医专,于1955年将在校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办至毕业为止,便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

重绽新枝,杏苑花繁

凡是经得起考验、对人民有贡献而为群众所喜爱的事物,总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非人力所能抑制或摧毁的,中医中药就是如此。“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医专虽然到1955年秋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全体人员仍坚持在省中医进修学校为中医工作,1956年春,敬爱的周总理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在我国东南西北办起了四间中医学院,广州中医学院就在中医专原址筹办起来了。在校长罗元恺的带领下,在职校友积极参与中医学院的筹备工作。学院成立后,各地的校友也纷纷被吸收到学院中任教,而且大部份担任了各教研室的领导工作。

1957年,广州中医学院开始在三元里征地建设新校区。1958年,广东中医实验医院改称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为学院下属单位。到此为止,历经34年沧桑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共有21届学生,计893人),已完全地融入到了新中国中医高等教育之中。它的数十年办学经验,成为新生的中医高等教育的宝贵财富;它创办的中医院,成为学院早期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而它培养的毕业生,更为学院提供了优秀的师资。

其中尤其突出者,如广东省第五届政协副主席黄耀燊、第五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罗元恺、“国医大师”邓铁涛、“全国劳动模范”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李国桥等。他们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86年,经广东省教委批准,成立“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同学会”,会址设在广州中医学院内,以继续联络各位校友。

九、中医硕士毕业要求?

热爱中医药事业,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同时掌握必要的现代医疗技术,具有较强的传承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临床研究能力,能够独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中医专业硕士培养与中医临床医师毕业后教育有机衔接。中医专业硕士其临床能力培养按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

  教学方式采用课程讲授、专题讲座、案例研讨、社会实践、跟师学习、专业训练和科研实践等多种形式。重视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总结与传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

十、各位北邮学长学姐,请问本北邮研究生毕业后薪资待遇怎么样?

看了其他答案,我真是笑出声来,什么“只要北邮人想,就没有不在BAT”的话也能说得出来,去看下北邮2022年就业去向清醒一下吧。

北邮最新一届硕士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创历史新低,往年互联网大厂人数一直位居前列,但今年北邮毕业生的大多数去了北邮人最看不起的华为了,而且很多还是去比较差的部门,就那种被裁风险特别大的。

北邮论坛工作版块现在遍地飘着华为,真是一届不如一届,沦落至此。

北邮大势已去。